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085)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凯方芳申宝忠王丹孙莹莹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通用电气医疗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缺血
  • 2篇细胞
  • 2篇脑梗
  • 2篇化疗
  • 2篇个体化
  • 2篇CT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低剂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多囊
  • 1篇多囊肝
  • 1篇多囊肝病
  • 1篇多囊肾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依达拉奉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机构

  • 11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通用电气医疗...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厦门市第二医...
  • 1篇厦门市第三医...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9篇王凯
  • 3篇方芳
  • 3篇申宝忠
  • 2篇王丹
  • 2篇孙夕林
  • 2篇孙莹莹
  • 1篇周洋
  • 1篇张奕文
  • 1篇刘放
  • 1篇林鹏
  • 1篇刘爽
  • 1篇张玉宝
  • 1篇孙云凤
  • 1篇宋叶华
  • 1篇董白晶
  • 1篇刘鹏飞
  • 1篇曹绍东
  • 1篇李利
  • 1篇佟金龙
  • 1篇刘芳

传媒

  • 16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替曲塞在晚期消化系统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2016年
消化系统肿瘤是临床的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因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肿瘤已发展至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全身化疗则成为救治晚期肿瘤患者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案是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进行全身化疗。但效率较低,且有较高的毒性,尤其是较高的心脏毒性,限制了临床应用。雷替曲塞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毒性药物,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达到抗肿瘤的效果。在治疗胸膜间皮瘤、头颈部肿瘤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而关于雷替曲塞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综述类报道则较为少见。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雷替曲塞的研究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对其在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用药方案、疗效方面进行综述进行系统阐述。
王云峰赵洪伟孙建民张松岩王凯张玉宝
关键词:雷替曲塞消化系统肿瘤化疗
CT平扫对肠坏死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T平扫对肠坏死诊断价值,总结肠管坏死征象。方法:分析98例可疑肠坏死患者CT平扫图像,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或未能及时治疗死亡患者CT平扫影像,总结、分析影像特点。结果:全部患者中40例患者存在肠坏死,肠壁厚度改变,包括29例肠壁增厚,8例肠壁菲薄,5例表现为肠壁密度减低,3例表现为肠壁密度增加,25例表现肠管扩张,8例表现肠管塌陷,36例肠管内积液,其中34例见气液平面,4例仅见积气,5例肠壁内见气泡影,38例见腹腔积液,10例见系膜水肿,2例见肠系膜血管密度增高,1例肠系膜静脉内气体,1例门静脉内气体,5例见腹腔游离气体。结论:多排螺旋CT平扫对肠坏死部位及范围的评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CT平扫能明确病因,为及早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王海波刘白鹭刘新顶李金平张金玲舒圣捷
关键词:肠坏死肠缺血急腹症CT
应用反向滤过及迭代重建方法评估标准放射剂量与低剂量颈椎CT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利用反向滤过重建(filtered back-projection,FBP)及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方法评估标准剂量及低剂量对颈椎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受检对象行颈椎CT检查,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SD,120 kVp,275 mAs)及低剂量组(LD,120 kVp,150 mAs),随机选择管电流值,所有数据均行FBP及IR重建。测量C3 C4及C6 C7椎间盘水平椎间盘、脊神经、脊髓、韧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图像噪声值(Image noise,IN),信噪比(signal-to-noise,SNR)及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CNR)。结果:在测量的各椎间盘水平,迭代重建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要明显高于反向滤过重建方法,并有效的降低了图像噪声。低剂量迭代重建图像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图像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排除剂量及扫描层面的影响,椎间盘、脊神经及韧带的图像质量,迭代重建评分要明显高于反向滤过重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低剂量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重建相比无明显差异。软组织及椎体的图像质量,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要低于反向滤过重建方法,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低剂量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重建相比无明显差异。整体病例图像质量评分,迭代重建方法要高于反向滤过重建方法,低剂量迭代重建方法要高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重建方法。结论:应用低剂量扫描方式以及迭代重建方法进行颈椎CT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对于椎间盘、脊神经、脊髓显示较好,对于周围软组织以及椎体来说,图像质量相对较差,同时可以降低大约40%的放射剂量。
孙云凤周洋方芳郑健刘洋
关键词:颈椎CT图像质量
特异性eIF-4E siRNA重组腺病毒构建及其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表达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特异性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体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eIF-4E siRNA序列构建于腺病毒载体pLP-Ade-X,经包装细胞包装后得到高滴度重组腺病毒pLP-Ade-4EsiRNA(psiE)。将腺病毒psiE感染SKOV-3细胞,用定量PCR进行eIF-4E基因表达检测,然后应用transwell小室法观察对细胞侵袭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感染后细胞内VEGF、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病毒检测结果与预期相符,real-time PCR可检测到感染重组腺病毒psiE后SKOV-3细胞没有eIF-4E基因表达;病毒感染后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到SKOV-3细胞的侵袭和运动能力均受到显著的抑制(均为P<0.01);此外病毒感染的SKOV-3细胞中VEGF、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封闭eIF-4E基因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侵袭和运动都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MMP-2、MMP-9表达相关。
茹晓莉张凡郭睿于春梅王凯
关键词:EIF-4E重组腺病毒VEGF
β-tubulin Ⅲ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在个体化化疗方案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β-tubulin Ⅲ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根据其表达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tubulin Ⅲ在55例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采用x2检验方法分析其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依据低表达(阴性)对紫杉类抗微管药物相对敏感,选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高表达(阳性)相对不敏感的原则,选择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对照组选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的差异,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期(MST)的差异。结果:β-tubulin Ⅲ在55例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16例(29.09%),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实验组ORR为54.55%(30/55)优于对照组32.50%(13/40),x2=4.543,P=0.033;DCR为69.09%(38/55)优于对照组47.50%(19/40),x2=4.498,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FS分别为5.2月和4.5月(x2=4.215,P=0.040),MST分别为8.9月和7.4月(x2=6.146,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细胞存在β-tubulinⅢ的表达,且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检肿瘤标本中β-tubulinⅢ的表达,有助于为实施个体化化疗提供一种选择药物的方法。
