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403604) 作品数:17 被引量:56 H指数:5 相关作者: 左涛 王俊 郭东晖 黄加祺 许振祖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更多>>
南海筒螅水母亚目二新种(花水母亚纲,头螅水母目) 被引量:2 2015年 发现了采自南海的花水母亚纲(Anthomedusae Haeckel,1879)头螅水母目(Capitata Kühn,1913)筒螅水母亚目(Tubulariida Fleming,1828)的2个新种:1)囊水母科(Euphysidae Haeckel,1879)内胞水母属(Euphysilla Kramp,1955)管内胞水母(E.tubularia Huang,Xu et Lin,sp.nov.);2)筒螅水母科(Tubulariidae Fleming,1828)外肋水母属(Ectopleura L.Agassiz,1862)南海外肋水母(E.nanhaiensis Huang,Xu et Guo,sp.nov.).分别描述了两者的鉴别特征和形态特征,附形态图,并与同属相似种进行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黄加祺 许振祖 林茂 郭东晖Taxonomic notes on Hydroidomedusae (Cnidaria) from South China Sea Ⅲ: Family Rathkeidae and Zancleopsidae 被引量:2 2016年 This study reviews all South China Sea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families Rathkeidae and Zancleopsida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Lizzia blondina Forbes, 1848 (formerly recorded as Podocoryne/Hydractinia minuta), L. gracilis (Mayer, 1900), L. octostyla (Haeckel, 1879) and Podocorynoides minima (Trinci, 1903) (formerly recorded as Podocoryne/ Hydractinia minima) are redescribed. One new species, Zancleopsis oblongus Xu, Huang & Wang, sp. nov. from South China Sea,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The keys to all medusa genera of Rathkeidae and Zancleopsidae and to all species of Zancleopsis are presented. The type specimen is deposited in the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China. Chunguang Wang Zhenzu Xu Jiaqi Huang Donghui Guo Mao Lin Zhen Xia莱州湾强壮滨箭虫种群数量及个体大小季节分布 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12月和翌年1—2月冰期除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采集的数据资料,分析莱州湾强壮滨箭虫丰度空间分布和体长的季节变化,估算其生产力和摄食率,以掌握其种群动态特征,为评价该种在莱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中地位提供参数和依据。结果显示:强壮滨箭虫丰度和生物量年变化曲线为双峰型,最高峰出现于5月,次高峰出现于8—9月;4 mm和15 mm体长的个体分别是丰度和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生产力估值为0.25 mg C m^(-3)d^(-1),摄食率估值为0.88 mg C m^(-3)d^(-1)。种群月均体长以3—4月最高(>10 mm)、5月和11月最低(<5 mm);月均体长与月表层水温、盐度呈负相关。春季5月、夏季7—8月和秋季10—11月中,小型个体丰度所占的比例较高,应为种群数量增长期。各月的体长频数分布可分辨出平均体长<5mm(Cohort Ⅰ)、介于5—10 mm(Cohort Ⅱ)和>10 mm(Cohort Ⅲ)的3个同生群。Cohort Ⅲ和Cohort I高丰度区的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别介于15—17℃和29—32。Cohort Ⅲ基本不出现于水温大于24℃的站位,其丰度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Cohort Ⅰ基本不出现于水温低于11℃的站位,其丰度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Cohort Ⅱ高丰度区的表层水温和盐度为26—27℃和30—32。由上推测强壮滨箭虫发生明显体型更替的水温阈值应不超过15—17℃。 左涛 王俊 时永强关键词:体长 丰度 生产力 Taxonomic notes on Hydroidomedusae (Cnidaria) from South China Sea I:Family Eucodoniidae (Anthomedusae) 被引量:2 2016年 A generic diagnosis of family Eucodoniidae is revised, with the monotype genus Eucodonium. Three new species, Eucodonium bitentaculatum Xu, Huang & Guo, sp. nov., E. brevistyle Xu, Huang & Lin, sp. nov. and E. longitentaculatum Xu, Huang & Wang, sp. nov. from South China Sea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A key to all species of Eucodonium is provided. The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Mao Lin Zhenzu Xu Jiaqi Huang Donghui Guo Chunguang Wang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14年 生态化学计量学可以简单定义为从分子到生物圈的元素生物学,其跨越了环境和生命的各个层次,是构建从分子到生态系统统一化理论的新思路,是生态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海洋生物占地球生物圈总生物量的50%,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浮游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在海洋生态系统元素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关于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较零散和缺乏.因此,本文从限制元素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态现象和机理、生化物质对营养限制的响应、营养限制的食物链传递与反馈4方面,对海洋浮游生物化学计量学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该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的发展重点提出了展望. 