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07040) 作品数:11 被引量:37 H指数:4 相关作者: 刘芳 赵朝成 夏璐 马涛 张培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医药卫生 更多>>
循环水中生物黏泥生长动力学及其控制 2010年 分析不同营养水平下生物黏泥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在进行黏泥微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杀菌剂对不同营养水平下黏泥的灭活过程及效果。结果表明:营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黏泥形成动力学过程及Logistic模型方程中的各参数值;营养水平越高,黏泥生长初期附着诱导期耗时越短,对数增长期、稳定期的黏泥生成量越大;进入稳定期的黏泥,其脱氢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营养,富营养,贫营养;氧化型与非氧化型杀菌剂对黏泥的有效灭活作用时间均与黏泥生长的营养水平有关,这是由黏泥的厚度及微观结构差异所致,而不是仅受黏泥初始活性影响。 马涛 赵朝成 刘芳 张培 夏璐关键词:生物黏泥 LOGISTIC模型 脱氢酶活性 杀菌剂 扫描电镜 循环冷却水中营养物水平与生物黏泥生长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09年 为研究循环冷却水系统内循环水水质与生物黏泥形成规律之间的相关关系,设计了以BOD5(碳源)、NH4+-N(氮源)、TP(磷源)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并对生物黏泥内的优势微生物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各因素对EPS浓度、湿重和机械强度的影响最大是BOD5,其次是TP,NH4+-N对其浓度的影响最小,控制循环水中BOD5浓度是控制生物黏泥生长最有效的措施。为控制生物黏泥的生长,循环冷却水中营养物的最佳浓度BOD5为5mg/L、NH4+-N为10mg/L、TP为1mg/L。当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及比例构成发生变化时,主要的微生物种类以及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和蛋白质的浓度均发生了变化。 张桂芝 刘芳 赵朝成 马涛 夏璐关键词:循环冷却水系统 营养物 生物黏泥 正交实验 菌种鉴定 复合型杀菌剂对生物粘泥处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解决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生物粘泥大量滋生的问题,设计实验,考察了一定浓度的复合酶制剂与常规杀菌剂复配使用对生物粘泥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酶制剂的辅助下,杀菌剂苯扎溴胺对生物粘泥的作用效果明显增加。180 mg/L是苯扎溴胺与酶复配的最佳浓度;酶与醋酸氯已定复配后对生物粘泥的杀菌效果有所增高,80 mg/L是醋酸氯已定与酶复配的最佳浓度。此外,与单一杀菌剂作用相比,加入酶会降解生物粘泥胞外聚合物,从而瓦解生物粘泥结构,使其内部的微生物暴露出来以便杀菌剂杀灭。 夏璐 刘芳 薛松 常新 杨飞 殷晓晨 韩笑关键词:循环冷却水 生物粘泥 杀菌剂 复配 杀菌剂对不同营养水平下生物黏泥的杀菌效果 被引量:1 2010年 为解决炼油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时滋生大量生物黏泥的问题,研究了杀菌剂对不同营养水平下培养的生物黏泥的杀菌效果;从黏泥脱落率和脱氢酶活性(DHA)2个指标,探讨了杀菌剂和营养底物浓度共同作用于黏泥的效果,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营养水平下培养的生物黏泥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相同杀菌剂投加浓度条件下,培养液的营养水平越高,生物黏泥脱落率越大。在各自的常用浓度范围内,季铵盐杀菌剂的作用效果要优于Cl O2。营养条件的不同,导致培养的黏泥脱氢酶活性初始值也有差异,富、中、贫营养下培养的黏泥脱氢酶活性初始值分别为7.64、12.97和1.94μgTF/(g.h)。不同营养水平下培养的生物黏泥微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导致了黏泥脱落率和脱氢酶活性的不同。 刘芳 马涛 张培 夏璐 赵朝成关键词:生物黏泥 杀菌剂 脱落率 营养水平 循环水系统黏泥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以炼油厂循环冷却水作为接种水,考察了水质条件对生物黏泥中活细菌数量的影响,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不同黏泥中的优势菌种组成、多样性及相似性。结果表明,在中营养水平下(COD=50 mg/L)形成的黏泥中含菌量最多,贫营养下的(COD=25 mg/L)最少,但是贫营养下的黏泥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为丰富。3组样品之间,富营养(COD=100 mg/L)与另外2种营养下黏泥中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差别较大。所选19个主要条带与其对应的GenBank中最相近的菌种DNA序列相似度均在97%以上,反映出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有多组菌种在系统发育上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但其在不同黏泥中的优势地位由于受到营养水平和生物黏泥空间结构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马涛 刘芳 赵朝成 张培关键词:循环冷却水 生物黏泥 PCR-DGGE技术 循环冷却水水质对生物粘泥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受补充水水质的影响,循环冷却水水质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为此考察了营养物质(BOD5、TP、NH4+-N)、颗粒物质(CaCO3)、无机离子(Ca2+、Mg2+、Na+、Fe3+)对循环水中生物粘泥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冷却水水质对生物粘泥的活性有较大影响,当BOD5≤25 mg/L、NH 4+-N<5 mg/L、TP≤1 mg/L时,可将粘泥活性控制在较低水平。