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941196700)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波吴海山丛锐军刘伟吴宇黎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关节内植物植入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感染,可靠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比较细菌数量与模型的关系,观察模型建立后实验动物的生存率,以及后期细菌毒力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60只新西兰大白兔使用定制非骨水泥假体行膝关节置换后,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共5组,给予金葡菌液1ml,浓度分别为1×104,1×105,1×106,1×107,1×108CFU/ml)。采用大体评分、组织学、细菌生化检验、金葡菌遗传学和毒理学分析、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细菌遗传物质分析的方法,验证模型构建的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基线齐性检验、动物模型大体评分,浓度梯度分析采用多组间卡方分析,细菌致病基因分析采用和AFLP分析采用组间聚类分析-平均联结法方法。结果动物生存率、感染率不完全相同,组间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3.695,P<0.01);组织学、细菌培养、生化检验和23SrRNA基因、nuc基因检测支持金葡菌感染,使用1ml,1×105CFU/ml金葡菌膝关节直接接种能够成功构建模型。致病基因分析和AFLP检测显示,细菌在自然繁殖过程中出现变异,但各基因变异率和基因组总体变异率低于10%。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稳定的关节置换术后金葡菌感染动物模型,发现细菌感染初期的基因变异和毒理学改变。该模型可用于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急性感染的相关研究。更远期的变异情况可能导致感染模型的不稳定,需进一步研究。
- 丛锐军符培亮刘伟李晓华吴海山吴宇黎赵辉王波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细菌感染多态性分析
- 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后近期细菌学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治疗方式尚存争议,疗效不确定。目的:探索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后近期关节和髓腔内细菌的残留情况,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64只关节置换细菌感染的兔模型,30只为实验组,30只为阴性对照组,4只为备用组。实验组使用中空假体+输液港系统,行二期翻修,术后第1~4周的关节内灌洗液沉渣两等分,一份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作为培养组;另一份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遗传物质,结果作为PCR组。采用Pearson卡方分析检验翻修术后各时间点培养组和PCR组的组间差异,两两比较卡方分析检验培养组和PCR组不同时间点的时序性差异。结果:实验组动物术后伤口愈合好,术后第1~4周培养组和PCR组阳性率分别为10%、3.33%、3.33%、3.33%和83.33%、40.00%、30.00%、26.67%,细菌学鉴定与植入细菌一致。各时间点培养组阳性率与 PCR 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0.27,P=0.605);培养组第 1~4 周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CR 组术后第 1 周的检出率与第 2~4 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 0.000, 0.000),第2~4周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翻修术后,细菌在关节腔内的分布非常复杂,一期清创手术应慎重选择;遗传物质的残存作为潜在的危险因素带来临床症状,遗传物质残存在感染复发和细菌变异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 丛锐军符培亮刘伟李晓华吴海山吴宇黎赵辉王波
- 关键词: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翻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