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38003)
- 作品数:24 被引量:193H指数:9
- 相关作者:朱颖心欧阳沁曹彬周翔余娟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医药卫生电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 环境控制能力对人体热感觉影响的实验研究
- 对于室内人员心理上的差异是否能改善其自身的热感觉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本文设计了环境参数完全相同仅控制手段不同的心理学实验,受试者分别参加"无空调"、"免费空调"和"收费空调"工况的实验。研究表明,具有环境控制...
- 周翔朱颖心欧阳沁张旭
- 关键词:热感觉热舒适心理应激
- 文献传递
- 仿自然风对模拟失重体温调节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航天飞行和模拟失重可抑制人体热调节反应,主要表现为机体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皮肤血管舒张反应能力下降和核心体温的升高。载人航天器内采用恒速机械风(CAF)保持舱内大气环境的均匀,地面研究发现仿自然风(SNAF)可较CAF显著加强机体的冷感觉。为探讨SNAF是否可以较CAF一定程度上缓解失重状态导致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以30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微重力的生理效应,7名男性被试者分别在卧床前和卧床第29天,暴露于对照无风、CAF和SNAF气流模式下,周围环境温度为23℃,后两种气流模式的平均风速为0.2 m/s。记录实验中被试者的直肠温度(Tre)、皮肤温度和皮肤血管传导率(CVC)及其热感觉(TSV)。经过卧床,对照环境Tre显著升高;卧床后,与CAF相比,SNAF下的Tre的降低程度更多,且更接近对照水平;平均皮肤温度、CVC和TSV均显著降低。卧床后SNAF下的TSV接近"热中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恒速通风相比,仿自然通风可更为有效地维持卧床状态下的核心体温。
- 杨振中费锦学宋德卢静肇海虞学军
- 关键词:通风头低位卧床自然风
- 基于实际建筑环境的人体热适应研究(3)——冬季不同气候区人体热适应特征对比被引量:8
- 2015年
- 在哈尔滨、北京、上海、深圳4个城市开展了冬季室内热舒适状况调研,对不同气候区冬季人体热适应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探讨了供暖因素对热适应的影响。在供暖条件下,哈尔滨与北京的调研建筑室温较高,哈尔滨室温全部高于21℃,居民适应偏热环境;而上海与深圳调研建筑室内不供暖,室温全部低于20℃,上海人群对于偏冷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深圳人群因冷刺激量不足,未形成足够的冷适应能力。过高的供暖温度不利于人体的舒适与健康,应遵循人体热适应规律,合理、适度供暖。
- 曹彬罗茂辉朱颖心王昭俊周翔刘刚
- 关键词:热适应热舒适气候区供暖
- 相同热感觉条件下不同环境温度与风速组合对人体舒适性及工作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在人工气候室中,利用不同的温度和风速组合营造使受试者热感觉(TSV)相同的环境,进行主观投票和模拟打字,考察相同TSV条件下不同环境温度与风速组合对人体舒适性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偏热的环境下,气流可以显著地改善人体的热感觉和热舒适;在TSV相同的情况下,高温、吹风的环境与低温、无风环境相比,受试者的热舒适度和对环境的可接受度差异不大,工作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适当调高室内设定温度并辅以气流的调节,可保持人员的热感觉水平处于舒适状态,而且不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 崔惟霖欧阳沁余娟曹国光李敏朱颖心
- 关键词:热感觉温度风速舒适性可接受度
- 北京冬季住宅供暖热舒适与经济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对集中供暖用户和分户燃气壁挂炉供暖用户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住宅供暖热环境的需求差异较大。相对于集中供暖,分户供暖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并充分调动用户行为调节的积极性。就供暖费而言,分户供暖用户的平均费用低于集中供暖用户。因此,分散式或末端可控的集中式系统更适合住宅供暖。
- 罗茂辉李敏曹彬冯潇潇朱颖心欧阳沁
- 关键词:热舒适室内热环境供暖能耗集中供暖分户供暖