孙运祥严文跃夏月琴焦爱民王凯何续逊
关键词:食管癌免疫组化个体化化疗
正常人群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特点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不同性别各年龄组人体多脏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特征。方法:对50例健康志愿者行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其中,20-30岁、30-40岁、40-50、50-60、60岁以上各二十例,每组内男女各十例。所得图像均经HDe MR后处理工作站(AW4.3)行MIP重建和黑白反转显示技术,并重建ADC图,观察不同性别各年龄组人体多脏器弥散加权图像的特点,并测定不同部位的ADC值,测量的部位主要包括脑灰质、脑白质、尾状核头、丘脑、桥脑、腮腺、肝脏、脾脏、T8椎体、T8-9椎间盘、L2椎体、L2-3椎间盘、前列腺、乳腺、子宫颈等,每个部位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单位为×10-3mm2/s。结果:1、WB-DWI的正常表现。2、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各组织器官ADC值的统计学分析脑白质、T8椎体ADC值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8-9椎间盘、L2-3椎间盘及女性乳腺ADC值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2椎体ADC值在男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部位ADC值平均值。结论:正常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弥散加权图像特点及ADC值受到性别、年龄的影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正常WB-DWI表现存在差异。了解健康成人正常WB-DWI的表现对于准确判断各组织器官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佟金龙王凯刘放刘芳王丹
关键词: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健康志愿者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母婴阻断的优化管理被引量:11
2016年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流行区,HB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是HBV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其中大多数育龄期的乙肝女性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的HBV母婴阻断成了临床愈发关注的问题。实践中,即使HBsAg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仍有5%-10%的新生儿感染HBV,尤其母亲为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者。因此,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英国国立优质卫生和保健研究所(NICE)指南推荐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替比夫定进行母婴阻断,减少新生儿感染HBV的机率,但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和预防策略尚未达成共识,尤其是母乳喂养和分娩方式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谨从HBsAg筛查、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阻断方法、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如何优化管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并对未来HBV母婴阻断的研究进行展望。
樊健于雷钟丽华卢宝玲王凯程昱朱丽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
正常肾脏的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2019年
目的:验证肾脏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可行性,并明确年龄因素对肾脏水分子扩散特性是否存在影响。方法: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的4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DKI扫描。按年龄因素分四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行t-test及方差分析及比较不同年龄因素对肾皮质和髓质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平均扩散(MD)值、峰度各向异性(FAK)值、平均峰度(MK)值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肾皮质的FA值、FAK值、MK值(0.327±0.047,0.325±0.088,0.688±0.087)显著低于髓质(0.389±0.062,0.396±0.091,0.802±0.124);而正常肾皮质MD值(1.633±0.157)显著高于髓质(1.588±0.162)。不同年龄段之间的FA、MD、FAK、MK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右肾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肾脏DKI良好的揭示了肾皮质与髓质的水分子扩散特性;年龄因素对肾脏水分子扩散特性没有影响。
程豫菲王巍曲溪倩张原理崔振杰刘鹏飞
关键词:磁共振年龄
miR-21对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miR-21在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过程中对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随机分为空白质粒组,miR-2l-mimic组和miR-21 inhibitor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细胞形态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免疫荧光检测大脑皮层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的分布情况。结果: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质粒相比,给予miR-2l-mimic的大鼠脑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而给予miR-21 inhibitor的大鼠脑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升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空白质粒组相比较,miR-2l-mimic组中内皮细胞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的板层突基本完整,而miR-21 inhibitor组中明显可见自噬小体、溶酶体,并有吞噬物存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质粒组比较,miR-21-mimic组中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降低,而miR-21 inhibitor组中LC3蛋白的分布增加。结论:miR-2l可能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凋亡或通过抑制自噬保护血脑屏障。
李利郭振丰乔万臣赵佳鑫董白晶
关键词:MIR-21自噬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市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收录的358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依照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本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及脑梗塞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持续治疗3周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三周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96±2.4)分,对照组为(16.21±3.1)分,则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72.03%,则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2±1.3)周,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8±0.9)周。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在临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优势及价值。
林鹏高伟丘贺方芳魏忠敏
关键词: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塞疗效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