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894) 作品数:18 被引量:131 H指数:7 相关作者: 陈艳芬 唐春萍 杨超燕 杨全 陶曙红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药科大学 广东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M8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TRPM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8)又称冷及薄荷醇感受器,是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RP家族的一员,参与机体冷感觉、痛觉、炎症反应、血管收缩与扩张、细胞生长增殖等调控。近年来发现TRPM8与肿瘤有密切关联,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抗肿瘤天然药物的筛选以及肿瘤的靶向给药提供了重要线索,笔者就有关TRPM8的病理生理及调控机制的新近研究进行综述。 熊成成 陈艳芬关键词:痛觉 病理生理 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的构建及方法学比较。方法:SD大鼠分成5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四组在夹尾和不规则饮食刺激基础上,分别予以不同温度的稀盐酸或生理盐水建立FD模型,连续干预2 w;检测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及饮水量、摄食量、行为学指标(糖水消耗百分率和旷场得分)、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胃肠组织病理形态、血清5-HT含量等,比较各模型的特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凉HCl组和冰NaCl组的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变化较明显(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凉HCl组和冰NaCl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百分率和旷场得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和5-HT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四种造模方法均能模拟出FD模型症状,其中“夹尾刺激法+不规则饮食复合凉HCl”组、“夹尾刺激法+不规则饮食复合冰NaCl”组这两种模型总体比较稳定,前者比较适合制作肝郁脾虚(寒)证FD模型,后者更适合制作胃(实)寒型FD模型。 何杰滢 桂蓓 李梦秋 付江波 李坤平 陈艳芬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大鼠模型 胃肠动力 5-羟色胺 温里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16年 温里药是临床常用的一类中药,通过对近10年的相关文献整理分析,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温里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概述,为深入开展温里药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明露 陈艳芬 唐春萍关键词:温里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高良姜含药血清及主要成分对TRPA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体外研究高良姜含药血清及主要成分对TRPA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稳定表达TRPA1通道的HEK-293T细胞为体外研究模型,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ELISA、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研究高良姜含药血清对TRPA1 mRNA和蛋白、细胞内cAMP和Ca^(2+)浓度的影响,并初步确认高良姜3类主要成分对TRPA1表达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高良姜含药血清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高良姜含药血清对TRP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增加细胞中cAMP含量,降低细胞内Ca^(2+)浓度;黄酮类成分20 mg·L^(-1)与二芳基庚烷类40 mg·L^(-1)对TRPA1 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PLC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和二芳基庚烷是高良姜含药血清的主要入血成分。结论高良姜可以下调TRPA1/Ca^(2+)信号通路,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该作用可能是其温中止痛分子机制的重要基础,主要物质基础是黄酮类和二芳基庚烷成分。 李梦秋 黄娟 邹国发 李坤平 冯毅凡 明露 高振虎 陈艳芬关键词:高良姜 含药血清 HPLC 黄酮类 温中止痛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良附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2022年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析良附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潜在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良附丸对FD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利用TCMSP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获取和筛选良附丸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FD相关靶点;药物与疾病靶点相交集后,导入STRING数据库检索蛋白互作关系,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Gene Oncology)生物过程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AutoDo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预测良附丸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度。网络药理学筛选出良附丸的活性成分19个及与FD相关的靶点591个,其中交集靶点253个;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良附丸主要与药物反应、转录的负调控、细胞凋亡的正调控、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有关,富集在HIF-1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TNF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良附丸关键有效成分与靶点MAPK1、AKT1、TRPV1、HTR1A、HTR2A均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构建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良附丸治疗7 d,检测结果显示,良附丸组能显著缓解FD大鼠的症状,且明显升高5-HT的表达水平,下调TRPV1的表达。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析和实验验证,证明良附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改善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为进一步的良附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何杰滢 桂蓓 陈艳芬 尹永芹 陶曙红 沈志滨 李坤平 付江波 魏玲关键词:良附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主成分分析法对温里药温中止痛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几种温里药的温中止痛效果。方法采用热板法、扭体法及甲醛致痛法考察四种温里药的镇痛作用,以脾胃虚寒泄泻模型考察其抗寒证腹泻作用,以新斯的明胃肠运动亢进模型考察其解痉作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温里药的温中止痛作用。结果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能不同程度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缩短甲醛致痛后小鼠舔右后足的时间;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能明显降低脾胃虚寒腹泻小鼠的稀便率和腹泻指数;高良姜、肉桂、吴茱萸均能提高小鼠胃内残留量,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均能显著降低小鼠炭末推进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温中止痛效果最好的是高良姜。结论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有不同程度的温中止痛作用,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明露 唐春萍 陈艳芬 尹永芹 韩彬 杨全 杨超燕 陈嘉欣关键词:温里药 温中止痛 主成分分析法 南药高良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16年 高良姜味辛性温热,善于温中散寒,有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的功效,是一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温里药。近年来,国内外对高良姜各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就高良姜的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及应用近况进行了综述,期望为高良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思路。 高振虎 陈艳芬 杨全 蒋萌梧关键词:高良姜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肠乐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肠乐胶囊(高良姜、白术、白芍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效学。方法以番泻叶腹泻模型、蓖麻油腹泻模型和新斯的明肠运动亢进模型观察肠乐胶囊的止泻作用;以新生大鼠乙酸刺激法建立内脏高敏性IBS大鼠模型,观察肠乐胶囊对大鼠肠道敏感性、肠运动以及肠粘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肠乐胶囊可明显抑制番泻叶所致的腹泻和新斯的明所致的小肠运动亢进(P<0.05,P<0.01),但对蓖麻油引起的腹泻无效;肠乐胶囊可显著降低内脏高敏性IBS大鼠的敏感性,以及小肠碳末推进率和急性避水应激排便粒数(P<0.05,P<0.01)。结论肠乐胶囊可有效对抗腹泻,降低肠道敏感性,对腹泻型IB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陈艳芬 梁万年 江涛 杨超燕 王洁 黄奕曦 唐春萍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模型 温里药对消化系统作用的文献再评价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对温里药有关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进行文献再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归纳、整理1982至2017年间公开发表的温里药对消化系统作用的研究文献,根据中药药理作用的评价原则和中药调节消化系统作用的评价标准,对11味温里药进行文献再评价。结果吴茱萸、干姜、高良姜调整胃肠运动、抗溃疡作用明确,且吴茱萸、干姜作用比较广泛;花椒、丁香、肉桂、荜澄茄对胃肠运动抑制作用明确;胡椒和荜茇实验研究相对缺乏,不能确定其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特点。结论大部分温里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比较可靠,部分药物的作用趋势比较复杂,今后可围绕这些药物更全面地开展温里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詹嫣然 熊成成 陈艳芬 吴紫君 杨超燕关键词:温里药 文献再评价 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清热药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17年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相关项目各方面不同层次的探索,在实验性研究方面尤其是围绕某一药性属性的关键要素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清热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及清虚热等功效,主要适用于外邪传里化热,或热邪直中于里,或阴虚火旺,出现以发热、舌红、脉数为主要表现的里热证,如气分实热证、湿热泻痢和黄疸、痈肿疮疡、温毒发斑、痈肿疮毒以及热病伤阴、阴虚潮热等,临床应用价值高,现代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因其性偏寒,又常作为中药药性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代表性药物。本文对近年来清热药在中药药性理论的相关研究(四气、五味、归经、毒性)作一综述,以期较全面地展示清热药的功能属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现状,系统归纳总结研究方法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清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也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新的飞跃。 邹国发 熊成成 陈艳芬 郭丽冰 陶曙红 刘家杰关键词:清热药 中药药性理论 四气 归经 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