在低营养水平条件下,分别维持CaCO3<40 mg/L、Ca2+<100 mg/L、Mg2+≤100 mg/L、Na+<50 mg/L、Fe3+<0.5 mg/L时,可有效抑制粘泥活性,控制粘泥中细菌的生长繁殖。 马涛 赵朝成 刘芳 张培 夏璐关键词:循环冷却水 生物粘泥 脱氢酶活性 Effects of Nutrients on Biofouling Formation and Preponderant Bacteria Diversity i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被引量:2 2010年 A series of orthogonal arra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carbon source, 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as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utrients on biofouling formation and preponderant bacteria diversity in the recirculatiug cooling water system. Carbon source was demonstrated to be the most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affecting the biofouling formation. A minimum biofouling outcome was obtained when BOD2, NHa+-N and TP were 25, 10, and 1 mg/L, respectively. Then the preponderant bacteria strains in biofouling mass under two typical culture conditions (negative and favorable) were identified applying both traditional biochemical methods and further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with phylogenetic affiliation analysis, which indicated that Enterobacteriaceae Enterobacter, Micrococcaceae Staphylococcus, Bacillaceae Bacillus, Enterobacteriaceae Proteus, Neisseriaceae Neisseria and Pseudomonadaceae Pseudomonas were dominant under negative condition, while Enterobacteriaceae Klebsiella, Enterobacteriaceae Enterobacter and Microbacterium - under favorable one. Ma Tao关键词:BIOFOULING 操作条件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和结垢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0年 将达标排放的炼油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是石油、石化行业节水减污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腐蚀和结垢则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本文在动态模拟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考察了流速、温度等因素对腐蚀和结垢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不锈钢试管,流速的变化只对点蚀速度有影响。其中,在1.0m/s时点蚀最厉害,在0.5m/s时点蚀最弱。流速的变化对试管腐蚀影响较小,只有个别时间存在腐蚀情况。对于不锈钢试管,温度的变化只对点蚀速度有影响,30℃对点蚀速度的影响最大,在20℃时点蚀最弱。温度的变化对试管腐蚀影响较小,只有个别时间存在腐蚀情况,随温度的增加冷却系统管壁结垢现象逐渐明显。无论从抑制系统结垢还是避免阻垢剂失效的角度来看,系统的温度应控制在30℃以内。 刘芳 张桂芝 夏璐 杨飞 常新 赵朝成关键词:循环冷却水 流速 温度 结垢 水质对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特点,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分别考察了营养物质(BOD5,NH4+-N,TP)、颗粒物(CaCO3)、矿物质(Ca2+,Mg2+,Na2+,Fe3+)等因素对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主要由多糖构成;控制营养物质达到c(BOD,)≤5mg/L,c(NH4+-N)≤6mg/L,c(TP)≤1mg/L,颗粒物满足c(CaC03)≤40m∥L,矿物质满足c(Ca2+)≤210mg/L,c(Mg2+)为85~185mg/L,c(Na2+)≤120mg/L,C(Fe3+)≤1mg/L,可使生物膜中的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最少。 刘芳 侯衍美 赵朝成 王永强 夏璐关键词:循环冷却水 胞外聚合物 营养物质 颗粒物 矿物质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生物黏泥形成的水质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09年 针对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一系列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了营养物质(BOD5,NH4^+-N,TP)、颗粒物(CaCO,)、矿物质(Ca^2+,Mg^2+,Na^+,Fe^3+)等因素对生物黏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生物黏泥量与挥发性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要控制水中的生物黏泥生成则营养物质指标应达到c(BOD5)≤5mg/L,C(NH4^+-N)≤6mg/L,c(TP)≤1mg/L,c(CaCO3)≤50mg/L,C(Ca^2+)=100~250mg/L,C(Mg^2+)=80—200mg/L,c(Na^+)≤120mg/L,c(Fe^3+)≤1mg/L。 刘芳 侯衍美 赵朝成 张桂芝 杨肖杰关键词:循环冷却水 生物黏泥 营养物质 颗粒物 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