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KJ2011A105)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彭传燚蔡荟梅宛晓春侯如燕陈静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离子
  • 3篇茶树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离子色谱
  • 2篇氟离子
  • 2篇
  • 1篇动力学特性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分布
  • 1篇亚硝酸
  • 1篇亚硝酸盐
  • 1篇氧弹
  • 1篇氧弹燃烧
  • 1篇氧化酶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营养成分分析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平菇

机构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蔡荟梅
  • 6篇彭传燚
  • 5篇侯如燕
  • 5篇宛晓春
  • 2篇陈静
  • 1篇梁进
  • 1篇付正来
  • 1篇陈贵杰
  • 1篇郭家刚
  • 1篇董阳阳
  • 1篇张静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茶叶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氟离子含量被引量:5
2012年
建立了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氟离子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用2.5 MPa的氧气压力氧弹燃烧分解样品,然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氟离子的含量,建立了KOH梯度淋洗程序为10~40mmol/L,流速为1.0 mL/min。氟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5~50 mg/L,饲料中氟的检出限为2.4μg/kg;平均回收率为91.0%~101.7%,相对标准偏差为0.76%~2.97%。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干扰小,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蔡荟梅高柱彭传燚
关键词:氧弹燃烧离子色谱
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引量:19
2012年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后,用PVPP吸附和固相萃取柱净化的方法进行前处理,经高容量阴离子交换柱分离,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8.6%~107.5%和89.3%~10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7%和1.13%。离子色谱法测定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具有操作简便、测定快捷、准确性高的优点。
蔡荟梅侯如燕高柱彭传燚宛晓春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茶叶硝酸盐亚硝酸盐
茶渣栽培平菇的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检测和分析了以不同比例添加的速溶茶加工残渣为基质,并以棉籽壳基质作为对照所栽培的三个平菇菌种子实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糖等营养成分以及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用茶渣作为培养基质,能够栽培出高蛋白质和高氨基酸含量的平菇,而且,随着茶渣添加比例的增加,其子实体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也逐渐增加,但是其多糖含量却随着茶渣比例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为利用茶渣取代传统的棉籽壳基质培养高产高品质的平菇提供参考依据。
杨豆豆张静郭家刚侯如燕宛晓春梁进
关键词:茶渣平菇营养成分
氟胁迫对茶树氟吸收累积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龙井43茶树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法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氟(F)胁迫对茶树叶片的抗氧化能力、膜脂过氧化以及茶树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胁迫促使茶树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氟胁迫下茶树的H202、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Pro)含量升高。茶树根部和地上部分氟含量均随着氟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器官的氟含量(Y)与氟添加浓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说明茶树对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低浓度氟胁迫可以有效刺激茶树体内抗氧化酶活力,而高浓度氟胁迫下茶树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不能清除过多的活性氧化物。
蔡荟梅董阳阳陈贵杰彭传燚付正来
关键词:茶树抗氧化酶生化指标
外源水溶性氟在茶园土壤中赋存形态的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盆栽实验和化学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外源添加水溶性氟在茶园土壤中的赋存形态转化及不同赋存形态氟对茶树氟富集的贡献.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本底各赋存形态氟含量随时间的变异很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外源水溶性氟进入土壤后迅速向各个形态转化,10mg·kg-1氟处理下,水溶性氟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有机束缚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呈下降的趋势,可交换态氟含量处理前后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残余态氟含量则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00mg·kg-1氟处理下,水溶性氟、铁锰结合态氟和有机束缚态氟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呈下降的趋势,可交换态氟含量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处理前后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残余态氟含量则为上升的趋势,与10mg·kg-1氟处理表现有差异.0~10mg·kg-1氟处理内,茶树根、茎和叶中总氟含量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10~100mg·kg-1氟处理内,则变化不显著(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氟形态对茶树根、茎和叶中水溶性氟和总氟的积累贡献有差异,叶片总氟含量与土壤中水溶性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和残渣态氟含量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而叶片水溶性氰含骨与+壤各赋存形杰氧含量没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
蔡荟梅彭传燚陈静侯如燕宛晓春
关键词:茶园土壤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
茶树对氟的吸收动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氟处理水平和处理时间下,茶树对溶液氟离子的吸收动力学特性及茶树生长对溶液氟的反应。结果表明:茶树对氟的耐受性与品种有关。低氟(<50 mg/L)能够促进茶树生物量的积累和根系的生长,但高氟(≥50 mg/L)不利于茶树的生长;1 mg/L氟处理下,茎和叶中氟含量与处理时间呈线性正相关(R茎2=0.916 4,R叶2=0.970 6),根中氟含量变化不显著;10 mg/L氟处理下,根、茎和叶氟含量与处理时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并于32 d达到最大值。低氟下(0.1~10 mg/L),茶树根系吸收溶液氟符合Michalis-Menten动力学模型,说明茶树根系吸收氟可能存在一个主动的过程;高氟下(50~100 mg/L),表现出被动吸收的过程,根系和茎氟含量迅速上升,叶在50 mg/L氟处理下达到饱和状态。茶树根系氟吸收短动力学曲线具有二型性,即开始是快速的吸收随后是缓慢的饱和吸收,这可能与根细胞壁吸附氟离子和氟离子跨根细胞膜运输有关。茶树氟的吸收速率与转运速率均与氟处理浓度呈线性正相关。
彭传燚陈静蔡荟梅侯如燕宛晓春
关键词:茶树氟离子动力学特性
三个品种茶树氟富集特性及其在亚细胞中的分布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茶树对氟吸收、富集规律及其解毒机理。【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方法研究平阳特早、乌牛早和凫早2号氟富集的特性及根和叶片中氟的亚细胞分布,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个品种茶树根、茎和叶氟含量均随着培养介质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10 mg.L-1氟处理下,地上部分氟含量大于根部氟含量(转运系数>1),且茶树吸收的氟中56%贮存在地上部分。除对照组外,大部分氟积累在叶片和根系的细胞壁(76.84%—91.58%)和可溶性部分(53.24%—80.35%),氟的添加均增加了氟在3个品种茶树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中的分配比例,减少了其在细胞器中的富集。加氟处理下,平阳特早和乌牛早叶片亚细胞组分氟含量的变化趋势为: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凫早2号为可溶性部分>细胞壁>细胞器。低氟(0—5 mg.L-1)氟处理下,茶树根系亚细胞氟含量变化趋势为:细胞器≥细胞壁>可溶性部分;高氟(10—50 mg.L-1)氟处理下,则为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结论】转运系数、地上部分氟的贮存率和氟在亚细胞组分的分布表明,茶树具有较强的向上运输氟的能力;氟在茶树根和叶中的亚细胞分布与茶树的品种和溶液氟处理的浓度有关,叶片中总氟含量与各亚细胞组分氟含量之间及其各亚细胞组分氟含量之间的关系与品种有关,根系表现与品种无关;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是茶树高氟处理下氟主要的存储部位,说明细胞壁沉淀和细胞内的区隔化作用可能是茶树能够解除氟毒的重要原因。
蔡荟梅彭传燚李成林高柱侯如燕宛晓春
关键词:茶树品种亚细胞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