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1074)

作品数:8 被引量:174H指数:6
相关作者:席建超葛全胜吴普刘浩龙成升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旅游
  • 2篇实证
  • 2篇实证分析
  • 2篇旅游区
  • 1篇雍和宫
  • 1篇游客
  • 1篇植被
  • 1篇入境游
  • 1篇入境游客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旅游
  • 1篇生态旅游区
  • 1篇寺院
  • 1篇探险
  • 1篇探险旅游
  • 1篇旅游地
  • 1篇旅游发展
  • 1篇旅游干扰
  • 1篇旅游线
  • 1篇旅游线路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席建超
  • 4篇葛全胜
  • 3篇成升魁
  • 3篇刘浩龙
  • 3篇吴普
  • 2篇武国柱
  • 1篇甘萌雨
  • 1篇齐晓波
  • 1篇徐增让
  • 1篇胡传东
  • 1篇王长发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旅游学刊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Ecolog...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被对人类旅游干扰的响应被引量:22
2008年
从人类旅游干扰与生态系统响应互作的双重视角,选择保护区3个核心景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在初春植物萌芽敏感期(旅游“五一”黄金周期间),分别进行0~500次的践踏处理,并在2周、3个月后跟踪调查植被与土壤的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旅游践踏强度与植物生长负效应呈显著相关,各种类型植被都表现为高度降低,盖度下降,种群发生变异,土壤硬度增加等负面效应,即使经过2周和3个月恢复,践踏对植被生长负面影响并没有消失,仍在持续;②不同植被类型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响应差别较大。小南川景区对旅游践踏响应最大,梁殿峡次之,野荷谷最小;③结合旅游者对景区土壤裸露度的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测定,小南川景区在处理前后,均超过了LAC阈值;梁殿峡景区仅在500次践踏强度处理下,2周后LAC超过阈值,3个月后。恢复到LAC阈值以内;野河谷景区在75~500次践踏处理后,2周内都超过LAC阈值,3个月后250次和500次处理仍超过阈值水平。可见,瞬间饱和践踏很容易对植被带来重大破坏,这些后续变化已影响到旅游者游憩体验。3种地表植被类型中,除野荷谷景区外,小南川和梁殿峡景区植被长期管理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在目前保护区缺乏系统规划建设前提下,采取相关措施已十分必要。
武国柱席建超刘浩龙王长发余治家
关键词:敏感期旅游干扰
旅游地安全风险评估模式研究——以国内10条重点探险旅游线路为例被引量:54
2007年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风险社会”时期。为了保障国家、地区及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许多行业已应用风险管理这一新视角来研究传统的安全及灾害管理问题。旅游地风险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也是近年来国内旅游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深入考虑风险评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和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了经过层次分析法(AHP)修整后的旅游地安全风险灰色关联评估模式,并以国内10条重点探险旅游线路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条探险旅游线路中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的旅游风险最高,泸沽湖女儿国探险线路最小。其他8条旅游线路安全风险的大小,按降位排序为:高黎贡山-怒江探险线路、楼兰古国-罗布泊丝路探险线路、秦岭探险线路、茶马古道探险线路、两江源头科考探险线路、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线路、三峡徒步线路、大海道穿越线路。
席建超刘浩龙齐晓波吴普
关键词:灰色系统探险旅游
中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9
2008年
本文采用1996-2005年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数据,对我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入境旅游总体消费水平有显著增加,但仍属于滞后性消费。因此,塑造和完善旅游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营造宽松的旅游消费环境,通过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来促进旅游消费质量的提档升级,将是实现入境旅游消费水平与入境旅游同步发展,入境旅游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所在。
席建超甘萌雨吴普葛全胜
关键词:入境游客实证分析
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被引量:36
2008年
从生态系统响应和游客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对六盘山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状态下旅游践踏干扰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边缘1—3m范围内,但不同生态系统差异较大。在调查的3个景区中,小南川景区乔灌草生态统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1m左右;凉殿峡景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集中在1—2m之间;野荷谷景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生态系统则达到3m左右;②采用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Index of Land Cover Impact,IL-CI)和游客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来衡量受干扰旅游步道响应程度,在1m范围内各调查样区ILCI均达到4级或5级严重冲击程度;1—2m间以凉殿峡景区ILCI值较高(39%),介于1—2级之间,而小南川与野荷谷景区儿口值属1级轻微影响;3m及以外三者影响基本较小。游客对游道沿线土壤裸露度可接受改变限度为55.7%,3个调查样区1m范围内植被覆盖减少率(CR)均超过此水平;③调查样区旅游步道响应强弱与游道坡度、边坡坡度以及游道宽度具有一定相关性;④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因与其它各响应变量间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干扰系统响应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指标。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旅游践踏干扰已对游道沿线环境以及游客游憩体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变目前景区开发无序状态,加强旅游步道规划设计和游客行为规范,建立长期环境监测系统,将对制定防治游憩冲击策略,促进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席建超胡传东武国柱吴普葛全胜成升魁
符号吸引理论与旅游资源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以雍和宫为例被引量:12
2006年
本文以D.麦格奈尔(D.MacCannell)的符号吸引理论为基础,将雍和宫景区的发展历程系统解构为命名阶段、取景和提升阶段、神圣化阶段、机械复制阶段、社会复制阶段5个阶段。研究结果认为:旅游资源的成功开发涉及到其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各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注重对旅游资源地脉和文脉的挖掘,促进旅游资源神圣化是旅游资源顺利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加大机械复制力度,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感知不断形象化、真实化,是提高旅游资源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席建超葛全胜成升魁刘浩龙
关键词:旅游资源雍和宫
Evalu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a case study of southwest China被引量:3
2007年
Evalu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has been a hot issue of tourism geography and regional economics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introduces system theory and Professor Porter's National Diamond Model into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which includes four decisive factors, namely production factor, market, industry and sup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by comprehensive us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ethods lik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appraised values were calcul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dynamic demonstration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ovinces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2001 to 2005.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ir tourism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has distinct differences.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Sichuan and Yunnan are better, Chongqing and Guangxi are in the middle, and Guizhou and Tibet are weak.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tiveness ranks in 2001-2005,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factor, industry and support competitiveness changed a little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changed a lot. This competitive pattern has been made mostly because natural resource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e provinces are very different and are difficult to be changed in a short period.
Li JiaCheng ShengkuiGan Hong
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及其启示被引量:13
2006年
本文研究了历史时期佛教旅游发展以及佛教寺院作为旅游吸引物功能转换过程。研究认为佛教旅游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在不同发展时期,佛教旅游活动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与内涵。佛教寺院在满足日常宗教活动同时,也采取“顺俗“措施,其作为佛教旅游核心旅游吸引物的各项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历史时期佛教旅游发展对现代宗教旅游开发有着重要启示:本质上现代佛教旅游是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和延续;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是佛教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调整佛教寺院旅游功能是促进佛教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
席建超葛全胜成升魁徐增让
关键词:佛教寺院佛教旅游旅游发展
国内外旅游区游憩步道旅游冲击研究概述被引量:1
2011年
总结了国内外旅游区游憩步道旅游冲击的研究结果,分析了游憩步道冲击的影响因子、游憩步道冲击的表现形式,着重分析了游憩步道冲击的调查方法。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比较成熟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既成事实分析、长期监测分析及模拟试验法。对于游憩步道冲击的分析评估,着重系统总结了游客承载量评估和可接受改变限度2大评估体系。认为系统地研究游憩步道并采用可行的方法对游憩步道进行有效的调查监测和评估,对于步道系统的永续利用和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武国柱郭永宏席建超
关键词:旅游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