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WJA752013)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荆兴梅虞建华更多>>
-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所罗门之歌》的文化干预策略被引量:7
- 2014年
- 本文聚焦《所罗门之歌》中的麦肯、鲁丝、派拉特和奶娃,认为这些主要人物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形成莫里森苦心孤诣建构的政治图景。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主动示弱,从某种意义上提升了女性的家庭话语权,从而超越传统女性主义范式。布鲁斯音乐中的召唤—应答、火车意象等审美想象,抵制了白人价值观同化他者的强大威力,成为黑人族群与主流话语系统分庭抗礼的有效手段。同时,作品在"浸润叙事"中揭示出宏大历史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呼吁少数族裔回归民族文化之根,以此摆脱边缘化地位、获取主体身份。通过以上文化干预策略,莫里森实现了文本政治性和诗性紧密结合的创作理想。
- 荆兴梅
-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权力结构
- 《天堂》的历史编码和政治隐喻被引量:2
- 2013年
- 托妮·莫里森惯用犀利的笔触揭示黑人性及其背后的政治性,不管从何种角度论及她的长篇小说,"历史"都是始终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文认为《天堂》中黑人社区的运行模式,与固步自封的传统文学文本如出一辙,无法调动读者参与意义建构和阐释的积极性,在后现代语境中显而易见是不合时宜的。论文批判了《天堂》的"美国例外论"意识形态,以及其中所包含的黑人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特质;它把该小说与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历史性关照,彰显统治集团的权力话语和主观意志。通过揭示文学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学性,莫里森明确了黑人民族和其他弱势群体建构文化身份的有效途径。
- 荆兴梅虞建华
- 关键词:《天堂》自我指涉美国例外论意识形态
- 凝视与反凝视:莫里森小说《爱》的意识形态批判被引量:12
- 2014年
- 本论文运用拉康和萨特的相关理论,从"凝视"和"反凝视"的角度探讨托妮·莫里森小说《爱》中的三类女性代表。小说中的父权制凝视无处不在,梅心甘情愿遭受客体化;希德试图跨越阶级限定却以失败告终;克里斯汀同样拒绝沦为他者,运用反凝视策略,对父权制美国梦、女性失语模式、传统政治角色等性别想象进行解构,最终获得主体身份。莫里森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其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也是其作品政治性的有力佐证。
- 荆兴梅邵明俊
- 关键词:凝视意识形态批判
- 传媒、戏中戏和虚实之间——《最蓝的眼睛》的后现代历史书写策略
- 2013年
- 本论文主要借助琳达·哈钦和海登·怀特的理论,来探讨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后现代历史书写策略:小说揭示了主流社会大众传媒的错误导向;运用“戏中戏”的后现代戏仿结构,借助对手的价值标准消解其合法性;采用反讽策略来证明虚构无处不在.莫里森提倡理性对待虚构和现实的关系,以此解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实现文化干预的政治理想.
- 荆兴梅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大众传媒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