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30570)

作品数:47 被引量:760H指数:19
相关作者:臧润国李意德丁易陈德祥骆土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雨林
  • 14篇热带山地
  • 13篇山地雨林
  • 13篇热带山地雨林
  • 9篇植物
  • 6篇功能群
  • 5篇演替
  • 5篇土壤
  • 5篇群落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气候
  • 4篇热带
  • 4篇热带森林
  • 4篇SOUTH_...
  • 3篇演替阶段
  • 3篇生物量
  • 3篇水分
  • 3篇热带林
  • 3篇热带雨林
  • 3篇附生

机构

  • 27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烟...
  • 3篇中山大学
  • 3篇海南省霸王岭...
  • 3篇海南尖峰岭国...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环境保护部南...
  • 2篇西南林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海南省霸王岭...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海南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云南省林业调...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5篇臧润国
  • 12篇李意德
  • 10篇丁易
  • 10篇骆土寿
  • 10篇陈德祥
  • 9篇许涵
  • 9篇林明献
  • 7篇王中生
  • 7篇安树青
  • 5篇郑建伟
  • 5篇张志东
  • 4篇杨文杰
  • 4篇刘福德
  • 4篇张明
  • 3篇张世挺
  • 3篇周璋
  • 3篇邱建丽
  • 3篇余世孝
  • 3篇刘广福
  • 3篇罗文

