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294)

作品数:2 被引量:5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克林聂云鹏张伟张川冯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峰丛
  • 2篇峰丛洼地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水文
  • 1篇同位素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率
  • 1篇土壤物理
  • 1篇土壤物理性质
  • 1篇剖面
  • 1篇氢氧稳定同位...
  • 1篇洼地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喀斯特地区
  • 1篇季节变化特征
  • 1篇降水
  • 1篇含水率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聂云鹏
  • 2篇王克林
  • 1篇陈洪松
  • 1篇陈洪
  • 1篇张伟
  • 1篇冯腾
  • 1篇张川
  • 1篇杨静
  • 1篇胡可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喀斯特地区洼地剖面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34
2013年
本文基于连续2年土壤水分的定位监测数据,分析探讨了喀斯特地区不同地质背景(纯灰岩与白云质灰岩)洼地剖面(0~90 cm)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洼地剖面土壤含水率总体较高,且从表层到深层表现为增长型;2009年和2010年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均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从上到下依次为活跃层、次活跃层、相对稳定层,但均无速变层,不同地质背景的具体分层略有差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集中分布在浅层土壤层,相对稳定层较厚,对应着较差的水文调蓄功能,洼地土壤的水分调蓄功能可能会因其相对较深厚(80~100 cm)的土层而被高估。受降雨、蒸发及植物蒸腾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储水量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一年中可分为相对稳定期、消耗期和补给期3个阶段,而土壤水分亏缺的补偿和恢复,主要依靠强度适中、历时较长且雨量较大的降雨,微雨和暴雨的作用较小。
张川陈洪松聂云鹏张伟张伟冯腾
关键词:峰丛洼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率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13年
喀斯特地区特殊的二元水文地质结构增加了水文过程研究的难度。大气降水是流域水循环的重要输入因子,研究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探讨该地区水汽来源、径流划分、水分滞留时间等水文过程。该文以桂西北环江地区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例,基于2009年4月-2011年8月的降雨、温度资料以及月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了降水分布及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大气水线与全球大气水线存在一定的偏离,表明研究区降水云气形成过程中汽、液两相同位素分馏不平衡的程度偏大。过量氘年平均值为14.21‰,旱雨季不同,反映了水汽来源的差异。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呈现正弦波动的特性,波动周期和振幅受纬度及季节因素的影响明显大于降水量及温度,表明大尺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该研究为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喀斯特地区流域尺度水文过程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深入分析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参考。
胡可陈洪陈洪聂云鹏杨静
关键词:同位素降水水文峰丛洼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