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719802)

作品数:13 被引量:120H指数:6
相关作者:詹良通陈云敏薛强万勇林伟岸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填埋
  • 5篇垃圾
  • 4篇填埋场
  • 3篇土工膜
  • 3篇模型试验
  • 3篇垃圾填埋
  • 2篇生活垃圾
  • 2篇土工
  • 2篇稳定性
  • 2篇斜坡
  • 2篇垃圾填埋场
  • 2篇降解
  • 2篇GCL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含量
  • 1篇脂肪酸
  • 1篇溶质
  • 1篇入渗
  • 1篇上限法
  • 1篇渗流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武汉环境投资...

作者

  • 8篇陈云敏
  • 8篇詹良通
  • 3篇张宏伟
  • 3篇万勇
  • 3篇薛强
  • 3篇林伟岸
  • 3篇刘磊
  • 2篇赵颖
  • 2篇兰吉武
  • 2篇徐辉
  • 2篇张乾
  • 1篇吕国庆
  • 1篇李育超
  • 1篇穆青翼
  • 1篇陈亿军
  • 1篇邓林恒
  • 1篇朱斌
  • 1篇曾刚
  • 1篇王顺玉
  • 1篇赵立业

传媒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岩土力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Scienc...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黏土力学特性与微观机制研究被引量:43
2015年
针对干湿循环作用下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压实黏土防渗结构损伤等问题,系统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下(室内模拟填埋场气候环境)压实黏土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从微观层次揭示了压实黏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变形特性和强度衰减内在本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压实黏土初始变形段区间割线模量增加,末段区间割线模量大幅度降低,变化幅度随初始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压实黏土剪切强度呈减小趋势,但减小幅度随初始压实度和围压的增加而减小。经过3次干湿循环后,压实黏土发生不可逆的体积收缩,体积收缩比例随压实度的增加而减小,低压实黏土和高压实黏土的体积收缩20.5%和11.5%。同时,低压实黏土和高压实黏土的大孔体积增加25.7%和53.9%,微裂隙体积增加3.1%和41.7%,增加幅度随初始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加。压实黏土不可逆的体积收缩致使土体更加密实,从而导致压实黏土初始切线模量和强度增加。同时,大孔体积增多和微裂隙的发育,导致压实黏土剪切强度和末端切线模量降低,干湿循环对不同压实度黏土力学特性影响是二者的综合表现。
万勇薛强吴彦赵立业
关键词:干湿循环力学特性孔径分布
土工膜/GCL界面剪切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土工复合膨润土垫(GCL)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良好的防渗隔气功能以及抗张拉的能力使其与HDPE土工膜(GM)的联合使用在填埋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GM/GCL界面较低的剪切强度易导致填埋场衬垫系统等失稳。利用大尺寸界面直剪仪进行三种不同土工膜与GCL界面的剪切试验,重点研究GCL不同加载水化顺序对膨润土挤出及界面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燥状态下,粗糙土工膜/GCL界面的峰值强度较大于光滑土工膜/GCL界面的峰值强度,但粗糙土工膜/GCL界面表现出强烈的应变软化特性,其残余强度接近于光滑土工膜/GCL界面的强度;不同加载水化顺序是影响膨润土挤出的重要因素,并严重影响界面剪切强度;膨润土挤出造成粗糙土工膜/GCL界面的峰值摩擦角降低3.5°,大位移摩擦角降低7.6°,接近光滑土工膜/GCL界面的摩擦角。
张宏伟林伟岸詹良通陈云敏
关键词:土工膜剪切强度
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稳定性统一分析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探讨不同界面形式下有限长与无限长填埋场边坡封顶覆盖系统稳定特性,通过模型试验确定了不同边坡长度下界面分别为土工膜和三维网时封场覆盖系统的破坏模式与失稳坡度。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覆盖系统的许可破坏模式及其速度场,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建立了考虑界面强弱特性以及坡长有限与无限形式的覆盖系统稳定性统一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试验结果对该理论进行验证。运用文中提出的理论模型对新型环保的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生态污泥腾发覆盖技术(EST)中防护基材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层失稳时,滑移面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平行于坡面的直线,下段为位于覆盖层内部近似为与坡面成一定夹角的直线;减小边坡长度能使覆盖系统稳定特性提高,但减小覆盖层厚度对覆盖系统稳定的增减影响与界面强弱形式有关;覆盖系统稳定特性主要由界面抗剪强度控制,增加基材强度并不能大幅度提升覆盖系统稳定特性,且增加界面黏聚力对覆盖系统稳定贡献明显优于增加界面摩擦系数。
