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1B02-3)

作品数:9 被引量:148H指数:7
相关作者:尚占环郭瑞英马丽娜龙瑞军刘兴元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草地
  • 3篇植物
  • 3篇物种
  • 2篇土壤
  • 2篇黑土滩
  • 2篇高寒草地
  • 1篇氮矿化
  • 1篇氮同位素
  • 1篇羊茅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研究
  • 1篇栽培
  • 1篇栽培草地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中华羊茅
  • 1篇日光温室
  • 1篇生产力动态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补偿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作者

  • 4篇尚占环
  • 3篇马丽娜
  • 3篇郭瑞英
  • 2篇刘兴元
  • 2篇龙瑞军
  • 2篇王喜明
  • 2篇王媛
  • 1篇梁天刚
  • 1篇潘剑玲
  • 1篇王力
  • 1篇代万安
  • 1篇张蕊
  • 1篇于应文
  • 1篇王虎成
  • 1篇蒲训
  • 1篇林慧龙
  • 1篇王玮
  • 1篇陈晓鹏
  • 1篇花立民
  • 1篇张志达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6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补偿机制与方案被引量:24
2013年
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的生产力、季节放牧重要性、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敏感性,构建了基于草地亚类的功能分区模型,从空间上将高寒草地划分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功能区,据此构建了基于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的分级生态补偿模式,设计了高寒草地生态补偿的组织管理体系及流程、生态补偿的损益评估机制和约束奖惩机制;提出了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方案。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结果和不同功能区生态补偿内容和目标,确定生态补偿周期为5a,核算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保护功能区分别需要补偿资金19.4亿元、15.77亿元和0.6亿元,每年分别需补偿资金3.88亿元、3.16亿元和0.12亿元,5a全区共需补偿资金35.77亿元,年需7.16亿元。通过对高寒草地的功能分区分级生态补偿,对提高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能力,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促进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刘兴元龙瑞军
关键词:高寒草地生态补偿机制
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通过已有文献和植物标本查阅分析,结合野外调查,建立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数据库。在ArcGIS Desktop 9.3地理信息平台上,以县域名称为主键,将甘肃省各县域矢量图与汇总好的植物种数据联合,进行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丰富度、种域数、分化强度和县域间物种相似度数据的空间显示。结果表明,甘肃共有野生维管植物5207种,1216属,219科;不同县域间物种丰富度分布差距大,依次为,陇南、天水和甘南>河西>陇东地区>中部地区;文县和武都为甘肃维管植物分布中心。属和科的分化强度均与物种密度呈正相关(R=0.702和0.781,P<0.01),种域数与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相反。依据县域间物种相似度,将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种分布划分为陇东黄土高原区、陇中黄土高原区、甘南高原区、甘南高原与陇南山地过渡区、陇南山地区、天水秦岭区、秦岭北麓区、河西地区和白银荒漠9区。甘肃中部北纬35°,自东向西有条明显U型断裂带,是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种分布的分界线,该线以南各区域共有植物4488种,占全省维管植物的86%;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突变"出现在崆峒区和榆中县。
张志达于应文花立民蒲训王虎成梁天刚
关键词:维管植物物种数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4年
本文综合了我国主要草地类型化感作用的现有研究成果,对已报道的化感植物、化感物质以及化感物质释放途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在菊科、豆科、瑞香科、玄参科等十多个科属中发现具有化感潜势的植物,鉴定出的化感物质有萜类、酚类、皂苷类以及非蛋白氨基酸等十几类化合物。化感物质释放的途径以自然挥发、雨雾淋溶等为主,主要是植物地上部分的化感作用。化感作用检测主要使用生物测定法,化感物质在不同浓度下对于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等表现出不同的促进或者抑制效应。研究显示,草地部分科属植物的化感作用在草地治理、草原管理以及维护生态平衡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综合已报道的化感作用研究,在当前草地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中化感作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任元丁尚占环龙瑞军
关键词:草地化感作用化感物质
三江源区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被引量:23
2014年
为深入研究人工草地方法在治理青藏高原"黑土滩"的作用,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角度分析了三江源区退化的人工草地分别与"黑土滩"退化草地和未退化的天然草地之间的接近程度。结果表明: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中,平均物种数分别是29,32和35种。退化人工草地中禾本科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21%,"黑土滩"中杂类草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88.2%,天然草地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的重要值占群落总量的37.4%。草地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是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Sorensen指数和Jaccard指数表明退化人工草地和"黑土滩"群落的相似性最大,"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次之,退化人工和天然草地的相似性最小。退化人工草地中毒杂草比例较"黑土滩"中少10%左右。表明人工草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恢复性演替。
