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422101)

作品数:39 被引量:655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清晨严德天陈代钊汪建国邱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源岩
  • 15篇烃源
  • 15篇烃源岩
  • 9篇盆地
  • 7篇上二叠统
  • 7篇热液
  • 7篇硅质
  • 7篇硅质岩
  • 7篇海相
  • 7篇二叠统
  • 6篇油气
  • 6篇热液活动
  • 6篇中生代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地温梯度
  • 4篇地质
  • 4篇四川盆地
  • 4篇古地温

机构

  • 48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5篇王清晨
  • 12篇汪建国
  • 11篇陈代钊
  • 10篇严德天
  • 8篇邱振
  • 5篇林伟
  • 5篇遇昊
  • 5篇饶松
  • 4篇胡圣标
  • 4篇朱传庆
  • 4篇郑建京
  • 4篇褚杨
  • 4篇韦恒叶
  • 4篇徐明
  • 3篇刘兴旺
  • 3篇陈科
  • 3篇杨鑫
  • 3篇李双建
  • 2篇杜治利
  • 2篇王卓卓

传媒

  • 17篇地质科学
  • 7篇地质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2篇Scienc...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Acta G...
  • 1篇地质调查与研...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3篇2013
  • 10篇2012
  • 2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坝—简阳地学剖面深部温度及热结构
在青藏高原东部到四川盆地这两个构造单元进行了稳态钻孔温度测量和岩石热导率测试,确定了相应钻孔的大地热流数据。应用这些可靠的热流数据,对横穿这两个构造单元的阿坝一简阳地学断面进行了2-D温度场研究,获得其深部热结构的认识。...
徐明朱传庆饶松胡圣标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大地热流地学断面热结构
文献传递
广西来宾中上二叠统硅质岩海底热液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43
2011年
广西来宾中上二叠统(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硅质岩可按岩性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钙质硅岩,主要发育在茅口组,第二类为硅岩,主要发育在吴家坪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两类硅质岩具有极低的Al2O3与TiO2含量(分别为0~0.23%和0.001%~0.024%)和ΣREE(0.55~9.94ppm),较高Fe2O3/TiO2比值(17~443,平均为111),低Al2O3/(Al2O3+Fe2O3)比值(0~0.26,平均为0.09)且Ce负异常(0.24~0.46,平均为0.35)显著,接近大洋中脊附近硅质岩的平均值0.29,而小于远洋盆地的平均值0.60,表明它们形成于远离陆源物质干扰而受热液作用影响的海盆环境,其硅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通过讨论本区的地层中硅质含量高低与海底热液活动强弱相应的对应关系,并结合Eu异常和ΣREE/Fe比值变化,认为本地区中晚二叠世可能一直存在着热液活动,且吴家坪期比茅口期更为强烈,并推测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事件有成因联系.
邱振王清晨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海底热液峨眉山玄武岩
中国南方志留系底部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构造-环境模式被引量:59
2008年
我们对宜昌王家湾和张家界三家馆两个剖面的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剖面的有机碳丰度、有机碳同位素、以及磷和硫元素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有机质生产、聚集、保存的有利条件。研究表明,对于下志留统烃源岩而言,对有机质生产的主要贡献来自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有机质聚集在陆缘洼地型活动大陆边缘的分隔性盆地中,其有利保存的缺氧条件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区域性的缺氧有关。我们认为,扬子克拉通的志留系底部烃源岩与北非的"hotshale"一样,有很大的勘探前景。
王清晨严德天李双建
关键词:烃源岩龙马溪组冈瓦纳
大别山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被引量:17
2013年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与折返是地球动力学过程,虽人眼不能见及,但在岩石中留下种种记录。本文以大别山为例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进行了探讨。文中(1)综合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剖析了大别山造山带的结构构造,指出了作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通道的莫霍面断口和折返形成的挤压穹隆地壳结构;(2)综合变质岩石学P-T-t轨迹研究资料,追踪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地下的运动轨迹,揭示了其在俯冲-折返过程不同时段经过的深度和运动速率,并指出其向南的折返极性;(3)结合沉积岩石学研究资料,利用合肥盆地中砾岩成分和碎屑白云母Si含量记录,限定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至地表的时间为中侏罗世前。基于上述资料,本文重建了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三阶段折返过程,指出大别山包含三个岩片,于230Ma左右分别从不同深度快速折返,折返速率为3~10km/Ma,于210Ma左右进入中地壳,并于180Ma左右快速折返(折返速率为3km/Ma左右)至上地壳,白垩纪折返速率极慢(0.1km/Ma左右)。