万勇薛强陈亿军张乾赵颖刘磊
关键词:填埋场模型试验极限分析上限法
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安全监测指标及警戒值被引量:7
2012年
随着垃圾的产量和填埋量迅速增加,垃圾堆体的稳定问题日益突出,填埋场运行中安全监测显得十分重要。针对某大型垃圾填埋场失稳事件,对该填埋场堆体边坡开展了近2年的监测,获得了各种气象条件下渗滤液水位、地表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深层侧向变形等监测数据,特别是2008年6月强降雨期间垃圾堆体边坡局部失稳和2009年2月污泥坑周边堆体滑移过程中完整、全面的监测数据。基于监测数据,并结合实际降雨条件、填埋场运行状况,对填埋场失稳的内在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渗滤液水位过高是导致堆体边坡失稳的主要内因,水平位移速率是填埋场边坡稳定状态最为敏感的指标。最后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垃圾填埋场稳定安全监测关键指标及警戒值,为今后垃圾填埋场的现场监测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詹良通罗小勇陈云敏李智勤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
Comparison of settlement behaviors of high-food-waste-content(HFWC) and low-food-waste-content(LFWC) MSWs and assessment of their prediction models
2019年
Settlement behaviors of high-food-waste-content(HFWC) and low-food-waste-content(LFWC) municipal solid wastes(MSWs) respectively from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compared based on a great number of experimental datasets from references. Fresh HFWC-MSW generally has larger primary compression ratio compared to fresh LFWC-MSW, due to the release of a large amount of intra-particle water contained in food waste under additional stresses. The slopes of strain-logarithmic time curves with respect to the three secondary compression phases are characterized as "slightsteep-slight" for LFWC-MSWand "moderate-moderate-slight" for HFWC-MSW.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first two phases of the secondary compression in strain-logarithmic time curves for HFWC-MSW. The entropy method was built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and applicability of nine published settlement models based on the settlement datasets of four large-scale experiments. The computational simplicity, the fitting performance, 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parametric stability were taken as the four criterions in the entropy metho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models proposed by Sowers et al.(1973)and Gourc et al.(2010) are recommended for predicting settlement at LFWC-MSW landfills, while the hyperbolic model and the Chen et al.(2010) model are recommended for HFWC-MSW landfills.
XU HuiQIU HaoLeiZHU GuangZHAN LiangTongZHANG ZhenYingXU XiaoBingCHEN YunMinWANG YuZe
考虑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影响的填埋城市固废厌氧降解模型被引量:9
2015年
建立了描述填埋城市固体废弃物降解过程和行为的2阶段厌氧降解机理模型.模型考虑了含水率、挥发性脂肪酸(VFA)和p H值等主要环境因素的作用.为了适用于不同渗滤液酸化水平下的降解,单独考虑了p H值和分子态VFA对甲烷菌繁殖的影响.建立了气相高CO2分压下的渗滤液p H值计算方程,并给出了降解环境中CO2分压的计算方法.通过对一固废降解试验的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采用所建立的p H值计算方程揭示了填埋环境下高CO2分压对渗滤液p H值影响显著,渗滤液p H值与VFA间缺乏不同酸化水平下的一致对应关系和高酸化水平下p H值对VFA浓度变化不敏感、分子态VFA抑制作用明显等规律.
