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3044)

作品数:9 被引量:100H指数:4
相关作者:赵志丹刘栋朱弟成莫宣学闫晶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岩石
  • 5篇岩石成因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花岗岩
  • 2篇锆石
  • 2篇拉萨地块
  • 1篇淡色花岗岩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玄武岩
  • 1篇玄武岩
  • 1篇源区
  • 1篇源区特征
  • 1篇找矿
  • 1篇找矿意义
  • 1篇砂岩
  • 1篇闪石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图书...

作者

  • 8篇赵志丹
  • 4篇刘栋
  • 4篇朱弟成
  • 3篇莫宣学
  • 2篇王青
  • 2篇王珍珍
  • 2篇闫晶晶
  • 1篇杨现力
  • 1篇张立飞
  • 1篇赵元艺
  • 1篇董国臣
  • 1篇黄春梅
  • 1篇周肃
  • 1篇乔东海
  • 1篇王晓丽
  • 1篇佟鑫
  • 1篇严溶
  • 1篇刘泽
  • 1篇马倩
  • 1篇唐演

传媒

  • 7篇岩石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西藏日喀则蛇绿岩镁铁质岩石Re-Os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2022年
通过对日喀则蛇绿岩的镁铁质岩石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源区性质,同时根据Re-Os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约束来探索雅鲁藏布蛇绿岩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日喀则蛇绿岩镁铁质岩石微量元素的标准化配分型式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又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均表明岩石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日喀则蛇绿岩产出于远离大陆地壳的SSZ环境,其形成过程未受到陆壳的混染;同时,Re-Os同位素体系受蚀变作用的影响也不明显。日喀则蛇绿岩镁铁质岩石的Re、Os含量低,^(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较高,主要是源区性质和俯冲作用影响的结果。特提斯洋早期发生的多次俯冲作用造成地幔源区不均一。新特提斯洋壳俯冲过程中,上述不均一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镁铁质岩浆上升,经过遭受了早期熔体/岩石作用的纯橄岩通道,发生强烈的Re-Os同位素分馏,使熔体与地幔残余Os同位素组成表现出明显的解耦现象,进而形成现今的日喀则蛇绿岩。
李文霞赵志丹王晓丽严溶路远发
关键词:岩石成因源区特征RE-OS同位素
西藏中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许如错花岗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被引量:16
2017年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约束。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西段许如错岩体的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成分。许如错岩体寄主花岗岩年龄为155.1±0.7Ma,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同期(155.7±0.7Ma)形成。寄主花岗岩属I型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值(-16.6^-6.6)指示其可能来源于拉萨地块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作用。闪长质包体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锆石εHf(t)值(-8.9^-3.8)具有总体为负但明显高于寄主花岗岩εHf(t)值的特征,表明这些闪长质包体代表了幔源物质组成的加入。许如错晚侏罗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洋壳在中晚侏罗世向南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引起幔源物质与中部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重熔所产生的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
闫晶晶赵志丹刘栋王珍珍唐演
关键词:地球化学
西藏东喜马拉雅错那地区亚马荣淡色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通过对东喜马拉雅错那地区亚马荣岩体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试图探索亚马荣岩体的形成机制,解释地壳深熔作用过程。锆石U-Pb定年获得两期年龄,分别为14.4Ma和17Ma,结合前人已有结果,本文认为错那地区的深熔作用至少持续5Myr时间。亚马荣岩体具有较高Si O2(71.85%~72.91%)、Al2O3(15.30%~15.67%)含量,较低的Fe2O3T(0.58%~0.90%)、Ca O(0.72%~1.05%)含量,铝饱和指数(A/CNK)为1.08~1.22;锆石Ti温度计、εHf(t)的变化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比值和Ba含量之间的协变关系都说明,错那淡色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存在多种熔融方式,经历了脱水熔融和水致熔融的转变,发生熔融反应的转变可能与藏南东-西向伸展构造的启动有关。
