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攀登计划(95--09)

作品数:256 被引量:4,467H指数:37
相关作者:董奇郭德俊周晓林方平彭聃龄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5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5篇哲学宗教
  • 60篇文化科学
  • 29篇医药卫生
  • 14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4篇儿童
  • 26篇情绪
  • 24篇英语
  • 21篇汉语
  • 17篇数学
  • 14篇词汇
  • 13篇教育
  • 12篇心理
  • 12篇语言
  • 12篇语音意识
  • 10篇心理学
  • 10篇认知神经
  • 10篇脑功能
  • 9篇内隐
  • 8篇多动障碍
  • 8篇事件相关电位
  • 8篇数学认知
  • 8篇相关电位
  • 8篇工作记忆
  • 7篇发展性阅读

机构

  • 1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85篇首都师范大学
  • 46篇北京大学
  • 13篇天津师范大学
  • 13篇北京大学第六...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 6篇重庆师范大学
  • 5篇石家庄学院
  • 4篇教育部
  • 4篇中山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徐州师范大学
  • 3篇福建中医学院
  • 3篇课程教材研究...
  • 3篇首都体育学院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北京语言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44篇董奇
  • 36篇郭德俊
  • 32篇周晓林
  • 21篇方平
  • 20篇彭聃龄
  • 17篇庞丽娟
  • 16篇郭春彦
  • 15篇陶沙
  • 15篇田宝
  • 14篇李燕芳
  • 13篇王玉凤
  • 11篇孟祥芝
  • 10篇舒华
  • 9篇魏勇刚
  • 7篇丁锦红
  • 7篇张亚旭
  • 7篇刘宏艳
  • 7篇周新林
  • 6篇蒋长好
  • 6篇赵志航

