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9DFA22680)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晓昭曹亮胡增辉熊志勇杨荣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埋管
  • 1篇地埋管换热
  • 1篇地埋管换热系...
  • 1篇地热能
  • 1篇地下空间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资源
  • 1篇数字图像
  • 1篇隧道
  • 1篇隧道围岩
  • 1篇图像
  • 1篇浅层
  • 1篇浅层地热
  • 1篇浅层地热能
  • 1篇热导率
  • 1篇热系统
  • 1篇微观结构
  • 1篇围岩
  • 1篇温度分布
  • 1篇埋管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宁波市轨道交...

作者

  • 4篇李晓昭
  • 2篇曹亮
  • 1篇赵晓豹
  • 1篇李家奇
  • 1篇刘文白
  • 1篇侯晓亮
  • 1篇胡增辉
  • 1篇葛伟亚
  • 1篇吴文博
  • 1篇虞翔
  • 1篇杨荣
  • 1篇熊志勇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地铁隧道围岩内温度分布规律的模型试验及其热导率反算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为能精确计算地铁隧道围岩内的传热量,模拟了地铁隧道围岩内的热传导,研究了地铁围岩内的温度分布规律,并通过试验结果对土体热导率进行反算。分析表明:同一时刻,距隧道壁面不同距离处的温度以指数形式进行变化,距离越远,温度越小;时间越久,隧道内流体的温度影响范围越大。除隧道外壁面外,距隧道壁某距离处的温度,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长,距隧道壁较近处土体温度较高,温度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小;距隧道壁面距离较远处温度较低,其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传热时间超过某一值后,围岩内温度增长率逐渐平稳趋于一定值。根据模型试验结果能较精确得到土样的热导率数值。
肖琳杨成奎胡增辉李晓昭李茉
关键词:围岩温度分布模型试验热导率
苏州市浅层地热能应用潜力评估与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介绍了浅层地热能应用潜力评估的方法,从影响浅层地热能开发的各项因素中确立浅层地热能适宜区分区的关键指标,通过GIS技术实现浅层地热能开发适宜性分区;并对苏州市进行了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分区,计算了苏州各行政区浅层地热能单位温差储量和适宜区与较适宜区的总换热功率,为苏州市浅层地热能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杨荣李晓昭吴文博熊志勇曹亮虞翔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地埋管换热系统
城市地下多种地质资源开发的相互影响模式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城市地下普遍蕴藏着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4种地质资源。它们共生共存于同一地质环境系统中,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一种资源的开发可能会对其它资源的开发潜力产生显著影响。为充分发挥地下各种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减少资源开发之间的冲突,城市地下开发的观念需要从片面的满足“一时一己”之需的单一资源开发转变为全局的多资源兼顾的协同开发。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识别和概化出了9种城市地下开发过程中地质资源相互影响的典型模式,总结出其相互影响具有互馈性、连锁性和动态变化性的特征,并列举了一些多种地质资源协同开发的典型案例,以期为城市地下开发效益的最大化提供支撑。
周丹坤李晓昭马岩葛伟亚
关键词:地下空间
苏州软弱敏感层的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结合苏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综合考虑沉积时代、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及土性特征等要素,对东部堆积平原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并对城市地质体的关键持力层组和软弱敏感层进行了判识。采用自由活塞薄壁取样器和冷冻掰断-黏贴法,制作了用于微观结构分析的土样。基于扫描电镜图像的处理分析,对苏州软弱敏感层的软土微观尺度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原状土天然状态下的微观结构类型,颗粒排列的定向特征,颗粒偏心度,定向概率熵等量化指标。研究表明:苏州软弱敏感层的颗粒长轴与水平x轴的夹角分布区间较为集中,土体的各向异性程度相对较低;滨浅海相沉积环境以及晚第四纪以来海侵、海退的水动力作用导致⑦层软土的定向概率熵和颗粒偏心度在(0.6,1.0)区间内的分布概率值较高。上述工作为深入理解其基本工程性质,建立土体沉积环境、微观结构与宏观工程特性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曹亮李晓昭赵晓豹刘文白李家奇侯晓亮
关键词:数字图像微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