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4178)

作品数:5 被引量:134H指数:5
相关作者:高疆生何天明陈学森张大海徐麟更多>>
相关机构:塔里木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SSR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杏果
  • 1篇杏果实
  • 1篇性状
  • 1篇遗传学
  • 1篇樱桃
  • 1篇樱桃李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远缘
  • 1篇远缘杂交
  • 1篇杂交
  • 1篇栽培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性状
  • 1篇亲和

机构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塔里木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何天明
  • 4篇陈学森
  • 4篇高疆生
  • 2篇吴燕
  • 2篇徐麟
  • 2篇张大海
  • 1篇张卫芳
  • 1篇张君萍
  • 1篇李疆

传媒

  • 2篇园艺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塔里木大学学...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普通杏种质资源若干生物学性状的频度分布被引量:37
2007年
对华北、中亚和准噶尔-外伊犁3个生态地理群的520余份中国杏种质资源部分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田间试验和野外考察。结果表明:①中国杏三大生态地理群品种、类型或株系自交坐果率平均值均≤2.0%,自交不了个别自交结实率高(9.9%~18.0%)的自交亲和种质;②3个生态地理群亲和及部分自交不亲和株率均〉90%,总体上表现为自交不亲和,但同时也发现败育花比率均在40%以上,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上,而就某一品种来讲,其败育花率相对稳定;③油杏性状在中亚生态地理群品种中的频度高达76.6%,而其它两个生态地理群皆为毛杏;④相对于伊犁野杏(平均单果质量8.2g)和中亚品种群(23.2g),大果性状在华北生态地理群中为优势性状(51.4g);⑤三大生态地理群离核的比率均高于粘核比率,野杏类型的离核频度高达94.6%,而华北杏仅为58.8%;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中亚杏最高(18.5%),而华北杏在华北(13.1%)和新疆(16.1%)两地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一性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⑦伊犁野杏、中亚杏及华北杏甜仁比率分别为0.9%、93.1%和44.4%。对人为选择和自然选择在部分性状的起源与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何天明陈学森张大海徐麟刘宁高疆生许正
关键词:生物学性状进化
新疆杏与华北杏果实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被引量:53
2006年
分析测定了南疆20个杏品种果肉总糖、总酸、VC和可溶性固形物及水不溶性固形物含量,种仁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果实的其它性状,以10个华北杏为对照。结果表明,新疆杏品种糖分含量高而酸度低,糖酸比高达13.34,是华北杏的1.5倍;两大品种群的VC、水不溶性固形物、种仁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在总体差异不明显,但在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新疆杏果型偏小,平均果重比华北杏低了近15 g,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高,比华北杏高了近4个百分点,风味口感明显不同于华北杏。
张君萍高疆生李疆何天明张卫芳徐林樊国权
关键词:果实营养成分蛋白质
利用普通杏与樱桃李远缘杂交探讨紫杏的起源
紫杏[Prunus×dasycarpa(Ehrh.)Borkh.]的起源,Kostina认为是普通杏(P.armeniaca)和樱桃李(P.cerasifera)自然杂交种,且母本为樱桃李的可能性大,另有学者认为是梅(P...
何天明陈学森
关键词:樱桃李远缘杂交SSR亲和性
文献传递
新疆栽培杏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被引量:30
2006年
利用11对SSR引物对喀什、和田和库车3个新疆栽培杏(PrunusarmeniacaL.)品种亚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He=0·2364)显示新疆栽培杏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根据基因分化系数(Gst=0·1508)值,新疆杏各品种亚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亚群(84·9%)内。基于Gst测得的基因流Nm为2·3666,人为通过种子引种可能是其基因交流的主要方式。根据果实形态和地理起源对新疆杏进行传统分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新疆杏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何天明陈学森高疆生张大海徐麟吴燕
关键词:SSR群体遗传学聚类分析
分子标记技术在核果类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上的应用被引量:8
2005年
快速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在核果类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研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标记、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三个方面对分子标记技术特别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关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对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何天明陈学森高疆生吴燕
关键词:分子标记RFLPAFLPSST核果类果树种质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