石卿尚黄春梅雷杭山齐宁远佟鑫赵志丹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
冈底斯带南部桑日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9
2017年
冈底斯岩浆岩带位于西藏南部的拉萨地体南缘,它形成于特提斯洋和印度-亚洲大陆长期俯冲碰撞过程中,是青藏高原花岗岩最发育的地区。前人对冈底斯岩浆带中各类型花岗岩的成因、源区、时空分布以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详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高分异花岗岩的具体成因、演化过程以及在70~65Ma拉萨地块的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较少。本文选择冈底斯南缘白垩纪末桑日花岗岩进行研究,揭示了桑日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样品LA-ICP-MS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67~66Ma。桑日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 O2(74.26%~76.93%)、高K2O+Na2O(7.87%~8.56%),低P2O5(0.02%~0.04%)和Ca O(0.28%~1.00%),以及富集K、Rb、Th,亏损Nb、P、Ti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在锆石Hf同位素上,桑日花岗岩εHf(t)>0(+4.6^+10.9),且具有Hf不均一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桑日花岗岩是高分异I型花岗岩,在特提斯洋板块北向俯冲过程中,板片回转,俯冲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进入地幔楔,引发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镁铁质幔源物质并底侵上涌,导致浅部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混合,从而在浅部形成混源岩浆房,最终在侵位与成岩后期经历高程度的分异演化形成的。
王珍珍刘栋赵志丹闫晶晶石卿尚莫宣学
关键词:冈底斯
土耳其中部阿哲格尔火山湖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被引量:1
2017年
阿哲格尔火山湖玄武岩是位于卡帕多利亚火成岩省(CVP)东部的第四纪火山岩之一。与CVP中其他火山岩相比,玄武岩具有演化程度较低,成分上更接近原始岩浆的特征。玄武岩记录了两期深部岩浆活动:橄榄石捕掳晶Fo值高达89,尖晶石包裹体具有低Cr~#、高Al的特征,表明了早期岩浆源区可能为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除样品TCA02外,玄武岩ΣCe/ΣY比值为1.39~2.11,^(143)Nd/^(144)Nd比值为0.51287~0.51288,Th/Nb比值为0.15~0.16,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的特征,反应了晚期的碱性岩浆起源于软流圈地幔。与CVP早-中更新世钙碱性岩浆相对比,晚期碱性岩浆的高场强元素(如Nb、Ta)具有弱的负异常,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较低,揭示了岩浆在上升演化过程中存在富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加入。
雷杭山马倩刘泽赵志丹朱弟成莫宣学
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
藏南林周盆地设兴组砂岩及其中玄武岩夹层的地球化学与成因被引量:3
2020年
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是青藏高原演化的重要构造事件,碰撞过程被记录在拉萨地块南部的晚白垩世到古新世的沉积-岩浆作用中。林周盆地的晚白垩世设兴组及其之后不整合覆盖的林子宗火山岩,是解析碰撞过程的重要记录。本文对设兴组最高层位的砂岩和玄武岩夹层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设兴组砂岩属于杂砂岩,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中酸性岩浆岩源区;锆石Hf同位素指示设兴组大部分碎屑物质来源于盆地北面的中部拉萨地块,少部分来自盆地南部的冈底斯岩基;砂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指示林周盆地设兴组是在98Ma之后接受沉积的。以夹层产出在设兴组顶部的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弱负Eu异常,强烈富集Ba、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显著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属于高钾钙碱性玄武岩系列,与典型安第斯型玄武岩特征吻合。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的锆石均为捕获锆石,其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限定了设兴组玄武岩的喷发晚于110Ma。综合分析表明,林周盆地晚白垩世时期为夹持在冈底斯岩浆弧与中部拉萨地块之间的弧后盆地,新特提斯洋壳晚白垩世俯冲到冈底斯弧和弧后盆地之下,大约在98~110Ma之后喷发到林周盆地的很少量中基性岩浆构成了设兴组顶部的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夹层,是新特提斯洋俯冲相关的幔源岩浆作用。林周盆地设兴组(晚于98Ma)与上覆的林子宗火山岩(底部约为65Ma)之间呈大约33Myr的构造间断,可能代表了冈底斯弧的碰撞之前的隆升剥蚀过程。
邢莉圆赵志丹齐宁远唐演刘栋佟鑫王青朱弟成
关键词:砂岩林周盆地青藏高原
