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1-04)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2
相关作者:傅云飞王斌吴国雄毛江玉杨元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热带
  • 2篇热带测雨卫星
  • 2篇雷达
  • 2篇降水
  • 2篇TRMM卫星
  • 2篇测雨
  • 2篇测雨雷达
  • 1篇地区气候
  • 1篇对流参数化
  • 1篇对流参数化方...
  • 1篇星载
  • 1篇星载测雨雷达
  • 1篇亚洲季风
  • 1篇亚洲季风区
  • 1篇雨量
  • 1篇雨量计
  • 1篇云光学厚度
  • 1篇云量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卫星海上...
  • 1篇山西省气候中...

作者

  • 2篇傅云飞
  • 2篇王斌
  • 1篇刘奇
  • 1篇高丽洁
  • 1篇朱凌云
  • 1篇史湘军
  • 1篇毛江玉
  • 1篇李天奕
  • 1篇刘鹏
  • 1篇刘显通
  • 1篇吴国雄
  • 1篇曹爱琴
  • 1篇安炜
  • 1篇冯沙
  • 1篇季仲贞
  • 1篇杨元建
  • 1篇李立娟

传媒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南方地基雨量计观测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降水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和中国40°N以南地区约430个台站雨量计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1998 2005年中国南方地区这两种降水资料气候分布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降水资料在2.5°空间水平分辨率上,所描述的中国南方降水率气候分布在多年年平均和季平均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降水率极值和极值区范围大小等细节上两者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地面雨量计结果相对PR结果偏高,其中中国南方50%以上地区两者相差在1 mm/d以内、30%的地区两者相差在1-2 mm/d,夏季差异可超过2 mm/d。对两种降水资料差异的原因分析表明,地面雨量计空间分布密度是影响两者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当格子内雨量计超过6个时,两者的相关系数大于0.7;夏季两种降水资料的相关性都比其他季节差,不论格子内的雨量计数量多与少;对流降水多发地区,两种降水资料之间的差异大于层云降水多发地。利用PR探测结果对夏季青藏高原多年月平均降水率分布及高原东、西部的降水特点的分析表明,6月高原东部出现2 mm/d左右的降水区,而在7和8月1 mm/d的降水区域基本覆盖了除高原西部以外的整个高原,其中高原中部地区出现降水率近3mm/d的大值区。月降水距平的时间演变表明,高原降水偏少月份要多于偏多月份。
刘鹏傅云飞冯沙曹爱琴杨元建李天奕自勇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雨量计降水率青藏高原
基于TRMM卫星资料揭示的亚洲季风区夏季降水日变化被引量:30
2012年
利用1998~2008年间热带测雨卫星TRMM 3B42降水率资料,从气候学角度揭示了亚洲季风区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基于降水量日变化振幅和位相的空间分布,分析了地形对日变化的影响以及位相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降水日变化振幅和位相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亚洲大部分陆地及海岸带、印度尼西亚群岛及其附近洋面降水日变化显著,其相对振幅大都在40%以上.其中海岸带的陆面(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南半岛沿岸)和孟加拉湾西北部的洋面上,降水最大值至少是日平均值的两倍.尽管热带陆面上降水日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极大值一般出现午后至傍晚(15~18时),但印度半岛中南部和中南半岛中部地区的峰值位相却推迟到21~00时.在西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上,降水的日变化较弱,其相对振幅低于40%,相应的峰值位相出现在午夜至早晨(00~06时).可是,在南海、孟加拉湾北部和阿拉伯海东部这三个洋面上,降水峰值却出现白天(09~15时).南亚和东亚一些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峰值位相还具有明显的经向传播.在印度中东部地区,同时存在自北(25°N附近)向南和自南(最南端陆面)向北的位相传播,二者均到达中部地区而结束.沿着我国东部和加里曼丹岛所在经度带,前者位相从海洋(南海北部)向内陆(华南)传播,而后者从陆地(加里曼丹岛屿)向外海传播,显示出海岸带型日变化规律.孟加拉湾海域降水日变化位相具有纬向传播特征,极大降水区于凌晨起源于印度半岛东岸的海陆交界处,其后向东传播,于18时到达孟加拉湾东岸,最后深入中南半岛.
毛江玉吴国雄
关键词:TRMM亚洲季风区夏季降水日变化
解决格点大气环流模式极点问题的一种方法
2010年
以球面正压浅水方程显式能量守恒格式的设计为例,在不失动力学方程物理意义的情况下,给出南北极网格点上速度的表达式,以及其预报方程的差分格式.克服数学意义上的极点奇异问题,直接预报极点速度.数值试验表明,此方法简单易行,能合理描述极点速度及其变化.
史湘军王斌季仲贞
关键词:大气模式奇点
东亚地区硝酸盐湿沉降的数值模拟
利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AMS-CMAQ),模拟了2005年东亚地区降水和硝酸盐湿沉降的时空分布。模拟结果显示:1月份湿沉降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和日本海,最大值出现在云南、广西、贵州及日本松江附近海面,可达6...
朱凌云张美根高丽洁安炜胡良温
关键词:硝酸盐湿沉降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两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辐射能量收支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格点大气环流模式(GAMIL)1.0版设计了两组数值模拟实验来研究两种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辐射能量收支的影响。这两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分别是:Zhang and McFarlance/Hack方案(简称ZM)和Tiedtke/Nordeng方案(简称TN)。对应的数值模拟实验分别取名为EX_ZM和EX_TN。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对流过程中,EX_ZM允许深对流和浅对流同时发生,因此两种对流同时在模式低层消耗了更多的水汽,释放了更多的潜热,引起了更大的增温;EX_TN每次只允许一种对流发生,也就避免了不同类型的对流在同一层同时消耗水汽的现象。因此对流过后,EX_ZM的环境空气相对湿度较小,而EX_TN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有利于低云云量的生成和大尺度的凝结,因此EX_TN模拟的低云云量偏多,低层的云水含量偏高,模式低层的云光学厚度偏大,这就使得EX_TN中更多的太阳短波辐射通量被云反射掉,严重低估了模式对短波波段的辐射通量的模拟。此外,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通过改变云的长波发射率和降水,进而影响了模式对长波波段的辐射通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模拟。
李立娟王斌
关键词:对流参数化方案云量云光学厚度
TRMM卫星升轨对热带地区气候尺度降水探测的影响
2013年
1997年发射升空的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简称TRMM)距今已经稳定运行十余年,其上搭载的首部星载主动式测雨雷达(precipitation radar,简称PR)收集了多年高信度的降水探测资料,这些资料现已被广泛应朋于全球气候和水文等研究领域.然而,为延长TRMM卫星使用年限,2001年8月TRMM卫星轨道高度由350km被渊升至402.5km,这使得PR观测参数发生变化,直接影响PR数据的时间一致性.因此,
刘显通傅云飞刘奇
关键词:TRMM卫星热带测雨卫星地区气候RADAR测雨雷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