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Z101102050210004)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凯李红田文王思平谢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肠癌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酸
  • 2篇脂肪酸类
  • 1篇多不饱和脂肪...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直肠癌组织
  • 1篇直肠肿瘤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素E类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因子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杨凯
  • 2篇田文
  • 2篇李红
  • 1篇谢杰
  • 1篇王思平
  • 1篇赵坡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组织多不饱和脂肪酸异常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PUFA的含量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新鲜冰冻的肿瘤组织取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82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29—83岁,中位年龄60.2岁。应用气相色谱毛细管层析法检测标本中各PUFA的含量并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按各脂肪酸成分及相关脂肪酸比值,分别从性别、年龄、肿瘤发生位置、病理特征、转移情况及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及P53肿瘤指标不同表达程度等方面比较组织中各PUFA含量差异。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情况下的各PUFA含量差异。结果年龄≥60岁患者(n=44)中花生四烯酸(AA)含量低于年龄〈60岁患者(n=38)(0.12%±0.06%比0.17%±0.09%,P:0.045)。肿瘤大小〈5cm(n=42)的组织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高于肿瘤≥15cm者(n=40)(0.29%±0.13%比0.20%±0.14%,P=0.030),而ω-6/ω-3PUFA则低(10.8±2.6比13.2±6.4,P=0.031)。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肿瘤组织中亚油酸含量和AA/ω-3PUF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27),分化程度低者亚油酸含量最高(19.9%±6.3%)而AA/ω-3PUFA最低(4.1±2.0)。在VEGF阳性肿瘤患者组织中亚油酸含量高于阴性者(16.2%±3.7%比13.9%±2.7%,P=0.009),而AA/ω-3PUFA、AA/ω-6PUFA、AA/亚油酸均低(5.0±1.8比6.7±3.3.0.30±0.09比0.34±0.09,0.50±0.21比0.61±0.21,P=0.004、0.038、0.030)。在Ki-67不同表达程度的患者肿瘤组织中亚油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Ki-67阴性者亚油酸含量最高(22.5%±10.1%)。各脂肪酸含量在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P53
杨凯田文赵坡李红
关键词:脂肪酸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KI-67抗原
结直肠癌组织脂肪酸及与相关肿瘤因子的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组织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成分水平,以及与相关肿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新鲜冷冻的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取自2010-12-2011-0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82例患者。应用气相色谱毛细管层析法检测组织中PUFA成分水平。并行酶联免疫技术测定组织中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结果:肿瘤组织中总ω-6PUFA、亚油酸(LA C18:2)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0。总ω-3PUFA和花生三烯酸(DGLA C20:3)在肿瘤组织中显著增高,P=0.00。花生四烯酸(AA C20:4)/亚油酸(LA)及AA/总ω-6PUFA在肿瘤组织中明显增高,P=0.00。同一患者肿瘤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环氧化酶(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比正常组织偏高。其中,PDGF、COX-2及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在研究对象中,LA与COX-2呈负相关(r=-0.324 4,P<0.05),AA/总ω-6PUFA、AA/LA(r=0.308 3和0.300 1,P<0.05)。结论:结直肠癌及正常组织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存在差异,肿瘤组织中消耗ω-6PUFA并产生代谢产物,有助于局部炎症微环境的产生,从而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及发展。
杨凯田文李红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前列腺素E类
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红细胞膜多烯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水平,分析比较PUFA在2组人群的代谢差异及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156例为健康人群组,结直肠癌患者63例为结直肠癌组。检测和分析2组人群血红细胞膜PUFA的水平,并按结直肠癌的不同分期、分化、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分类,比较PUFA的代谢状况。结果总ω-6 PUFA在结直肠癌组低于健康人群组[(25.77±3.21)%vs(26.86±1.65)%,P<0.05)],其主要组分花生四烯酸(AA)也低于健康人群组[(13.77±2.49)%vs(14.77±1.52)%,P<0.05]。总ω-3 PUFA在结直肠癌组低于健康人群组[(5.02±1.32)%vs(6.08±1.26)%,P<0.05],其主要组分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也低于健康人群组[(0.31±0.27)%vs(0.39±0.24)%,P<0.01;(3.53±1.22)%vs(3.85±1.00)%,P<0.05]。肿瘤大小(<5 cm和≥5 cm)相比,AA和总ω-6 PU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11±2.91)%vs(14.44±1.81)%,P<0.05;(27.02±4.54)%vs(28.76±3.08)%,P<0.05]。结论健康人群和结直肠癌患者主要的PUFA水平存在着差异,结直肠癌患者大部分ω-3 PUFA和ω-6 PUFA低于健康人群。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可能对PUFA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王思平谢杰李红杨凯
关键词:结直肠癌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