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5009)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郑志远魏红李振朝韦志刚刘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温度
  • 1篇温度
  • 1篇黄土高原

机构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篇刘蓉
  • 1篇韦志刚
  • 1篇李振朝
  • 1篇魏红
  • 1篇郑志远

传媒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土壤热状况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在陆-气相互作用中,土壤热状况(土壤温度、土壤导热率等)和土壤湿度等陆面状况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黄土高原横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为我国第二大高原,幅员辽阔。该复杂下垫面上的陆-气相互作用不仅直接影响到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而且对东亚、乃至全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而对黄土高原区域的土壤热状况及土壤温度的研究是黄土高原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塬区不同下垫面的土壤温度状况,分析了造成各种下垫面温度分布和变化不同的原因,得到如下结论:在近地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振幅逐渐减小,40 cm土壤温度相对以上各层变化不明显。就季节变化而言,土壤温度在1 a中有两次稳定状态。第一次出现在4月上旬,其值约为6℃左右;第二次出现在11月中旬,温度值为14℃。相对于全年土壤温度而言,在12月到次年2月有一个低温中心,温度低于零度;7~8月间有一个暖中心。各层土壤温度在1月份是最低的,其后一路上升,4、5月份是土壤温度快速上升期,至8月上旬土壤温度达到最大值,为土壤升温期;其后温度开始下降。土壤温度梯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土壤的热量是从深层传向地表的,而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加大,土壤温度梯度转为负值,深层土壤从地表获得能量,到了傍晚19时左右,温度梯度又转为正值;土壤温度梯度的变幅在有植被时要明显小于无植被时。各站的日平均土壤导热率,柴寺、塬下和中心站分别是1.43,1.24,1.17 W·m^(-1)·k^(-1),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质地的不同是各站土壤温度分布和土壤热传导率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李振朝韦志刚刘蓉张堂堂魏红郑志远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