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5027)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捷纯寿绍文邓玉娇寿亦萱曹静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热带
  • 2篇登陆热带气旋
  • 2篇源地
  • 2篇统计特征
  • 2篇统计特征分析
  • 2篇气旋
  • 2篇热带气旋
  • 2篇降水
  • 2篇暴雨
  • 1篇汛期
  • 1篇遥感
  • 1篇雨期
  • 1篇湿位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汽
  • 1篇水汽图
  • 1篇水汽图像
  • 1篇天气学
  • 1篇前汛期
  • 1篇阈值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广州气象卫星...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2篇民航东北地区...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4篇王捷纯
  • 3篇寿绍文
  • 2篇邓玉娇
  • 2篇寿亦萱
  • 1篇李云静
  • 1篇王清川
  • 1篇陆风
  • 1篇曹静
  • 1篇林确略
  • 1篇霍东升
  • 1篇岳彩军
  • 1篇杨华
  • 1篇郭煜

传媒

  • 2篇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内蒙古气象
  • 1篇Journa...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东登陆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分析
根据CMA-STI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1949-2009年资料,统计分析近61年登陆广东TC的活动季节、生成源地及移动路径特征。分析表明:近61年间登陆广东TC 215个,其中4月份2个,5月份5个,6月份29...
王捷纯李云静邓玉娇
关键词:热带气旋源地统计特征
广东登陆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分析
根据CMA-STI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1949-2009年资料,统计分析近61年登陆广东TC的活动季节、生成源地及移动路径特征。分析表明:近61年间登陆广东TC 215个,其中4月份2个,5月份5个,6月份29...
王捷纯李云静邓玉娇
关键词:热带气旋源地统计特征
文献传递
1991年江淮梅雨期对称不稳定与降水关系的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91年5月18日—7月13日江淮地区梅雨期的湿位涡、正压湿位涡、斜压湿位涡以及它们的扰动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并讨论了经向风场及温度、湿度场和大气对称不稳定度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的对称不稳定度与降水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较强对称不稳定对应较强降水的发生,当对称不稳定度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弱或渐止。对称不稳定度的大小与对流不稳定、惯性不稳定以及大气湿斜压性和风的垂直切变紧密相关。西南风活跃、冷暖空气交汇,形成对称不稳定倾斜上升气流区,是导致在梅雨锋上暖湿空气一侧发生强降水的重要原因。
郭煜寿绍文岳彩军赵栋
关键词:天气学湿位涡
廊坊市春季首场透雨特征及环流背景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利用廊坊市9个站1964—2013年的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春季首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场透雨日期与春季、夏季降水的关系,并对首场透雨的典型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廊坊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中部早于北部和南部,北部和南部基本一致。透雨日期偏早或偏晚的地方均是易山现异常天气的地区:廊坊地区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呈现出提前趋势,每10a提前4-5d:在首场透雨偏早(晚)的年份,春季降水偏多(少),夏季降水偏少(多):两风槽和高空冷涡是造成廊坊市首场透雨的主要高空环流形势。
王清川寿绍文霍东升张绍恢
关键词:环流背景
基于MODIS遥感资料监测南海白天雾被引量:15
2013年
根据现有雾遥感监测理论,采用多通道阈值判识法,基于MODIS资料进行南海白天雾监测。该方法利用MODIS的1、2、18、20、31通道数据,分离云、雾、海表的相关信息。满足RB1<20%、RB2<20%、RB1>RB2的象元判识为海表;满足RB1>55%、RB2>55%、TB31<273 K的象元判识为中高云;海雾和低云的分离指标IFC>20的象元判识为海雾。利用2011年1—4月广东沿海海雾实地观测结果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在13个样本数据中,有9个样本的卫星监测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一致,有3个样本地面观测有雾但卫星监测为低云,1个样本地面观测有雾但卫星监测为晴空洋面。主要是因为MODIS资料本身对云雾不具备穿透性,算法设计时只能假设单一视场中只有一层云雾,对于无云覆盖的雾区较易识别,但对于被云覆盖的雾区则只能将其判识为云区,但总体来说,该监测模型是有效的、可行的。
邓玉娇王捷纯曹静
关键词:遥感MODIS阈值
