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B090300351)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周云邓雪松吴从晓徐昕张超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阻尼
  • 4篇阻尼器
  • 2篇粘弹性阻尼
  • 2篇粘弹性阻尼器
  • 2篇滞回
  • 2篇铅粘弹性阻尼...
  • 2篇力学模型
  • 2篇抗震
  • 2篇抗震性
  • 2篇抗震性能
  • 1篇动力试验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粘弹性
  • 1篇滞回曲线
  • 1篇滞回性能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变形
  • 1篇拟动力
  • 1篇拟动力试验

机构

  • 4篇广州大学

作者

  • 4篇周云
  • 3篇吴从晓
  • 3篇邓雪松
  • 1篇张超
  • 1篇徐昕
  • 1篇尹庆利
  • 1篇林绍明

传媒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带黏滞阻尼器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腋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带黏滞阻尼器腋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和普通框架模型各1榀,对其进行水平正弦稳态激励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两榀框架的滞回特性、耗能能力以及关键测点应变等。试验结果表明:设置黏滞阻尼器腋撑框架的滞回曲线较普通框架饱满,结构的耗能能力及附加阻尼比显著提高;激振频率变化对两榀框架的滞回特性以及钢筋应变影响较小;设置黏滞阻尼器腋撑可较大幅度降低梁柱节点处的内力,延缓框架柱顶塑性铰的产生和发展,有效地保护梁柱节点,改善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但黏滞阻尼器腋撑加大了梁柱加腋处及柱脚的内力;带黏滞阻尼器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普通框架均为柱脚塑性铰发展严重而破坏。
周云尹庆利林绍明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黏滞阻尼器拟动力试验抗震性能
钢铅粘弹性阻尼器试验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研制开发了一种钢铅粘弹性阻尼器,介绍了该种阻尼器的构造、耗能机理及特点,设计出钢铅粘弹性阻尼器试验模型,利用压剪试验机完成阻尼器试验模型在不同幅值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采用Bouc-Wen模型和双线性模型模拟了钢铅粘弹性阻尼器的滞回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钢铅粘弹性阻尼器滞回曲线光滑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2)铅芯、钢芯和粘弹性材料在剪切变形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提高了阻尼器水平剪力、初始刚度和耗能能力;3)阻尼器在大变形过程没有出现粘弹性材料外鼓和撕裂现象,并能恢复到原始加载位置,其具有较好的大变形能力和自恢复性能;4)Bouc-Wen模型、双线性模型模拟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的较好,分析时采用Bouc-Wen模型、双线性模型模拟阻尼器的滞回性能是可行的。
吴从晓周云邓雪松
关键词:滞回曲线力学模型耗能
钢铅粘弹性阻尼减震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提出了钢铅粘弹性阻尼器,对钢铅粘弹性阻尼器构造进行了介绍,对阻尼器进行了性能试验。基于阻尼器试验结果,采用PERFORM 3D软件中的三线性模型对阻尼器单元进行模型,对布置钢铅粘弹性阻尼器结构和无耗能支撑的普通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三线性模型模拟阻尼单元得出的滞回曲线饱满,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的较好,分析时采用三线性模型模拟阻尼器的滞回性能是可行的;钢铅粘弹性阻尼减震结构的层间位移和剪力相比于普通结构都有明显减小,能较好地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在罕遇地震作用时钢铅粘弹性阻尼器能吸收大量地震输入结构能量,减小结构构件产生的塑性变形,保护主体结构安全。
吴从晓周云邓雪松
关键词:力学模型抗震性能塑性变形
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滞回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4
2014年
试验设计并制作了2组4个几何尺寸及构造相同但橡胶剪切模量不同的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阻尼器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与恢复力模型、疲劳性能及大变形能力,分析不同应变幅值、不同加载频率、不同橡胶剪切模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阻尼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大变形能力;阻尼器的橡胶材料剪切模量和试验加载幅值对其性能参数有一定的影响;试验加载频率对其性能参数影响较小;阻尼器恢复力模型可采用双线性模型来描述;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阻尼器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吴从晓周云徐昕张超邓雪松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有限元分析滞回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