张蕊王媛马丽娜桑潮王力郭瑞英汪海波尚占环
关键词:退化人工草地
“黑土滩”中华羊茅栽培草地生产力动态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给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分析了单播[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混播[(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方式改建"黑土滩"后,5年内草地植物群落高度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栽培草地建植后,在适当的管理条件下单播、混播的草地都能够维持较高的生物量。单播栽培草地生物量低于混播栽培草地,同时混播栽培草地能够积累大量根系,这是地上植被稳定的重要基础。建议中华羊茅最好以混播方式播种作为改良"黑土滩"的栽培草地牧草之一。同时,应该提高当地牧民对栽培草地的认可,在此基础上推广种植栽培草地,才能实现栽培草地治理"黑土滩"模式的可持续性。
贺有龙汪海波祁彪
关键词:高寒草地黑土滩中华羊茅栽培草地生物量
西藏高原日光温室菜地土壤碳、氮矿化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 以西藏拉萨地区选取的草地、农田为对照, 测定并比较日光温室土壤碳、氮矿化特征, 揭示草地和粮田转变为日光温室菜地后土壤矿化演变过程, 为西藏高原设施菜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草地、农田、1年温室、5年温室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培养前期(0~7 d)日均矿化量最快, 且草地土壤显著高于农田和5年温室土壤(P〈0.05), 温室土壤间无差异(P〉0.05); 在培养28 d后, 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的CO2-C累积量高于草地, 草地高于1年温室和5年温室, 但不同类型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累积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无论是草地、农田还是温室, 4种土壤氮矿化都主要发生在培养的前期(0~3 d), 之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氮素转化以氮素的固定为主; 至培养结束时, 草地、农田、1年温室、5年温室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为培养0 d的29.04%、75.94%、66.86%、65.70%, 说明草地土壤氮素矿化能力较农田和温室强, 而温室土壤氮素矿化能力随着温室利用年限的延长而不显著升高, 农田氮矿化能力最弱。方差分析表明, 土壤氮矿化能力因土壤类型而异但矿化过程不因土壤类型而存在差异。
马丽娜王喜明代万安潘剑玲陈晓鹏尚占环郭瑞英
关键词:高寒地区草地
藏北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被引量:13
2013年
藏北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草地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生态屏障安全和当地的畜牧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着藏北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利用复合生态系统场方法,构建了以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通过对1985—2008年那曲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分析,定量评价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藏北那曲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位已超过了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发展势缺乏潜能,协调性较差,可持续发展度很低,草地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刘兴元王玮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维数被引量:41
2014年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日益严重,恢复治理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对退化机理认识不清.为阐明退化草地的形成机制,本文以江河源区高寒草甸为对象,分析退化序列土壤粒径的分布特征、分形维数,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侵蚀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退化加剧,土壤的黏粒百分含量呈增加趋势,粉砂和极细砂呈减小趋势;退化序列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黏粒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极细砂和粉砂呈显著负相关;各粒级土壤侵蚀模数与分形维数呈二次函数关系,分形维数2.81为土壤侵蚀发生的阈值.以土壤粒径分形维数2.81作为草地恢复指标,选择使分形维数小于2.81的相应措施,是恢复退化草地的有力保证.
魏茂宏林慧龙
关键词:江河源高寒草甸土壤粒径分形维数
碳、氮同位素技术在我国草地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概述了碳、氮同位素在我国草地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同时评价了新型的同位素应用技术,如同位素探针、同位素包膜技术、同位素复合标记技术、同位素生态建模等。并提出加强同位素技术在草地环境变化检测、草地退化与恢复过程、草地植物进化演变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做出贡献。
王喜明王媛马丽娜尚占环郭瑞英
关键词:碳同位素氮同位素物种进化草地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