华南冷季暴雨中热带卷云羽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冷季暴雨特别是南方冷季暴雨不但常有发生,其强度和灾害甚至不亚于暖季暴雨。统计表明约有80%的华南冷季强降水与热带卷云羽(简称TP)活动相对应。为此,本文利用近7年FY-2静止气象卫星、TRMM卫星合成降水率数据、ECMWF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地面与探空的常规观测资料等,综合分析了与华南冷季暴雨相关的热带卷云羽的相关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与华南冷季降水有关的TP云产生的源地主要集中在0°~10°N、70°~140°E之间区域内。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对TP引起的华南冷季降水分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Hovm6ller图分析显示,TP云在爆发前,云系大多呈连续西传的特征,传播速度约为15~20 m·s^(-1),与大尺度斜压波波速相当或略快。一般来说,与弱降水相比,引起强降水的TP云在爆发前移速较快,受来自对流层中上层的动力强迫影响较大。TP云爆发后,云内强对流区总体移动速度不快,大部分集中在TP云的西南端较小范围内。副热带高空急流只是使得TP云的云盖快速向东扩展。上述特征可能是造成华南冷季强降水中只有个别站点强度大而整体降水强度不强的可能原因。
寿亦萱陆风王捷纯Ewanlen I.Rufus
DETECTION OF DAYTIME FOG IN SOUTH CHINA SEA USING MODIS DATA
2014年
Based on a current fog detection theory,a multiband threshold method for MODIS data was put forward to detect daytime fog in the South China Sea.It used Bands 1,2,18,20 and 31 of MODIS data to separate fog from the cloud and the sea surface.The digital detection indexes were as follows.If RB1<20%,RB2<20% and RB1>RB2,the pixel was identified to be the sea surface.If RB1>55%,RB2>55% and TB31<273 K,the pixel was identified to be a middle-and high-level cloud.If IFC>20,the pixel was classified to be sea fog.The method was verified with sea fog data observed from the coastal region of Guangdong during January-April 2011.Out of the 13 samples of satellite detection,nine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urface observations,three were identified to be low-level the cloud according to the satellite detection but fog according to the surface observations,and only one sample was identified to be the ocean surface by the satellite detection but fog by the surface observations.Because the MODIS data cannot penetrate the cloud or fog,the model was designed for a single field of view which had only one layer of cloud or fog.It can accurately distinguish fog which is not covered by the cloud,but it identifies fog as cloud if the former is covered by a cloud.Generally speaking,the model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邓玉娇王捷纯曹静曹超雄
关键词:REMOTEDAYTIMEFOGTHRESHOLDSOUTH
一次南方冷季降水过程揭示的热带水汽羽与降水的关系
2014年
利用逐日降水量资料、FY-2E卫星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月13~16日的一次南方冷季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剖析了热带水汽羽形成的水汽输送源和动力机制,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热带水汽羽不但表征了中高层孟加拉湾水汽的输送,它实际上反映了对流层整层水汽的输送、辐合,低层南海水汽输送带为水汽羽的维持和降水的产生做出了贡献;高空槽前急流与低空切变线的耦合促使了上升运动的形成,导致降水的产生。后期高空槽的移动填塞致使急流轴发生移动及转向,从而引导了热带水汽羽的移动,最终导致热带水汽羽的断裂消亡;热带水汽羽上不存在强对流云团,未形成强对流过程,但由于水汽输送条件较好,配合弱的上升运动产生了这次强降水过程。
王捷纯寿亦萱邓玉娇
关键词:水汽图像
基于数值模拟对一次广西前汛期回流暴雨形成机制的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使用WRF对发生在2010年4月28—29日一次广西前汛期回流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回流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冷空气受南岭、武夷山脉阻挡未能直接影响华南西部,其东移入海后,华南西部处入海高压后部,等压线呈"东南—西北"向,低层风向顺转为东南风,由于经南海回流的东南气流相对于孟加拉湾西南气流和越赤道气流是干冷的,不同性质气流汇合形成锋面、辐合线,提供了抬升条件,这是回流形势的形成过程;从θ_e和湿位涡诊断发现,边界层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中低层对流性不稳定是此次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机制;边界层辐合和能量锋锋生是暴雨的主要触发条件;在暴雨增幅前不稳定能量有一个积累过程,边界层能量锋锋生和辐合抬升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增幅;湿位涡负异常对暴雨预报具有指示意义,水平螺旋度正值增大与暴雨增幅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次回流暴雨发生在边界层锋的两侧,边界层存在锋区表明此次回流暴雨在基本性质上仍属锋面降水。
林确略寿绍文杨华
关键词: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