郭汝阳陈云敏李育超詹良通Beaven R P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降解模型PH值
生活垃圾降解过程中固有渗透率变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固有渗透率是预测垃圾填埋场内气体分布和流动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生物降解和荷载对生活垃圾的孔隙结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库区长期运行过程中进一步影响了垃圾的固有渗透率的变化。开展了200mm、500mm及2000mm三种尺度的固有渗透率试验。结果表明:固有渗透率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幅度超过了一个数量级。构建了固有渗透率和孔隙度之间的协同表征模型,幂函数模型适用于新鲜垃圾和陈腐垃圾,K-C模型只适用于陈腐垃圾。以上成果为垃圾填埋场固有渗透率演化过程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曾刚刘磊熊辉田宇万勇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孔隙度降解
填埋垃圾渗透特性室内外测试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以苏州市七子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填埋垃圾渗透系数现场和室内测定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填埋体中抽水井抽水影响半径为25~33m,单井产流量为14.4~26.9m3/d,15.5~17.5m埋深范围内垃圾渗透系数介于2.4×10-6~5.5×10-6 m/s之间;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有效应力是影响填埋垃圾渗透系数的关键因素,2.5~17.5m埋深范围内垃圾渗透系数介于1.4×10-7~5.5×10-6 m/s之间;上述2种试验结果均表明,垃圾渗透系数随埋深的增大呈显著减小趋势;由于垃圾堆体中各向异性和优势流现象的存在,相同深度渗透系数现场与室内测试结果比值为15~25.建议在高渗滤液水位的填埋场进行竖井降水方案和导排系统的设计时,在选择合理的竖井结构的同时,考虑填埋垃圾渗透性能的特征.
詹良通徐辉兰吉武刘钊陈云敏
关键词:垃圾抽水试验现场测试
土工膜/土工织物界面大型斜坡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复合衬垫系统广泛应用于垃圾卫生填埋场,是防止渗沥液污染物渗漏扩散的重要屏障。在垃圾重力及沉降作用下易造成斜坡上复合衬垫系统拉伸破坏或沿其界面产生滑移而失稳。目前,由于缺乏对复合衬垫系统内部剪力传递机理的认识,仍难完全解决以上两大岩土工程问题。因此,设计并采用复合衬垫系统大型斜坡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其内部剪力传递机理的研究。该装置通过砂袋加载模拟填埋过程,采用手拉葫芦为核心的滑移控制系统再现了土工膜/土工织物界面的渐进累积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当外部剪力小于峰值强度时,界面不会进入残余状态,上覆的土工合成材料锚固端的拉力也非常小;但当外部剪力超过界面峰值强度时,界面就会逐渐进入残余状态,并最终达到残余强度。同时,薄弱界面上覆的土工合成材料锚固端的拉力也显著增加,严重时甚至被完全拉断。
林伟岸张宏伟詹良通陈云敏
浓缩液回灌对垃圾填埋体水位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成都长安填埋场渗滤液反渗透处理工艺日产260t浓缩液,拟在填埋场进行回灌处理,回灌工程实施前需评估回灌工程对垃圾填埋体稳定性的影响。在该填埋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结果的基础上,利用GMS软件开展了垃圾填埋体非饱和-饱和三维渗流分析,模拟和预测了浓缩液回灌前后填埋体内渗滤液水位变化。基于渗流分析结果,利用Slope/W软件分析了浓缩液回灌对垃圾填埋体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回灌工程安全稳定控制措施。分析表明,现状水位条件下垃圾填埋体恰能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现状水位线即为安全控制水位;若直接实施浓缩液回灌,全场渗滤液水位明显上升,垃圾填埋体稳定安全系数明显降低,不能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如果预先将全场水位降低3m后再实施回灌,回灌后水位低于现状水位,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在该填埋场布设45口抽排竖井,预计实施渗滤液抽排3个月后可将全场水位降低3m,满足浓缩液回灌工程稳定安全控制要求。
詹良通兰吉武邓林恒吕国庆陈云敏
关键词:浓缩液回灌填埋体水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