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MZ047)

作品数:12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毛长义笪玲邓广山田万顷张述林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旅游
  • 4篇城镇化
  • 3篇旅游城
  • 3篇旅游城镇
  • 3篇旅游城镇化
  • 3篇非物质文化
  • 3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遗产
  • 2篇旅游扶贫
  • 2篇古镇
  • 2篇扶贫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层次分析法
  • 1篇遗产价值
  • 1篇游客
  • 1篇游客满意
  • 1篇游客满意度
  • 1篇渝东
  • 1篇渝东南
  • 1篇社区参与

机构

  • 8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贵州大学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重庆城市管理...

作者

  • 5篇毛长义
  • 3篇笪玲
  • 2篇邓广山
  • 1篇张述林
  • 1篇田万顷
  • 1篇蒋春芳

传媒

  • 4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价格理论与实...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职大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绿色科技
  • 1篇河北旅游职业...
  • 1篇重庆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片特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以乌蒙山区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的发展为推动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旅游目的地人口集聚、产业融合、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从而提升旅游目的地城镇化水平。本文以乌蒙山片区为例,分析该地旅游城镇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提高旅游发展对旅游城镇化的质量水平,进而推动乌蒙山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实为必要,实现特困区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程天旭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
黄水镇旅游城镇化发展的负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黄水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是重庆市及其周边地区避暑旅游的主要城镇。旅游业的发展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效应现象,如:城镇化的发展过度依赖旅游业,城镇化建设受自然环境约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缺乏合理规划引导,土家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城镇内涵缺失,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呈现出季节性等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采用政府主导合理规划,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农业相结合增强旅游城镇化的抗风险能力,开发淡季和无季节旅游产品,多途径推进特色旅游城镇化的合理发展,以引导黄水镇旅游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程天旭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
基于AHP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在分析磁器口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资源的概况上,选取相关评价指标因子进行模型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做定量分析,得到磁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各项权重,后运用模糊记分给每项资源打分,然后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得到磁器口古镇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综合得分情况,最后根据综合得分结果和实际情况对磁器口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建议磁器口古镇应注意其表演艺术类和传统技艺类精品旅游产品的开发,同时对有代表性的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地开发。
廖远征毛长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层次分析法磁器口古镇
基于FAHP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态评价模型构建
2013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坏、失传的形势日益严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态的量化评价,可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和特征的分析,结合常用的社会调查、定性描述、定量评价等方法,归纳整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在遵循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且参考以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符合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以达到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态评价模型的目的。
邓广山毛长义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态
相对剥夺视角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以贵州兴义万峰林社区为例被引量:26
2019年
系统辨识相对剥夺理论、剥夺与贫困以及相对剥夺与旅游扶贫的内涵及关系,选择贵州兴义万峰林社区为研究样本,通过深入访谈及田野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剖析乡村旅游扶贫中相对剥夺的生成及在政策、机会和利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的核心任务是使贫困人口从旅游开发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净利益,相对剥夺是贫困人口利益受损、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致因。拓展产业链、尊重资本的价值、促进贫困人口技能的增进等是真正疏导相对剥夺、保障贫困人口参与权利的重要途径。
笪玲笪玲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
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村)旅游驱动模式探讨——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被引量:21
2012年
针对古镇旅游资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区域共生思想﹐探讨古镇旅游如何通过与区域关联要素的协同发展以突破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把古镇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偏远乡村型3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型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及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线)带动下的"古镇(村)—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村)—古镇(村)"共生模式,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古镇旅游要突破自身局限性﹐必须根据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及与其它古镇关系等关联条件﹐选择适宜的依附式和差异性发展方式﹐促使其有机地融入区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寻求古镇与城市、知名景区、其它古镇之间的联动互促,以谋求借势发展和区域旅游格局的整体优化。
毛长义张述林田万顷
关键词:古镇旅游
民俗生态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发展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俗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民俗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创造了条件。在民俗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愈加重要的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民俗生态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渝东南地区为例,分析民俗生态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发展路径,提出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邓广山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渝东南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游客满意度研究——以重庆黄水镇为例
2016年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一个旅游小城镇发展成功与否的尺度之一,也是旅游小城镇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回顾了游客满意度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趋势,然后利用顾客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的关于重庆黄水镇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游客对于重庆黄水镇各方面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同时也对满意度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重庆黄水镇在发展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白瑞奋毛长义
关键词:游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判法
异地搬迁民族社区旅游扶贫研究——以贵州省为例被引量:3
2020年
恶劣的生态环境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异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贵州民族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异地搬迁民族社区在可持续脱贫中难免面对资金严重缺乏、移民生产技能丧失、社会权利被剥夺、"搬迁震荡"及社区冲突严重等困局。发展旅游业被认为是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的外在条件和内生条件作用下,异地搬迁社区可以依托整个大旅游产业体系,精准判识各移民社区在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差异化地形成民族特色旅游、景区配套旅游、交通接待旅游、产业延伸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特色的移民社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异地搬迁民族社区居民脱贫致富,不仅能够促进移民村落的经济、文化及政治的自觉,更有利于重构"社区生态",实现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
笪玲
关键词:旅游扶贫
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以石柱县黄水镇为例
2016年
指出了旅游城镇化和旅游小企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关键命题,国外对旅游小企业的研究有较为丰富的成果,相比之下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极少。以黄水镇这个典型的旅游小城镇为试点,以别样的视角探讨了旅游小企业的经营特征和经营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旅游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蒋春芳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