- 供暖地区与非供暖地区居民对室内偏冷环境热适应性研究:以北京与上海地区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对供暖地区和非供暖地区受试者进行了气候室实验研究,以探讨不同地区的居住者对室内偏冷环境的热适应性是否存在差异。分析比较了两地受试者的热感觉、热舒适、满意率及生理反应,结果发现,在冬季,长期在供暖房间内生活的北京受试者对冷环境的适应性比长期在无供暖房间内生活的上海受试者差,这种适应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热环境的评价上,还表现在生理习服上;在北京使受试者达到同一热感觉的室内环境温度要比在上海高2.5℃左右。
- 余娟欧阳沁朱颖心沈恒根
- 关键词:热舒适
- 密闭环境人体热学生理指标与主观评分相关性的实验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密闭环境条件下人体生理和热主观反应的相关性,推荐可以反映主观热反应较敏感的生理指标。方法在密闭气候室设置20℃、23℃、26℃、28℃、31℃和34℃等6种温度环境。以15名青年男性为受试者,测量受试者在气候室60min静坐状态下的皮肤温度、直肠温度(RET)、心率变异性(HRV)和能量代谢率(EMR)等生理指标,同时受试者填写热感觉投票(TSV)主观问卷,分析生理指标与主观热反应的相关程度。结果 TSV随周围实测环境温度而上升,并且与环境温度高度相关(r^2=0.97)。皮肤温度和HRV随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显著,而RET和EMR随环境温度变化不显著;其中与躯干皮肤温度相比,肢端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更为显著。皮肤温度、HRV和RET分别与TSV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P<0.05),EMR与TSV存在曲线回归关系(r=0.36);其中上肢皮肤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与TSV的密切程度最高(r>0.82)。结论密闭舱室环境中,人体上肢及平均皮肤温度与主观热反应关系最密切,推荐作为密闭环境评价热舒适的参考生理指标。
- 杨振中卢静虞学军赵亚丽国耀宇余娟彭远开肇海费锦学
- 关键词:热舒适热感觉体温调节
- 基于实际建筑环境的人体热适应研究(1)——夏季空调与非空调公共建筑对比被引量:6
- 2014年
- 在夏季对位于北京的3栋非空调公共建筑和3栋集中空调公共建筑进行了现场调查,测量了室内热环境参数,并调查了建筑使用者的热舒适状况,得到非空调环境下人体中性温度为25.7℃,空调环境下中性温度为25.4℃。当室温偏离中性时,空调建筑使用者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在相同的偏热环境中,空调建筑人体热感觉更高。非空调建筑人群对偏热环境体现出更强的热适应性。与空调建筑相比,长期处于非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在高温下的生理调节能力和热耐受性较强,对热环境的心理期望较低,更多通过主动开窗或使用电风扇增大风速的方式来改善热感觉。
- 曹彬黄莉欧阳沁朱颖心
- 关键词:空调环境热感觉热舒适热适应
- 上海地区住宅冬季室内环境调研及热需求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上海属于非集中供暖地区,当地居民所形成的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自由运行供暖模式是供暖能耗处于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对224户使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供暖的住宅能耗进行了调查,同时分别选取使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和燃气壁挂炉+地板供暖模式的各10户居民进行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自由运行供暖模式的能耗很低,室内环境状况较差,但居民能够通过供暖设备的使用改善自身的热舒适;随着全空间供暖设备的增加,供暖能耗将显著上升,同时供暖模式的改变将逐渐改变该地区居民的适应性,带来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周翔张淇淇张静思张旭罗茂辉朱颖心
- 关键词:供暖住宅能耗热舒适
- 基于生理指标评价人体热舒适、工作效率和长期健康的研究路线探讨被引量:12
- 2010年
- 分析了人体在热环境中的生理响应机制,综述了国内外基于生理指标的人体热舒适、工作效率和长期健康的研究现状,指出生理指标在评价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对于热舒适研究只能作为一个辅助评价指标,并提出了生理指标在评价热舒适、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路线。
- 余娟朱颖心欧阳沁沈恒根周翔
- 关键词:生理指标热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