传媒

  • 60篇心理科学
  • 42篇心理学报
  • 25篇心理发展与教...
  • 25篇心理科学进展
  • 1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中国临床康复
  • 8篇首都师范大学...
  • 8篇应用心理学
  • 6篇中国电化教育
  • 5篇中国特殊教育
  • 4篇学前教育研究
  • 4篇科学通报
  • 3篇心理学探新
  • 2篇教育研究
  • 2篇比较教育研究
  • 2篇当代语言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2篇2008
  • 25篇2007
  • 37篇2006
  • 36篇2005
  • 34篇2004
  • 44篇2003
  • 33篇2002
  • 16篇2001
2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特点被引量:7
2008年
以96名3-5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儿童空间表征实验任务,在语言表征、模型表征和图画表征三种空间表征形式上,考察了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总体上,3-5岁儿童理解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均显著高于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2)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年龄效应。(3)从不同的空间表证形式来看,3岁儿童理解语言表征的能力与理解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差异显著,4岁儿童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其余形式的空间表征理解之间的差异或空间表征使用之间的差异在各年龄段中均不显著。
庞丽娟魏勇刚林莉韩小雨
注意缺陷多动男孩前庭功能特点的初步研究
<正>本研究组三项独立研究均发现,ADHD儿童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受损。杨莉等应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308名ADHD 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共患前庭功能失调者67.4%,高于一般儿童14%检出率,表明前庭功能不良可能与ADH...
张霞于立身王玉凤
关键词:ADHD前庭
文献传递
传递性推理与儿童早期非标准测量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传递性推理与儿童早期非标准测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传递性推理是解释儿童早期非标准测量的重要机制,包括联结机制、转换机制、以及协调反应机制;另一方面,非标准测量是研究儿童传递性推理能力的重要范式,该范式在任务情境和认知负荷方面都具有研究儿童早期传递性推理发展的特定优势。
魏勇刚尹荣庞丽娟
关键词:传递性推理研究范式
放松训练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者的作用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者的训练效果。方法:于2000-07/2001-01以现场实验方式对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3个班共149名学生(男61名,女88名)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分成实验组(n=74)和控制组(n=75)。测验材料有状态考试焦虑问卷、瑞文智力测验、已有的与所接受训练方法相关的技能和考试成绩。①状态考试焦虑问卷有认知维度分量表、生理唤醒维度分量表、学习和考试技能分量表3个分量表共20道题目,对考试焦虑分类型的限定条件:认知主导型为认知维度的原始分值大于生理唤醒维度、学习和考试技能维度的原始分值,生理唤醒主导型和技能缺乏主导型的选取依此类推。②瑞文智力测验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和预测效度。③已有的与所接受训练方法相关的技能设计问题为你现在了解这种心理训练方法的程度如何?采用5级评分。④以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作为考试成绩的指标。放松训练以录音带和录像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施训练程序分实验前、中和后3个阶段。①实验前阶段以签定合约、控制无关变量、分组设计、搜集原始资料为主。②实验阶段采用小组授课制进行放松训练,5人/组,训练1次/周,60min/次。并进行个别辅导。训练时间8周。③实验后阶段收集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后的状态考试焦虑,其测量方法与实验前相同。结果:所选择149名学生全部完成实验,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己有的放松训练技能、智商、期中数学考试成绩、状态考试焦虑4个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放松训练实验干预后两组被试数学考试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期末状态考试焦虑比控制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6)。③放松训练对生理唤醒主导型考试焦虑者有明显的降低状态考试焦虑的效果(t=4.277,P=
田宝赵志航李小宽
关键词:焦虑
大学生自我概念三种类别落差与心理健康的调查被引量:31
2003年
廖凤林方平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康复及其神经基础被引量:3
2003年
总结了西方有关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康复训练研究及康复的神经基础。这些康复方法依据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成因理论分为两种类型:以语音加工为基础的训练方法和以感知觉加工为基础的训练方法。以语言加工为基础的训练计划使用诸如音素、音节操作、字母-音素转换、非词拼读之类的任务来提高阅读困难儿童的阅读水平和速度;以感知觉加工为基础的训练计划则使用物理的方法,变化声音刺激在音高、持续时间、强度以及时间间隔上的模式,促进儿童对语音的知觉,提高儿童听觉和语言加工的能力。研究表明,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康复训练能使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阅读所依赖的脑区(包括左半球颞-顶联合区、额下回等)的神经活动逐渐变化,越来越靠近正常读者的激活模式。
沙淑颖周晓林
关键词:发展性阅读障碍康复训练神经基础语音知觉
空间注意能够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来自注意瞬脱的证据被引量:3
2007年
本研究目的一是探讨外周空间线索能否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二是观察线索的信息性对该促进作用时间进程的影响。实验采用注意瞬脱和空间线索结合的实验范式,考察不同信息性线索对目标识别的促进效应在注意瞬脱期间内外的变化。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了非信息性和信息性线索。结果显示:外周线索的促进效应在瞬脱期间内显著大于瞬脱期间外;非信息性线索和信息性线索分别在较短和较长的线索-目标间隔下起促进效应。因此,外周线索能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而不同信息性线索可能引发不同的注意机制,从而具有不同的促进效应。
张德玄邵丽萍周晓林
关键词:工作记忆注意瞬脱
人格与脑内神经化学物质:一项磁共振氢谱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为了探讨人格特征的生理基础, 利用无损伤的磁共振氢谱(proton maga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 MRS)技术考察了内、外倾正常个体脑内4种神经化学物质(Cho, mI, α-Glx与NAA)的浓度在前扣带回的差异.结果发现, 内倾者在前扣带回的3种神经化学物质的水平(Cho,α-Glx与mI)显著高于外倾者.这一结果给出了前扣带回与人格特质有关的新证据, 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Eysenck关于内倾者的唤醒水平高于外倾者的假设, 同时也为人格的心理生物理论提供了神经化学方面的依据.
徐世勇彭聃龄金真刘宏艳杨洁
关键词:外倾内倾磁共振氢谱磁共振扣带回生理基础
非母语语音短期学习的年龄效应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短期人工训练的范式,选取没有任何朝鲜语经验的二年级儿童、五年级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以一对朝鲜语语音为材料,探讨非母语语音学习的年龄效应。被试分别在学习前和每天学习后完成语音分辨测查。结果发现:(1)汉语被试辨别朝鲜语紧音/k*/和松音/k/时存在困难;(2)在学习前,大学生的语音辨别正确率最高,五年级儿童次之,二年级儿童最低;(3)学习后,二年级儿童辨别成绩的提高量高于五年级儿童和大学生。该结果支持了学习非母语语音的年龄越小,学习效果越好、学习速度更快的假设。
梅磊磊李燕芳黄仕志薛贵陈传升董奇
关键词:语音学习年龄效应
听觉、时间加工能力与发展性阅读障碍被引量:5
2002年
近年来阅读障碍者的知觉加工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介绍了近期国外关于阅读障碍者的听觉加工能力、时间加工能力的最新研究进展。快速听觉加工能力的缺失在阅读障碍者身上普遍存在 ,并被认为是阅读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者提出“时间控制障碍”假说 ,认为阅读障碍源自一种普遍性的时间知觉障碍 ,不具有通道特异性。除此之外 ,还发现阅读障碍者对声音频率、响度等非时间特征也出现了觉察困难。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到 ,听觉加工能力、快速时间加工能力与阅读能力之间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这几种能力如何具体作用于阅读发展 ,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赛晓光周晓林孟祥芝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