西藏多龙矿集区荣那铜金矿床蚀变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及找矿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的荣那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首例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它的发现对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找矿模型的构建以及资源潜力评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荣那矿床ZK3204岩芯钻孔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蚀变矿物,运用短波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并结合金属矿物组合以及黄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特征,以期查明其矿床成因,并为深部资源勘查提供理论依据。短波红外光谱测试显示出ZK3204钻孔蚀变矿物垂向分带组合为:高岭石+(地开石)→高岭石+伊利石→高岭石+(地开石+石膏)→高岭石+绢云母+伊利石→高岭石+伊利石+(叶腊石)+(地开石),金属矿物也从Cu-S体系逐渐转变为Cu-Fe-S体系。通过黄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黄铁矿可分为四类,分别对应荣那矿床四个成矿阶段:(1) Py I:Co、Ni、Cu、Ag、Au含量较低,Co/Ni显示为沉积成因,代表成岩期黄铁矿;(2) PyⅡ:Co、Ni含量较低,Cu、Ag、Au含量较高,Co/Ni显示为沉积成因,代表第一期斑岩型矿床成矿期黄铁矿;(3) PyⅢ:Co含量较低,Ni、Cu、Ag、Au含量较高,Co/Ni显示为沉积成因,代表第二期斑岩型矿床成矿期黄铁矿;(4) PyⅣ:Cu、Ag、Au含量较低,Co、Ni含量较高,Co/Ni显示为热液成因,代表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期黄铁矿。风化作用也是荣那矿床重要地质过程,贯穿于各成矿阶段,反映为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北俯冲消减大背景下的多龙矿集区隆升事件,导致矿床被大量剥蚀,也使黄铁矿显示沉积成因。荣那矿床目前仍有较大找矿潜力,在钻孔深部(815m以下),黄铁矿Cu、Ag、Au含量,钻孔中Cu、Pb、Zn、Cr、Hg等含量,绢云母、伊利石含量以及铜金矿的矿石品位均有向下升高的趋势,说明在ZK3204钻孔下部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可作为未来深部资源探测的重点对象。
赵子欧乔东海赵元艺
关键词:黄铁矿资源潜力
锆石微量元素及其揭示的深部过程被引量:39
2018年
近十年来对锆石研究已从早期的U-Pb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锆石同位素分析,发展到大量研究锆石的微量元素。锆石微量元素不仅可以作为锆石Ti温度计估算岩浆温度,也可以用来识别锆石及其母岩的岩石类型和成因,区分岩浆熔体或者流体控制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等深部作用过程。文中在归纳总结岩浆锆石、变质锆石、热液锆石、碎屑锆石等不同类型锆石的微量元素成分基础上,以青藏高原碰撞后超钾质岩石中产出的锆石为例,系统介绍了超钾质岩石中各类锆石的结构、年龄和微量元素特征,并应用于解释超钾质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成分、岩浆演化和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下地壳加厚和高原隆升之间的关系。
赵志丹刘栋王青朱弟成董国臣周肃莫宣学
关键词:锆石微量元素深部过程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相平衡及变质作用P-T轨迹被引量:9
2014年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闳石、绿帘石/斜黝帘石,及少量的金红石、石英、多硅白云母和普通角闪石。石榴石具有成分环带,从核到边Xpy,升高,Xgr降低,部分石榴石外边缘受退变质改造影响,形成富Xgr的成分带。利用NCKMnFMASHTO体系中的P-T视剖面图,结合石榴石边部最大Xpy,等值线和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值确定了松多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30±0.6kbar和610±6℃。石榴石核部到幔部成分环带记录的相对平缓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早期经历了以加热升温为主、轻微加压的缓慢俯冲过程,地温梯度为7~8℃/km。石榴石幔部到边部成分环带,结合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等值线模拟了以缓慢升温、快速增压为特征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由早期的缓慢俯冲进入到后期的快速俯冲阶段,地温梯度由7~8℃/km减小到5~6℃/km。峰期之后的榴辉岩经历了早期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以硬柱石和少量滑石的脱水反应生成蓝闪石和绿帘石(约22—23kbar)为主要特征。其后的晚期退变质阶段以硬柱石消失后局部成分域内由富余流体的消耗形成冻蓝闪石(约16kbar)以及蓝闪石和绿辉石边部发育后成合晶为特征(11~12kbar),石榴石边部的韭闪石冠状体和金红石边部生成的榍石退变边也大致发生在该阶段。榴辉岩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可能代表了早期的构造快速抬升过程。松多榴辉岩带可能代表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内一条新的大洋型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大约266Ma的榴辉岩相变质时代说明在拉萨地块内部可能存在过一个二叠纪的古特提斯洋盆。
杨现力张立飞赵志丹朱弟成
关键词:榴辉岩相平衡P-T轨迹拉萨地块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