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0308)

作品数:3 被引量:69H指数:3
相关作者:聂浩刚杨利荣岳乐平李智佩张维吉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沙尘
  • 2篇沙尘暴
  • 2篇沙尘天气
  • 2篇尘暴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构造
  • 1篇沙漠化
  • 1篇粒度
  • 1篇粒度分析
  • 1篇粒度组成
  • 1篇居延
  • 1篇荒漠化
  • 1篇干涸
  • 1篇干枯
  • 1篇阿拉善高原
  • 1篇沉积物

机构

  • 3篇西北大学
  • 3篇西安地质矿产...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李智佩
  • 3篇岳乐平
  • 3篇杨利荣
  • 3篇聂浩刚
  • 2篇王珉
  • 2篇张维吉
  • 1篇武力超
  • 1篇张睿

传媒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构造背景与中国北方荒漠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化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对中国西部内陆干旱盆地及周缘绿洲、中部高原荒漠化区的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以及东部呼伦贝尔高原进行荒漠化调查,分析地质构造背景对荒漠化的影响。方法在广泛开展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环境与构造背景的内在联系。结果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并奠定了第四纪环境的空间格局。中国北方日益干旱,三北地区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演化基于这样的大地质背景,并自始至终受大地质背景控制;荒漠化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包括人类)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荒漠化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岩土性质、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状况、地表温度、湿度、空气动力学条件以及生物群落等等,与荒漠化形成、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始终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中进行,人类在荒漠化过程中扮演催化剂的角色。
杨利荣岳乐平李智佩聂浩刚
关键词:荒漠化地质构造
西北地区干枯湖床沉积粒度组成与东亚沙尘天气被引量:41
2004年
调查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湖、阿拉善高原居延泽及民勤盆地猪野泽等北方众多的现代干枯湖泊 ,重点分析了干枯湖床沉积物粒度组成。干枯的玛纳斯湖、古居延泽以及民勤盆地古猪野泽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枯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 10 μm的颗粒占 6 0 %以上 ,干涸湖床上沙质草原地表也含有大量小于 10 μm的粘土颗粒 ,含量接近 5 0 % ;而弃荒土地地表细颗粒物质散失迅速 ,民勤盆地弃荒土地地表粘土含量仅存不到 13.9%。中国西北地区活动沙丘粒度组成小于 6 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 ,小于 10 μm的颗粒微乎其微。因此西北沙漠地区活动沙丘沙对华北或华东地区影响相对较小。认为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虽然多发生于中国西部沙漠、阿拉善高原沙区、河西走廊北部沙区以及蒙古东部、中部地区 ,但由于粗颗粒沙扬起高度与搬运距离有限 ,真正影响整个华北、华东地区的沙尘物质是小于 6 3μm的粉砂级别的颗粒 ,特别是小于 10 μm的粉尘。认为影响东亚地区的粉尘天气物源不仅是中国西部的内陆沙漠、沙地 ,更重要的是干枯的湖泊、弃耕的荒地与裸露的沙砾草场。
岳乐平杨利荣李智佩王珉张维吉聂浩刚
关键词:粒度分析沙尘暴沙漠化
阿拉善高原干涸湖床沉积物与华北地区沙尘暴被引量:33
2004年
文章通过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古居延泽干涸湖床沉积物、周缘活动沙丘、沙质草原地表土壤及古代弃荒土地的粒度组成分析 ,论述干涸湖床沉积物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古居延泽湖床沉积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涸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 10 μm的颗粒占 6 4 %以上 ,可以在一般风暴条件下在大气中搬运几千公里 ,这意味着西北地区干涸湖床产生的粉尘在风暴作用下可以横扫整个东亚北部地区。中国西北地区冬、春季多西北风造成沙尘暴或扬沙天气 ,西部沙漠、沙地或沙质草场遭遇强风时沙尘被席卷进气流 ,但其中粗砂粒扬起的高度、搬运的距离有限 ,当风力稍稍减弱 ,粗颗粒砂粒沉降 ,而粉尘继续悬浮运移。当强风途径下一个沙区时新的沙尘加入 ,沙尘暴呈“接力方式”继续向东南部移动。
岳乐平杨利荣李智佩王珉张维吉聂浩刚张睿武力超
关键词:沙尘天气沙尘暴阿拉善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