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202403)

作品数:8 被引量:135H指数:5
相关作者:鲁新便彭小龙杨敏崔文彬刘学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油藏
  • 6篇缝洞
  • 4篇盐岩
  • 4篇油田
  • 4篇塔河油田
  • 4篇碳酸盐岩
  • 4篇缝洞型
  • 4篇缝洞型油藏
  • 4篇奥陶系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模式
  • 2篇塔河油田奥陶...
  • 2篇裂缝
  • 2篇井组
  • 2篇缝洞储层
  • 2篇奥陶系油藏
  • 2篇储层
  • 1篇岩溶

机构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化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作者

  • 3篇彭小龙
  • 3篇杨敏
  • 3篇鲁新便
  • 2篇刘学利
  • 2篇窦之林
  • 2篇崔文彬
  • 1篇李峰
  • 1篇易斌
  • 1篇杜志敏
  • 1篇戚志林
  • 1篇付玉
  • 1篇牛玉静
  • 1篇鲁新便
  • 1篇康志宏
  • 1篇赵敏
  • 1篇龙旭
  • 1篇王高旺
  • 1篇薜师团
  • 1篇陈昭晖
  • 1篇王建峰

传媒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动态连通性分析被引量:30
2011年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大型碳酸盐岩裂缝和岩溶缝洞型油藏。油藏的储渗空间主要为规模不同的溶洞、裂缝带、溶蚀孔隙和微裂缝。油藏开发实践证实,油藏呈现出多缝洞系统、多压力系统、多个渗流单元的特征。针对储集层复杂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动态信息分析油藏缝系统与洞系统之间连通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生产干扰分析法、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和示踪剂法等),并结合塔河油田实际资料,进行了流动单元初步划分和分析。
易斌崔文彬鲁新便杨敏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建模方法技术研究——以塔河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为例被引量:35
2012年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与碎屑岩油藏及其它裂缝孔隙型的碳酸盐岩油藏有本质区别,溶洞、裂缝、溶蚀孔隙3种孔隙类型共存,使得传统的碎屑岩油藏建模理论、方法面临挑战。该文提出了以缝洞单元为基础的缝洞型油藏"5步法"建模技术,即建立溶洞分布模型、裂缝离散分布模型、溶洞物性参数模型、裂缝参数模型和缝洞连通体模型。地质模型描述和刻画缝洞体三维形态展布、属性分布,为开发该类油藏提供了理论基础。
鲁新便赵敏胡向阳金意志
关键词:缝洞单元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奥陶系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TK440井组注水压锥地质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致密灰岩中的缝洞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为由天然裂缝和酸压裂缝沟通的一个或多个大型管道状洞穴构成的复杂系统。塔河油田四区TK440,TK449H和TK424C井等3口相互连通的油井见水直至水淹的开发过程表明产油层存在多个不同的边底水侵入通道,并不遵循由低到高逐渐见水的常规特征。在3口油井水淹之后,通过低部位的TK440井探索性注水使高部位TK424C井含水下降,而TK449H则变成不产水,使两口井的油产量明显提高。根据注水过程中的油水关系变化研究,提出TK440井组的储层概念模式和全新的注水压锥模式,即低部位注水可能实现对高部位水淹井从原水侵相反方向上补充剩余油体能量,导致高部位水淹井含水下降起到压制水锥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作用。
陆正元杨敏窦之林鲁新便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质模式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TK461井组油水分布概念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塔河油田奥陶系致密碳酸盐岩缝洞油藏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天然裂缝和酸压裂缝沟通大型管道状洞穴构成的复杂系统。塔河油田四区TK461,TK435,TK455和TK432等4口相互连通的油井见水开发过程表明存在多个不同的边底水侵入通道;并不遵循由低到高逐渐见水的常规开发见水规律。实践表明在低部位的TK461井探索性注水使高部位TK432井的含水下降,高部位TK435变成不产水,而高部位不产水的TK455井的油产量明显提高。根据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关系变化,建立了TK461井组的储层油水分布概念模式,指出了低部位注水可以增加高部位油井产量,同时可能实现对高部位高含水井从原水侵相反方向上补充剩余油体能量来减缓水体侵入,起到压制水锥增加产油量的效果。
杨敏陆正元窦之林鲁新便李峰
关键词:油层注水油水分布地质模式缝洞储层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流动模型的选择方法被引量:7
2009年
由于缝洞型油藏储集类型较为复杂,选择流动模型时具有随意性,使得选用的流动模型不合理,不能反映油藏的流动规律。为此,提出了根据储集体类型、特征尺度和组合关系建立流动模型的方法:①按特征尺度和分布密度将储集空间分为连续介质和不连续介质,微小的裂缝、溶洞和基岩中的孔隙为连续介质,大尺度裂缝和大尺度溶洞为不连续介质;②确定连续介质的种类,并分析不同连续介质间的窜流是否具有方向性,从而确定多重介质的介质重数;③大尺度裂缝和溶洞若被充填,运动方程采用达西定律,未被充填则采用Navier-Stokes方程。将该方案用于塔河缝洞型油藏,成功模拟了大尺度裂缝和溶洞内的产水规律。
王建峰彭小龙王高旺薜师团
关键词:裂缝溶洞渗流
缝洞型油藏阶梯状产水规律的机理模式被引量:2
2009年
阶梯状产水规律指油气藏或油气井的含水率随着时间的关系曲线呈阶梯状不断上升,这种形态的含水率变化在缝洞型油藏中非常普遍。由于含水率上升存在跃变,导致油井的产水规律很难进行预测。本文对阶梯状产水规律进行了研究,归纳并分析了三种产水模式,即多层非均质油藏边水推进模式,高窜流系数的双重介质系统中介质间的油水置换模式和流动区域边界局部高点储水模式,同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模式的产水规律进行了论证。基于缝洞型油藏所提出的这些产水模式为缝洞型油藏产水规律进行预测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彭小龙戚志林刘学利付玉
关键词:阶梯状含水率裂缝油藏
大尺度溶洞裂缝型油藏试井新模型被引量:30
2008年
针对常规试井模型解释结果与大尺度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不相符问题,以一个缝洞和两个缝洞为例,建立了拟稳态条件下的流动方程,采用Laplace变换和逆变换,得到实空间的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单个缝洞与封闭均质油藏中一口油井条件下拟稳态流动阶段的试井曲线相同;两个缝洞条件下压力导数曲线在早期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在双对数图版上,压力-时间双对数曲线在早期和晚期都表现为斜率为1的直线段,早期末出现了与常规双重介质模型相似的凹形曲线段,晚期没有水平直线段。将模型用于塔河某缝洞单元做试井分析,解释结果与地质模型一致。
彭小龙杜志敏刘学利陈昭晖
关键词:大尺度试井解释拟稳态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油藏溶洞储集体成因及演化被引量:26
2011年
古岩溶作用形成的溶洞、溶孔、裂缝构成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的重要储集体,控制油气分布。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发育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早期岩溶作用的改造,通过对塔河油田岩溶作用演化及发育期次的研究,认为O3s尖灭线以北为海西早期岩溶及加里东期岩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南区域主要为加里东期岩溶发育区。利用岩心、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将塔河油田溶洞储集体从成因上划分为侵蚀型溶洞、异地沉积物充填型、原地沉积物充填型、塌陷型溶洞4种类型。结合塔河油田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建立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型储层的纵向分布模式和平面分布模式。
牛玉静康志宏龙旭崔文彬
关键词:岩溶作用碳酸盐岩奥陶系塔河油田塌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