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40027)
-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4
- 相关作者:苏杨刘洁魏方欣高敏刘法更多>>
- 相关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从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看北京“城市病”被引量:6
- 2013年
- “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与人口急剧增加相伴随的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资源供给困难等所谓“城市病”日益突出。从各界的声音来看,多数认为北京的城市病肇因于人多。但我们认为,北京的城市病并非人满为患而是人挤为患。为此,本文从北京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人手分析北京“城市病”的病因,并从促进人口分布均衡的角度提出缓解北京“城市病”的“药方”。
- 刘洁苏杨
- 关键词:人口分布常住人口年增长率
- 基于区域人口承载力的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研究被引量:23
- 2013年
- 当前中国超大城市"城市病"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如何进行城市人口的宏观调控,已成为超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入手,认为人口承载力的传统研究与现实情况屡屡相悖的原因在于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出现误判,提出以就业为主的经济因素是区域人口承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他因素作为经济因素的成本要素间接影响着区域人口承载力。由此利用生产函数构建了区域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以北京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大城市人口调控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强城市群建设,疏散中心城区的功能,促使产业集聚与人口聚集协同发展。
- 刘洁苏杨魏方欣
- 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应成为国家战略被引量:8
- 2014年
- 当前,北京已成为我国“城市病”最为典型和严重的城市。北京“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不是全行政区的人满为患,而是中心城区的人挤为患。要缓解北京“城市病”,关键在于大力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避免过度集聚。这不仅需要立足北京市域、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实现城市功能在市域内的合理布局,还需要与京津冀城市群联动发展,实现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等在城市群中的较均衡配置。没有一个均衡发展的京津冀城市群,就没有一个“健康”的北京城。而只有将首都圈乃至整个京津冀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才可能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均衡发展。
- 刘法苏杨段正
- 关键词:城市群京津冀中心城区
- 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 深圳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环境变化态势是稳中有好——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平稳状态,一些区域的若干指标有所改善。尽管如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深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结合深圳的资源环境特...
- 刘洁魏方欣苏杨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 文献传递
- 城市副中心的概念、选址和发展模式——以北京为例被引量:14
- 2015年
- 城市副中心建设能够有效平衡超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疏散其功能,促进城市向真正的多中心发展。本文以北京为例,从城市副中心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不同形态城市副中心的含义与特征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认为北京副中心城市应是以现有基础为重要依托、以轨道交通和大运量交通为纽带、以明确的生态区域为界限的、功能完整、组团式布局的新城市。通过建立单纯考虑区域发展和主要考虑为北京"分忧"的两套指标体系,对哪座新城适宜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起步区进行了定量研究,由此说明不同功能的城市副中心应基于其功能要素设计指标体系以进行选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 刘洁高敏苏杨
- 关键词:城市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