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D200567001) 作品数:7 被引量:48 H指数:3 相关作者: 成立 黄绪泉 王小萍 余其俊 邓春林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荆楚理工学院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水利工程 更多>>
施工组织设计优化 被引量:24 2007年 施工组织设计对于科学有序地指导工程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分别分析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几个方面。 成立 王小萍 黄志青 黄绪泉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 电化学除盐对钢筋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库仑量试验(ASTM C 1202),研究了电化学除盐对钢筋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库仑量较除盐前有所增大,但选择合适的电流密度、除盐时间等参数,可降低电化学除盐产生的负面影响,使除盐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没有明显降低。因此在实际电化学除盐工程应用中,应根据钢筋混凝土腐蚀情况,确定合适的除盐参数和方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从而获得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成立关键词:电化学除盐 抗渗性能 电流密度 电化学除盐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2008年 设计了一套钢筋混凝土的电化学除盐循环装置,研究了用0.001 mol/L Li2B4O7+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以及蒸馏水作电解液的除盐效率,并用SEM和EDS等方法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用0.001 mol/L Li2B4O7+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作电解液最有利于混凝土中Cl-的排除,并且经电化学除盐处理后混凝土水化产物中C-S-H凝胶分解,Ca(OH)2增多,并在孔壁形成沉淀,堵塞毛细孔,使表层混凝土孔隙率降低,而钢筋与混凝土界面Ca/Si增大。 成立 黄绪泉 王小萍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电化学除盐 微观结构 矿物掺合料生产和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2006年 本文讨论了矿物掺合料产生填充效应、形态效应和活性效应的条件。只有矿物掺合料的粒径等于或小于水泥颗粒的0.414倍才能产生良好的填充效应;圆形度大于水泥的矿物掺合料才产生形态效应;水灰比较低时,只有在长期潮湿养护条件下才能产生明显的活性效应。 成立 王善拔 王旭 余其俊 赵三银 曾小星 黄家琪关键词:矿物掺合料 活性效应 正交试验法研究影响电化学除盐效率的因素 被引量:2 2007年 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电化学除盐效率的主次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电解质溶液及水灰比,而初始氯离子掺量的影响最小。用压汞法测定孔隙率,发现经过电化学除盐后,钢筋附近混凝土中小于30nm的孔的数量增加,而远离钢筋的混凝土样孔隙率减小。本试验最优电化学除盐组合是电流密度为3A/m2,采用0.001mol/L Li2B4O7的饱和Ca(OH)2电解液。 成立 王小萍 黄绪泉 余其俊 邓春林 韦江雄关键词:正交试验 电化学除盐 电流密度 水灰比 电解质溶液 盐污染混凝土电化学除盐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电化学除盐的方法对盐污染混凝土进行除盐试验,结果表明在除盐早期,混凝土中氯离子排除量主要与电流密度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直接相关,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含量呈由里及外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上下两端面的氯离子含量较少,中间段的较高。 成立 邓春林 余其俊 韦江雄 王新祥 黄绪泉 王小萍关键词:电化学除盐 混凝土 氯离子 混凝土在电化学除盐过程中内部离子迁移和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2006年 研究了电化学除盐过程中通电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等对驱除Cl-效率的影响,并利用压汞试验方法(MIP)对经电化学脱盐处理的混凝土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电化学除盐后钢筋附近混凝土的总孔隙率增大,其中小于30nm的孔明显增多,而大孔数量则有所减少;远离钢筋的混凝土的孔隙率变化与所用电解质溶液有关,以水作除盐介质时孔隙率增大,而采用饱和Ca(OH)2和饱和Ca(OH)2+0.001mol/L Li2B4O7溶液时混凝土孔隙率减少。 王新祥 邓春林 成立 韦江雄 余其俊 文梓芸关键词:电化学除盐 混凝土 孔结构 压汞法 钢筋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