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SH015)

作品数:8 被引量:121H指数:6
相关作者:童志锋韩宗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财经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农民
  • 5篇环境抗争
  • 3篇集体行动
  • 2篇动员
  • 2篇动员结构
  • 2篇政府
  • 2篇消解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动力研究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机会
  • 1篇政治机会结构
  • 1篇社会媒体
  • 1篇农民组织
  • 1篇农民组织化
  • 1篇群体性
  • 1篇群体性事件
  • 1篇组织化
  • 1篇消解策略
  • 1篇媒体

机构

  • 7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5篇童志锋
  • 3篇韩宗生

传媒

  • 2篇理论月刊
  • 1篇开放时代
  • 1篇新疆社科论坛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山东省农业管...
  • 1篇农业部管理干...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动员结构与农村集体行动的生成被引量:25
2012年
强调社会运动组织作用的资源动员理论源于西方实践并获得大多学者的认同,也能够较好的解释西方集体行动动员,但对社会运动组织稀缺的中国,这一理论欠缺解释力。倒是在西方动员结构理论中相对不受重视的事先存在的人际网络对于理解中国乡土社会农民的集体行动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在乡土中国,依附在日常生活网络的动员网络,有利于沟通信息、强化认同,降低行动成本并克服"搭便车"的困境。而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新型传媒在农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行动更难以被管控。当这两种网络结合起来的时候,就组成了"熟人网络—新型传媒"动员结构,其动员将会更加快速、扩散性更强,这使得集体行动得以迅速的形成。
童志锋
关键词:动员结构农民集体行动环境抗争
认同建构与农民集体行动——以环境抗争事件为例被引量:20
2011年
在对中国农民的集体行动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从认同建构的视角展开分析与研究。本研究试图从集体认同的三个面向,即边界、意识和仪式的角度对认同建构过程进行分析,以此揭示中国农民集体行动可能性的条件。在中国乡土社会中,这三者都有其各自的功能:社区(族群)的同质性是认同建构的结构基础;意识是一种解释图示,集体行动者必须把他们的不满进行归因,才会促成意识的形成;仪式在集体认同建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童志锋
关键词:农民集体行动环境抗争
互联网、社会媒体与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的发展(2003-2012)被引量:19
2013年
通过对三起与互联网相关的中国环境运动典型事件的比较分析发现:互联网在社会动员、公共舆论方面深刻影响着环境运动。随着互联网从web1.0时代向web2.0时代的转型,尤其是以用户分享为核心的QQ群、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媒体的兴起,中国环境运动整体上呈现出如下特征:社会动员更为迅捷,网民群体拥有的环境话语权在增加,环境运动呈现出人员年轻化、冲突暴力化的趋势。
童志锋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媒体环境运动
动员结构与自然保育运动的发展——以怒江反坝运动为例被引量:38
2009年
在中国环保NGO的发展动力研究中,"政府主导"或"自下而上"研究取向的学者都过于注重组织与环境(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低估了组织参与者、技术、组织结构等组织内部核心要素的作用。本研究以怒江反坝运动为例,对自然保育运动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笔者认为,推动中国自然保育运动的动力在于环保NGO之间、环保NGO与媒体和公众之间的独特关系结构及其动员。NGO之间的松散联合越来越普遍,由此产生积聚效应,使得原本弱小的单个组织通过独特的联合机制而发出能够影响社会的声音。而NGO—媒体联盟与基于电子邮件组、内部通讯、NGO网站的公众动员网络使得环保NGO与媒体、公众结成了紧密的互动结构。同时,这样一种互动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对组织成员的成功动员和资源的再生产。
童志锋
关键词:动员保育NGO动力研究
农民环境抗争事件中地方政府消解策略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农民环境抗争事件萌发阶段——有意忽视;农民环境抗争事件激化初期——惊慌失措;农民环境抗争事件激化中后期——严防死守;农民环境抗争事件结束后——问责算账。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还会以某种方式延续,用于环境治理的资本投入逐年快速上升。因此,政府需要转变观念,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与技术,以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和谐的官民关系、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韩宗生
关键词:农民地方政府消解策略
农民环境抗争中的政府消解策略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环境问题是现代化的副产品,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各类抗争也持续不断。在环境抗争事件中各级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行动逻辑来应对,就成为政府对环境抗争事件消解策略与过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问题预设下对近几年的农民环境抗争事件的消解策略进行分析,概括地方政府的行动逻辑,并据此推测这种消解策略所存在的社会政治风险。
韩宗生
关键词:政府环境抗争
群体性事件与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以乌坎事件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自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的抗争转向了维护土地的使用权。乌坎事件的产生与村委会的变质相关。研究将利用过程——事件分析法来对乌坎事件作出解读,希望借助一种动态的事件呈现与分析来观察中国农民的组织化问题。研究发现,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村委会已难以发挥村民自治的组织功能,应该转变观念,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下让村委会回归社会组织的本位。
韩宗生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农民组织化
政治机会结构变迁与农村集体行动的生成——基于环境抗争的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政治机会结构作为西方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的重要理论,对研究中国农民的环境集体行动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需要进行系统清理。基于中国经验,我们认为,"依法治国"话语的强化、媒体的逐渐开放、分化的行政体系是诱发中国农村的集体抗争行动的重要因素。"法治"话语的不断强化为农民的"依法抗争"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媒体的逐步开放,促发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为抗争者提供了更多的可动员资源以及机会;由于分化的行政体系会降低农民抗争的风险性,促发农民的持续抗争,并为抗争精英的关系运作提供可能的机会,也会为农民集体抗争创造一定的机会空间。
童志锋
关键词:政治机会结构农民集体行动环境抗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