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KJ2011A103)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林毅蔡永萍陈沙沙孙旭樊洪泓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棕色棉
  • 2篇光质
  • 1篇低温胁迫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抗逆
  • 1篇植物抗逆性
  • 1篇色素
  • 1篇转移酶
  • 1篇肽转移酶
  • 1篇胁迫
  • 1篇离体诱导
  • 1篇陆地棉
  • 1篇抗逆
  • 1篇抗逆性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差异
  • 1篇基因差异表达
  • 1篇谷胱甘肽
  • 1篇谷胱甘肽转移...
  • 1篇SRAP

机构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作者

  • 3篇蔡永萍
  • 3篇林毅
  • 2篇孙旭
  • 2篇樊洪泓
  • 2篇陈沙沙
  • 1篇王旺华
  • 1篇郭宁
  • 1篇高俊山
  • 1篇汪淼
  • 1篇钱森和
  • 1篇姜家生
  • 1篇关蕾
  • 1篇卫珺
  • 1篇李廷春

传媒

  • 3篇棉花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光质对棕色棉纤维色素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红、黄、蓝紫、白(对照,透明膜)滤光膜对棕色棉棉铃进行套袋处理,研究光质对棕色棉纤维色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及色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处理对纤维中总黄酮、总酚、缩合单宁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PAL)活性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光质处理使棕色棉纤维发育前期的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红光>自然光(对照)>黄光>蓝紫光;而不溶性缩合单宁含量以红光处理的最高。棕色棉纤维发育不同时期纤维的总黄酮、总酚、缩合单宁、PAL与棕色棉色素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与色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酚、缩合单宁与色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缩合单宁合成对色素含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表明缩合单宁可能是棕色棉色素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
汪淼陈沙沙蔡永萍林毅孙旭郭宁高俊山姜家生
关键词:棕色棉光质色素
光质对离体诱导棕色棉纤维基因表达影响的cDNA-SRAP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以离体培养棕色棉纤维(暗培养10 d)为材料,分别用红、黄、蓝、白光进行处理,在24 h光照条件下培养10d后,利用cDNA-SRAP技术对其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对其中16个差异片段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对和功能分析表明:2个序列功能与植物抗逆性有关(CNGC5类似蛋白基因、(+)-δ-杜松烯合成酶);3个序列与生物代谢相关(β-1,3-葡聚糖酶13基因、质膜胆碱转运蛋白基因、tau类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其中,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与原花青素合成前体物质的转运有关,光质可能通过影响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进而对原花青素的合成产生影响。
陈沙沙樊洪泓关蕾林毅蔡永萍钱森和孙旭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植物抗逆性
陆地棉苗期低温胁迫下cDNA-AFLP差异表达分析
2012年
以陆地棉品系棕彩选1号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棉花低温处理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试验采用64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共获得2321个条带,从中得到34条表达存在差异的条带。根据表达模式的不同,对其中表达存在差异的22个转录衍生片段(Transcripts derived fragments,TDFs)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获得的18条TDFs中,上调表达2条(11%),下调表达9条(50%),另外7条(39%)为瞬时表达;而在恢复2 d后得到了4条特异表达的TDFs。22个TDFs中,21个TDFs与NCBI中已知功能基因存在同源性,这些基因包括假定蛋白、转座子、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逆境胁迫反应关键基因等。另有1个TDFs无同源序列。
卫珺王旺华樊洪泓李廷春蔡永萍林毅
关键词:陆地棉低温胁迫基因差异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