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630079)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姜威沈月张福东赵海月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论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基于生产率范式的视角被引量:4
- 2015年
- 生产率决定着可持续的工资及资本赢利率水平,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回顾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制造业微观生产效率的提升成为经济强国崛起的关键。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首先要通过健全单体制造企业的管控系统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其次要通过持续的工艺优化以改善制造过程的稳定性与受控性,再次要通过动作时间研究来提高员工的动作经济性,最后要通过积累基础数据以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
- 姜威
- 关键词:竞争力
- 产业环保化、环境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2
- 2013年
-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首先需要实现产业发展的环保化,即通过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矫正资源产品价格、促进环境技术创新,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与环境负荷。其次要推动环境事业的产业化,即通过优化环境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环境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延伸生产者与消费者环境责任,使环境事业真正发展成为具有自主盈利能力的产业。
- 张福东姜威
-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事业环保化
- 资源整合模式解释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一个新视角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总结了我国区域资源整合模式的主要类型,并通过文献研究,指出现有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成因研究结论的局限性,进而提出解释经济非均衡增长的一个新视角:资源整合模式差异。由此,最后得出结论:区域经济要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在于对区域所拥有资源的高效整合,而不在于增加某要素的供给强度。
- 姜威
- 关键词: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
-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及其对循环型社会构建的启示被引量:1
- 2014年
- 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态危机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表明,物质变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中介,而不合理的物质生产实践是导致物质变换断裂的根本原因。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构建循环型社会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 沈月赵海月
- 关键词:异化回收再利用
- 从理念到行动:透视杜邦的安全管理哲学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借鉴杜邦公司安全管理的理念与经验,提出了在企业安全管理上,能否实现"有感领导"是决定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并从领导者承诺、安全工作优先级、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安全人员配备等7个方面具体阐释了企业安全管理如何做到"有感领导"。
- 姜威沈月
- 关键词:安全管理
- 学习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 营造绿色消费环境
- 2013年
-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断裂是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断裂的根本途径。今天学习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对于我们如何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以及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 沈月赵海月
- 关键词:消费环境
- 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逻辑蕴涵与当代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在马克思思想得以回归和"重新发现社会主义"的时代,重新梳理马克思的资源配置理论,并基于该视角,透视金融过度创新及经济金融化、过度福利政策、劳动力价格偏高带来的资源错配对欧美经济危机的影响,将会警示我国在经济改革发展中,要注重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调节总供给与总需要、消费与积累的关系,使之均衡协调发展。
- 张福东姜威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