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201406)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建国李永旺霍春芳曹健王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Fe(100)表面Cu单层膜上CO的吸附,解离以及C-C偶合反应(英文)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Fe(100)表面Cu单层膜上CO的吸附,直接解离,氢助解离以及C-C偶合反应。相比洁净的Fe(100)表面,在Fe(100)的单层Cu膜上,CO的吸附和活化都减弱了。特别是,相比Fe(100)上CO的解离能垒1.08 eV,铜单层膜上CO解离能垒高达2.4 eV。在H原子共吸附的情况下,Fe(100)上CO解离在动力学上更容易了一些,而在Cu单层膜上,CO的解离通过形成甲酰基(CHO)大大的加快了,能垒降低到了0.92 eV,接近Fe(100)上的0.81 eV。同时,我们发现Cu单层膜上C-H键C-C键的形成比Fe(100)上能垒低,且放热量更大。
- 赵训华李永旺王建国霍春芳
- 关键词:费托合成
- 分子筛孔道限域效应对甲醇制烯烃过程中烃池物种的影响
- <正>MTO烃池机理取决于烃池中间体,而烃池中间体又与分子筛结构的限域效应相关。因此,在实际反应条件下直接观测到碳正离子,对认识反应机理以及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反应条件下观测碳正离子中间体还是一...
- 陈艳艳卫智虹王森秦张峰董梅李俊汾樊卫斌王建国
- 文献传递
- 第一性原理研究C在Fe(111)表面和次表面的积炭机理(英文)被引量:1
- 2012年
- 使用密度泛函方法对C原子在Fe(111)表面吸附团聚和次表层的吸附扩散进行了研究。在炭覆盖度θC<1 ML时,C主要以孤立的原子态存在并导致表面重构;1 ML≤θC≤2 ML,"mC2+nC"为主要的吸附形式;θc≥2 ML时,复杂的吸附形态比如碳链和岛状碳团簇开始生成。这些复杂岛状碳团簇是Fe(111)表面石墨沉积或碳纳米管生长的成核中心。在次表层,C原子在八面体位稳定存在。C在表面的迁移能垒为0.45 eV,由表面迁移到次表面的的能垒为0.73 eV。虽然C2团簇的生成是热力学有利的,但是C向次表层的迁移动力学上占优。
- 刘兴武李永旺王建国霍春芳
- 关键词:积炭密度泛函理论
- 分子筛甲醇制烯烃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的定向管理与调控
- <正>分子筛在甲醇转化过程中显示出优良的催化性能。活性、选择性和寿命与其活性位点(酸位点)的特征和周围孔道结构密不可分。酸位点分布不同,其周围反应环境和孔道择形效应具有很大差异。采取适宜的方法调节酸位点分布位置,可实现分...
- 王森; 李俊汾; 董梅; 秦张峰; 樊卫斌; 王建国;
- 关键词:甲醇转化分子筛反应机理
- 文献传递
- 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被引量:13
- 2014年
- 以甲醇、甲缩醛和三聚甲醛为原料,考察了分子筛孔道结构、晶粒粒径、酸性及反应体系对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HMCM鄄22分子筛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以甲醇与三聚甲醛为原料,DMM2~8的选择性为65.1%;而以甲缩醛和三聚甲醛为原料,DMM2~8的选择性则达到90.6%.NH3鄄TPD结果表明,弱酸位有利于三聚甲醛解聚为甲醛,中强酸位促进长链分子生成,而强酸位导致DMM为主要产物.
- 曹健朱华青王辉黄立志秦张峰樊卫斌王建国
- 关键词:甲缩醛三聚甲醛
- 酸位分布对ZSM-5和ZSM-11甲醇制烯烃催化性能的影响
- 分子筛在甲醇制烯烃(MTO)过程中的催化性能与其活性酸中心分布位置密切相关1,2。合成了具有相似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H-ZSM-5和H-ZSM-11分子筛,并比较了两者在MTO过程中的催化活性。DFT理论计算、27A...
- 王森; 陈艳艳; 秦张峰; 董梅; 王建国; 樊卫斌;
- 关键词:ZSM-5ZSM-11甲醇制烯烃
- 文献传递
- MCM-22分子筛甲醇制烯烃过程中烃池物质的生成与活性
- H-MCM-22分子筛在甲醇制烯烃(MTO)过程中表现出了优良的催化性能[1],然而起到共催化剂作用的烃池物质的结构和活性依然不清晰。通过结合理论计算与实验的方法深入分析了H-MCM-22分子筛活性烃池物质的形成及其在M...
- 王森陈艳艳卫智虹秦张峰董梅李俊汾樊卫斌王建国
- 关键词:MCM-22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