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07-7)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唐荣余吕悦军施春花彭艳菊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动参数

机构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海南省地震局

作者

  • 1篇彭艳菊
  • 1篇施春花
  • 1篇吕悦军
  • 1篇唐荣余

传媒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地震动输入界面的选取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地震反应分析中的输入界面是一种规定的假想基岩面,其选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确定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很大。本文以北京地区存在剪切波速较高的卵石硬夹层场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实际工程场地中能否将硬夹层选作地震动输入界面的问题。利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对390个含有剪切波速高于500m/s的卵石层场地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计算,讨论卵石层的上覆土层、下伏土层以及卵石层自身特性对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厚度5m左右、剪切波速小于600m/s的卵石层作为地震动输入界面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上覆土层和下伏土层,而卵石层厚度和剪切波速的影响很小。对于一般性工程,当上覆土层厚度大于15m,下伏土层厚度在10m以内时,选取硬夹层顶面与选取钻探揭示的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的土体顶面为输入界面,计算结果差别不大;当上覆土层厚度达到60m,下伏土层的变化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小。研究表明,在钻探没有揭示出基岩或坚硬土体时,埋深大于60m的硬夹层可以选为地震动输入界面,这一结论对实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施春花吕悦军彭艳菊唐荣余
关键词:地震动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