陈蕾 李超伦关键词:海洋浮游生物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长率 食物网 莱州湾水母种类多样性及群集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除冰期12月和翌年1—2月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采集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开展水母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的周年季节变动,弥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相关资料的不足,有利于掌握该水域水母(主要是小型水母)主要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特点,促进莱州湾生物类群对生境改变响应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调查中,共出现水母30种,无全年出现的种类。各月中,莱州湾水母以8月种数最多,5月数量居多。各月水母总数量的80%多由1—2种优势种贡献所致;水母优势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3—5月优势种为八斑唇腕水母;6月为嵊山秀氏水母和贝氏真囊水母;7月为贝氏真囊水母、9月有细颈和平水母;10月为细颈和平水母和大西洋五角水母,8月和11月无明显的优势种,但8月细颈和平水母和曲膝薮枝螅水母数量较多。莱州湾小型水母聚集结构主要呈现季节性时间格局上的变动。春季有八斑唇腕水母为代表、在湾内分布的聚集组;夏季有以嵊山秀氏水母和贝氏真囊水母为代表、在湾口西侧和湾中部分布的聚集组,以及细颈和平水母为代表、在湾中底部分布的聚集组;秋季有四枝管水母和大西洋五角水母为代表、在湾口和中部分布的聚集组。水温对小型水母聚集结构分布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型水母在本调查出现较少。海蜇和沙海蜇出现于6—8月个别站位;海月水母7—10月均有出现,但高密集区出现在10月紧邻莱州湾的湾底水域。 左涛 吴强 王俊 李忠义关键词:水母 南海介螅水母属二新种(刺胞动物门、花水母亚纲、介螅水母科) 被引量:1 2015年 在分析南海浮游生物样品时,发现了花水母亚纲(Anthomedusae Haeckel,1879)丝螅水母目(Filifera Kühn,1913)介螅水母科(Hydractiniidae L.Agassiz,1862)介螅水母属(Hydractinia van Beneden,1841)2新种:缢介螅水母(H.constrictura sp.nov.)和叶状介螅水母(H.phyllosoma sp.nov.)。缢介螅水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伞近球形,无顶突;垂管长,其中部有一圈凹缢,把垂管分为2个部分,上端为泡状组织,下端为胃部,上有水母芽,口有4个口腕,口腕末端为刺胞球;生殖腺位于垂管间辐位;4条短的缘触手,触手基球球状,无眼点,触手上具环状刺胞,末端具刺胞球。叶状介螅水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伞钟形,胶质薄,无顶突;垂管短,无胃柄,口方形,有4个叶片状口唇,口唇上长满刺细胞;生殖腺分布在垂管上,间辐位,无水母芽;4条单生触手。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王春光 黄加祺 许振祖 郭东晖关键词:花水母亚纲 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表层纤毛虫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 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图谱和测序技术,以及Ludox-QPS(密度梯度离心-定量蛋白银染色)方法,研究了2011年4月和8月长江口低氧区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纤毛虫多样性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站位之间纤毛虫分子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ANOSIM分析:R=0.896,P=0.0001),但季节变化不显著(R=0.043,P=0.207).序列数最多的类群为旋唇纲中的寡毛类和舞毛类纤毛虫.Ludox-QPS法研究的纤毛虫活动虫体的种类数及丰度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在夏季增高2~5倍.Ludox-QPS法与DGGE技术检测到的不同站位间纤毛虫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Ludox-QPS法检测到纤毛虫活动虫种类数及丰度随季节更替变化显著,该法检获的纤毛虫种类数高于DGGE条带数.长江口低氧区的纤毛虫丰度及多样性较高,可为潜在的水母水螅体提供食物支撑. 赵峰 徐奎栋 孟昭翠关键词:水母暴发 南海海域花水母亚纲面具水母科2新种 2019年 记述了采自南海海域的花水母亚纲(Anthomedusae)面具水母科(Pandeidae)2个新种,即南海隔膜水母(Leuckartiara nanhaiensis Huang J Q,Xu&Guo,sp.nov.)和粗管潜水母(Merga crassocanalis Huang J Q,Xu&Huang B B,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进行比较,可为今后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黄加祺 许振祖 郭东晖 黄彬彬关键词:花水母亚纲 中国南海北部北部湾水母类调查及三新种记述(刺胞动物门)(英文) 被引量:6 2012年 材料系于2007年(1,4,7,10月)、2008年(1,7月)和2009年(1月)在北部湾水域采集的,调查海区共设52站,共采集364份样品。经分析鉴定出67种水母,其中有3新种和中国2新纪录,主辐特古水母Tregouboiva perradialis Xu,Huang et Du,sp. nov.,泡真囊水母Euphysora vacuola Xu,Huang et Guo,sp. nov.,波腺侧丝水母Helgicirrha sinuatus Xu,Huang et Du,sp. nov.,艾格帝纹水母Timoides agassizi Bigelow,1904和大腺美螅水母Clytia macrogonia Bouillon,1984。此外,还报道了20种水母为北部湾新纪录。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辐特古水母,新种Tregoubovia perradialis Xu,Huang et Du,sp. nov.鉴别特征伞近钟形,外伞有16条双层向心肋; 垂管很大,近方形,约为内伞腔深度4/5;口有4个延长成触手状的口唇,具环状刺胞,无末端刺胞球;隔膜短;4个大的椭圆形生殖腺,几乎覆盖整个垂管主辐位;伞缘无缘触手或缘基球;无眼点。正模(BG 001),北部湾S30站(17°30'N,107°30'E;水深70m),2008-07-06,梁新采(南海水产研究所)。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拉丁词perradialis,意为生殖腺位于垂管主辐位。泡真囊水母,新种Euphysora vacuola Xu,Huang et Guo,sp. nov.鉴别特征伞有钝圆形顶突;垂管长椭圆形,约有1/2长度超出缘膜口外,垂管基部很宽,覆盖着浓密泡状细胞组织;4条辐管上部与扩大的垂管基部连接;生殖腺围绕着垂管壁;主触手很长,触手基球很大,呈卵圆形至球形,触手上具30~40个成排的背轴刺胞球,无末端膨大刺胞球,另3个触手基球退化,很小,同样大小,无丝状触手,每个基球具外胚层背距。正模(BG 006),北部湾C15站(20°N,109°E;水深44m),2007-07-25,梁新采(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模(TB001),台湾海峡102站(23°40'N,118°44'E;水深54m),1988-06-29,黄加祺采(厦门大学海洋学系)。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拉丁词vacuola,意为该种在垂管基部覆盖浓密泡状细胞组织。波腺侧丝水母,新种 Helgicirrha sinuatus 杜飞雁 许振祖 黄加祺 郭东晖关键词:刺胞动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