传媒

  • 7篇植物生态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5篇林业科学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4篇Journa...
  • 3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热带林业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5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12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信息熵的自然保护区定量评价被引量:22
2006年
针对自然保护区评价因指标众多、标准不一且难以定量化表达而存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提出利用信息熵量化评价指标的新方法,定义自然保护区综合熵指数GEI(Gross Entropy Index)的计算模型为GEI=1k∑ki=1CEi和CEi=-wipilogpi,其中CEi(Criterion Entropy)为第i个指标的熵,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pi=xi/X为第i个指标的概率值,k为选取的指标个数。自然保护区的GEI值越大,则其不确定度越大,生态复杂性程度越高,其自然保护的价值也越大,因而越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对海南省3处典型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实例研究表明,基于信息熵的保护区定量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了保护区的本底数据资料,能较好地解决指标众多且标准不一、难以定量化表达的问题,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是保护区综合定量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王本洋罗富和余世孝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信息熵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林景观格局与动态被引量:4
2009年
热带森林是陆地上物种最丰富和结构最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也是受景观破碎化影响而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严重的植被类型。在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林进行公里网格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栅格途径及统计方法对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和动态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霸王岭热带天然林景观由4个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林分斑块(I、II、III和IV)组成;在1986~1998年,除林分斑块IV外,大多数斑块类型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在1998~2002年,大多数斑块类型变化不显著。在1986~2002年,大多数斑块类型破碎化趋势明显,表现为斑块数、边缘密度持续增加,以及斑块平均大小和核心区面积不断减小;恢复较早期阶段的次生林(I、II和III)与恢复较后期林分(IV)之间的距离显著相关。随着与IV距离的增加,恢复时间短的次生林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张志东臧润国
关键词:热带森林
基于像元分类与基于对象分类的森林景观分析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与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对黑石顶自然保护区QuickBird遥感图像进行了分类,结合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聚集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对比分析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不同分类方法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基于对象的多尺度、多层次景观分析方法较传统的基于像元的景观分析方法更能体现实际的景观状况,并能够获得更准确的景观分析结果。
陈旭许佐荣余世孝
关键词:景观分析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隙体系和阶段更新(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林隙是热带林生态系统中许多树种的重要更新生态位。论文运用精确的林隙构图调查方法分析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林隙干扰体系、林隙阶段更新、树木物种多样性与林隙的关系。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多数林隙由2~3个林隙形成木创造,林隙形成木主要来源于强风过后的折干和根拔。林隙周边树木成为林隙形成木的概率高于郁闭林中的冠层树木。扩展林隙和冠层林隙的平均面积分别为257和113m2,最大面积分别为540和353m2,最小面积分别为101和26m2。林隙面积显著影响幼苗和幼树的物种丰富度和密度,但大树没有影响。物种丰富度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随林隙面积增加而提高,然而林隙中每m2的物种数量和单位个体的树种数量随林隙面积的增加而下降。
丁易陶建平张炜银杨东华林瑞昌王进强
关键词:自然干扰热带雨林
热带森林植被生态恢复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8年
热带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和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植被类型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提供着多种多样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然而热带森林是目前生物多样性消失最快和生态功能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如何有效地保护现存的热带森林不再进一步退化,以及如何使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尽快得到恢复是生态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议题。不同方式、规模和强度的干扰对热带林的破坏程度及其以后的恢复过程产生的影响不同。除少数大型自然干扰事件外,采伐、刀耕火种、农业开发用地等人为干扰是造成当前热带森林植被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多种干扰交互作用、杂草与外来物种入侵、退化植被和土壤状况、残存植被组分及土壤种子库、退化植被周围的景观格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都能够影响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的速度和方向。基于功能群的研究思想将可能为物种丰富的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途径。
臧润国丁易
关键词:热带森林植被恢复次生演替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更新林的群落特征被引量:22
2009年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皆伐后恢复41a的天然更新林和皆伐后恢复25a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调查数据,对其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植株密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优势种群龄级结构分析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以原始林最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幼树层和下木层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2)天然更新林与原始林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高,说明天然更新林恢复程度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好;3)植株密度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原始林,与干扰程度正相关,与皆伐后恢复时间负相关;4)乔木层和下木层的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原始林>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5)优势种群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原始林群落主要优势种群大部分表现为增长或稳定趋势,天然更新林群落上层阳性树种表现为衰退或稳定趋势,下木层的优势种则表现为增长趋势,人工促进更新林的栽培种和一些偏阳性树种表现出衰退或稳定趋势,林下一些优势度稍低的种群表现出逐渐增长趋势。因此,虽然天然更新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所在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其种类组成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仍处在由前期阳性树种向后期耐荫树种转变的演替进程中。
许涵李意德骆土寿林明献陈德祥莫锦华罗文洪小江蒋忠亮
关键词:热带山地雨林生物多样性稳定性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幼苗幼树光合与叶氮、叶磷及比叶面积的关系被引量:52
2007年
以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101个物种的幼苗幼树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光合、叶片氮、磷含量及比叶面积;检验其相关关系,并按乔木,乔灌木(小乔木至大灌木)和灌木3个生活型组进行分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Aarea)和单位叶重量的光合速率(Amass)均表现出灌木>乔木>乔灌木,方差分析表明,灌木和乔灌木之间Aarea差异显著;灌木和乔木以及灌木和乔灌木之间Amass差异显著(p<0.05)。Aarea与叶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生态型组和所有物种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1);与叶磷之间的相关关系在灌木(p=0.0038),乔灌木(p=0.0002)以及所有物种(p<0.0001)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在乔木中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SLA之间在灌木(p=0.0006)、乔木(p<0.0001)和所有物种(p<0.0001)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在乔灌木中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Amass与叶片氮含量、SLA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生活型组和所有物种中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1);与叶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在灌木(p=0.0004),乔灌木(p=0.0018)及所有物种(p<0.0001)中极显著,在乔木生活型组中也达显著水平(p=0.0377)。逐步回归表明,与Aarea相比,Amass估计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测值。由此可见,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下幼苗幼树的光合和叶氮、磷含量及SLA之间相关关系与基于成树的研究非常相似,并且A比A更能稳定体现这种相关性。
刘福德王中生张明王文进安树青郑建伟杨文杰张世挺
关键词:热带山地雨林比叶面积
1980—2005年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区气候突变与异常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作为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之一,其长期的气候动态变化研究对全球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1980—2005年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天池气象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区气候突变和气候异常。结果表明:近26 a来,该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积温和平均水汽压在1990年前后经历一次由低到高的突变,年平均风速在1993年经历由大到小的突变。在高强度ENSO事件发生的1998年,气温、地温均出现异常偏高,这些都表明该林区的森林气候变化正是对全球气候异常的明显响应过程。
周璋李意德林明献陈德祥许涵骆土寿
关键词:热带山地雨林气候突变气候异常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雨季的环境特征被引量:27
2011年
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中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热带云雾林雨季光照、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土壤和地形特征,为分析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等生态学过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在一天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呈单峰曲线变化,热带山地常绿林各时段的光合有效辐射显著低于热带山顶矮林;5–10月两群落类型日平均空气温度分别为(21.76±2.44)℃和(19.33±1.03)℃,且随时间变化呈单峰曲线,热带山地常绿林日平均空气温度显著高于热带山顶矮林;5–10月两群落类型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88.44±2.90)%和(97.71±0.80)%,且随时间变化呈倒"S"型曲线,热带山地常绿林各月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显著小于热带山顶矮林;与热带山顶矮林相比,热带山地常绿林的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有机质、pH和土壤厚度显著大,而全钾和有效磷含量显著低;热带山地常绿林的坡度、岩石裸露比例和海拔高度显著小于热带山顶矮林,地形因子与其他生态因子显著相关;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空气温度、有效磷、全钾、全氮及地形因子对热带云雾林植被分布有重要影响。
龙文兴丁易臧润国杨民陈少伟
关键词:空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因子地形因子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群落特征被引量:28
2011年
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均属于热带云雾林。为了揭示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在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分别设置8个和10个2,500m2样方,调查所有DBH≥1cm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植株。结果显示:(1)热带山地常绿林幼树(1cm≤DBH<5cm)和小树(5cm≤DBH<10cm)的平均密度显著小于热带山顶矮林,而成年树(DBH≥10cm)平均密度无显著差异;前者小树和成年树的平均胸径显著大于后者,而幼树平均胸径显著小于后者;前者所有径级植株的平均高度显著大于后者;(2)两森林类型优势种不同,但优势科和优势属相似,S?rensen物种相似性指数为0.71;(3)逻辑斯蒂模型是拟合两森林类型种-面积关系的最优模型;热带山地常绿林物种丰富度观测值及根据刀切法和抽样法估计的物种丰富度值都比热带山顶矮林高。综合分析表明,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群落植株密度、胸径、高度和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
龙文兴臧润国丁易
关键词:植株密度胸径种-面积曲线物种丰富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