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5122)

作品数:8 被引量:106H指数:4
相关作者:吴继华刘战强史振宇赵丕芬艾兴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微切削
  • 3篇应变梯度
  • 3篇正交
  • 2篇应变梯度理论
  • 1篇延性断裂
  • 1篇应变率
  • 1篇应力
  • 1篇应力研究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梯度理论
  • 1篇切削力
  • 1篇切削热
  • 1篇温度
  • 1篇铣削
  • 1篇铣削加工
  • 1篇铝合金
  • 1篇铝合金表面
  • 1篇金属
  • 1篇金属切削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 7篇吴继华
  • 6篇刘战强
  • 2篇史振宇
  • 1篇赵丕芬
  • 1篇唐志涛
  • 1篇王文奎
  • 1篇艾兴

传媒

  • 4篇工具技术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速铣削加工铝合金表面残余应力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基于Doelle-Hauk方法测量了铣削加工铝合金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状态,结果表明,应力主平面与试样表面基本平行,说明铣削加工铝合金表面的残余应力近似处于二维平面应力状态。在分析了织构对残余应力测试影响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衍射法中的回摆法测量了铣削加工工件表面不同切削几何位置、不同转速下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为了对残余应力的分布作出解释,采用Kisterler测试仪测试了不同主轴转速下切削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双刃斜角切削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单个切屑形成时已加工工件表面的切削温度场。最后,从热力耦合的角度对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唐志涛刘战强艾兴
关键词:表面残余应力高速铣削铝合金切削热
正交微切削中切削力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从位错密度出发,基于应变梯度理论建立了正交微切削力的预测模型,并设计了正交微切削实验,验证了微切削力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用此模型预测微切削力与实验数据相比,平均误差不超过5%,更好地反映微尺度特征.分析微切削力实验数据发现:在正交微切削中主切削力基本是大于进给力的;当在相同切削速度时,进给量越小时,主切削力和进给力的变化程度越大;主切削力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大,而进给力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减小.
吴继华刘战强
关键词:应变梯度理论微切削切削力
金属切削变形本构方程的研究被引量:57
2008年
金属切削过程的本构关系与应变、应变率、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建立切削变形区内工件材料的本构方程是研究切削变形的关键。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给出金属切削本构方程的试验研究方法,然后给出金属切削工件材料的典型本构方程,并给出Usui本构方程中不同工件材料的特性系数,以及同一工件材料AISI52100(HRC62)的不同本构方程。经对比分析可见,金属切削过程中变形区内的应力—应变关系除与试验方法、切削条件有关外,还与工件材料的组分和微观晶格结构密切相关。本文最后分析了金属切削变形本构方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发展趋势。
刘战强吴继华史振宇赵丕芬
关键词:金属切削本构方程应变率温度
微切削中的切屑变形系数及切削变形研究
2009年
微细产品的需求增大使作为微细产品主要加工方式的微切削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微切削过程的变形程度可以预测和控制切削参数,设计高效刀具,提高产品质量。然而微切削过程中的变形剧烈,很难测量。切屑变形系数能够真实反映切削过程中变形且直观易测,研究基于微切削中的切屑变形系数,通过提出的微切削模型描述微切削变形情况;设计正交微车削试验获得微切屑变形系数和切削力,计算第一变形区的剪切角、应变、应力。结果表明正交微切削中的切削厚度(进给量)增大时,切屑变形系数增大;剪切角随进给量增大而增大,用微切削模型得到的剪切角比用宏观切削模型要小;第一变形区的总剪切应变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进给量的减小反而增大;微切削中剪切应力比正应力大,当进给量减小时,应力大致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试验证明用切屑变形系数描述微切削中的变形方法简便、有效。
吴继华刘战强
关键词:微切削
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正交微车削中最小切削厚度预测被引量:10
2009年
最小切削厚度是微切削中产生切屑必须超过的切削厚度的临界值。基于微切削中切屑形成机理提出了最小切削厚度的预测模型,并用正交微切削实验进行验证,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处理切屑厚度数据,发现切屑厚度与进给量呈指数关系,认为当切屑厚度为零时的正交微切削进给量值即为最小切削厚度。实验结果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并发现切削刃半径增大时,最小切削厚度增大。
吴继华史振宇
关键词:微切削应变梯度理论延性断裂
微切削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预测被引量:3
2011年
准确预测残余应力对提高微小工件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建立微切削残余应力的理论分析预测模型,应用有限元仿真方法,探求了不同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下微切削45钢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为优化微切削过程和防止微小零件疲劳破坏提供可靠的依据。
吴继华王文奎
关键词:微切削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
基于机器视觉的正交微切屑变形系数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切屑变形系数是描述切削变形程度的重要参数,是计算其它切削过程参数的基础。然而宏观的切削理论和试验技术不适用于微切削技术。研究微切屑变形系数对预测加工结果、优化切削过程、控制加工参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机器视觉方法获得了微切削中切屑的几何形状,找出了切削厚度、厚度变形系数、宽度变形系数与进给量、背吃刀量的变化关系,为微切削过程的控制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方法简单、精确、效率高。
吴继华刘战强
关键词:微切削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切削第一变形区几何分析模型的研究
2011年
应用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构建了微切削第一变形区的力学模型,在此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变形区几何尺寸的分析预测方法和影响因素,得出当材料的内禀长度l越小,即材料相对均匀时,第一变形区厚度赿小.当切削厚度增大时,第一变形区的长度增大.设计了正交切削实验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进给量的增大,第一变形区厚度减小而第一变形区的长度反而增大.
吴继华刘战强
关键词:微切削应变梯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