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DIA090229)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宏军张宏军王改性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弱势群体“教育致贫”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5
- 2010年
- 近几年,弱势群体"教育致贫"现象屡见不鲜,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面临"教育致贫"问题。为规避"教育致贫"现象的发生,应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下移教育投入的重心,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切实增加弱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改革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弱势家庭的风险补偿机制。
- 张宏军
- 关键词:教育投资人力资本
- 弱势群体“教育致贫”及其规制
- 2010年
- "教育致贫"是指由于家庭成员(子女)接受教育而导致家庭经济贫困的社会现象,"教育致贫"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挑战。由于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面临"教育致贫"问题。为规避"教育致贫"现象的发生,应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下移教育投入的重心,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切实增加弱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改革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弱势家庭的风险补偿机制。
- 张宏军
- 关键词:教育投资人力资本
- “因教致贫”的社会后果及其规避被引量:3
- 2010年
- "因教致贫"会带来阶层差异代际继承"、读书无用"示范效应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等社会后果。目前,由于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面临"因教致贫"问题。为规避"因教致贫"现象的发生,应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切实增加弱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改革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弱势家庭的风险补偿机制。
- 王改性
- 关键词:因教致贫教育投资人力资本
- 西方公共产品理论溯源与前瞻——兼论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设计被引量:13
- 2010年
- 公共产品理论是西方财政学的核心理论,是现代公共经济学的基石。从古典经济学家公共产品思想的深邃火花,到新古典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均衡理论,直至现代公共经济学的建立,无不体现西方经济学大师们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在公共产品的供求机制、运行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领域还需不断拓展,研究层次也需进一步深化,未来的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都将发生变化。为此,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制度安排上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
- 张宏军
- 关键词:公共产品公共经济俱乐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