王清晨
关键词:折返大别山造山带
扬子地块东南缘多期构造变形及其油气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扬子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约束着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而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构造变形特征是理解整个扬子地块构造变形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武夷、云开和肇庆地区的构造特征研究,初步划分出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三期重要变形:①早古生代末期云开地区NW向剪切变形,武夷山地区ESE向剪切变形;②中生代早期云开、肇庆地区NE向逆冲推覆作用;③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地区的脆性构造变形。在重新认识区内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其动力学作了初步探讨。这些认识有助于今后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远景的评价。
陈科林伟王清晨
关键词:油气成藏
扬子及周缘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发育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62
2008年
扬子地区下古生界发育了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两套有效烃源岩,查清其发育环境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油气勘探意义。晚奥陶世开始,扬子地区进入碎屑岩陆棚演化阶段;五峰期—龙马溪期,扬子地区主体为局限的深水陆棚环境,总体呈现出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次深海共存的古地理格局。沉积体系展布和沉积演化主要受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汇聚作用控制。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的形成与生烃母质生物的高生产力和高埋藏率、冰期—冰后期之交的气温快速转暖、海平面快速上升以及粘土矿物在有机质富集保存过程中的赋存驻留作用等密切相关。
严德天王清晨陈代钊汪建国王卓卓
关键词:烃源岩发育环境上奥陶统下志留统
敏感性分析在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中的应用——以川东北地区普光5井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为例
通过分析输入模型的参数对输出结果的影响,可以确定影响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的敏感性参数。本文应用Easy%R。化学动力学模型,以普光5井为例,对川东北地区各期构造运动剥蚀厚度、古地表温度和古地温梯度进行了相关的敏感性分析。分...
饶松唐晓音朱传庆胡圣标汪集旸
关键词:剥蚀厚度古地温梯度
文献传递
Evolution from an anoxic to oxic deep ocean during the Ediacaran-Cambrian transi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bioradiation
The Ediacaran-Cambrian transition,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intervals in Earth’s history,is marked by dramatic ...
Jianguo WangDaizhao ChenDetian YanHengye WeiLei Xiang
文献传递
滇西三江地区中新生代“盆山”耦合运动学过程被引量:8
2010年
滇西三江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格局是研究盆山耦合的典型实例。本文通过解析该区叠加构造变形期次和样式,理清其中新生代的盆山耦合关系,并探讨思茅盆地对相邻造山演化的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三江地区经历了主碰撞造山带与前陆盆地耦合(T1-T2)、后碰撞造山带与伸展盆地耦合(T3-K)以及陆内"盆山"共变(E-Q)三个盆山耦合运动学过程。兰坪-盆地内复理石、山前磨拉石到红色碎屑岩的沉积序列响应了相邻造山带从主碰撞阶段向后碰撞阶段的演化,该阶段盆地转换过程受控于拆沉作用和岩浆底侵作用等深部动力学机制。
杨鑫苏龙刘兴旺刘玉虎刘燕红郑建京
关键词:盆山耦合
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中上二叠统沉积微相
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共识别出4个沉积相和10个微相,分别为:盆地相(含层状硅质岩微相、含透镜状灰岩的层状硅质岩微相)、下斜坡相(含与灰岩互层的层状硅质岩微相、夹层状硅...
邱振王清晨
关键词:沉积微相海平面变化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