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2]98)
作品数:
2
被引量:7
H指数:1
相关作者:
陈晓
林华娟
路垚
姜沛宏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生物学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毒素中毒
1篇
毒性
1篇
雪卡毒素
1篇
雪卡毒素中毒
1篇
中毒
1篇
水产
1篇
水产品
1篇
水产品安全
1篇
天然毒素
1篇
淋巴
1篇
淋巴液
1篇
麻痹性贝毒
1篇
河豚
1篇
河豚中毒
1篇
贝类
1篇
PSP
机构
2篇
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
2篇
林华娟
2篇
陈晓
1篇
姜沛宏
1篇
路垚
传媒
1篇
中国水产科学
1篇
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2篇
2013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广东省由天然毒素导致的水产安全问题分析
被引量:7
2013年
分析广东省近30 a来水产品安全问题尤其是由天然毒素导致水产品中毒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近30 a来广东省共发生水产品中毒事件292起,其中天然毒素、鱼胆和其他因素导致的食物中毒起数比例分别为80%、14%和6%。天然毒素中毒最为突出,另外其中毒频率在不同时期总体呈现V字形变化。1980~1985年期间天然毒素中毒起数高达72起,随后中毒事件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5年后又开始出现反弹上升趋势。1980~1985年期间,河豚和贝类中毒人数比例分别为96%和4%,未出现深海珊瑚鱼中毒。但是从1995年开始贝类和深海珊瑚鱼中毒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到了2005~2011年期间,河豚、贝类和深海珊瑚礁鱼的中毒人数比例分别为16.7%、43.8%和38.3%,贝类和深海珊瑚礁鱼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春季和秋季是河豚中毒相对集中季节,而贝类中毒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3~5月)。由此可见有必要加快对天然毒素导致的水产品安全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
林华娟
陈晓
路垚
关键词:
水产品安全
河豚中毒
雪卡毒素中毒
不同技术处理的钝齿短浆蟹淋巴液中和麻痹性贝毒毒性的效果
2013年
钝齿短浆蟹(Thalamita crenata)淋巴液可以中和麻痹性贝毒(PSP)的毒性,这个信息为PSP的降毒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但是淋巴液处理方法是否对其毒性中和效果有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小鼠腹腔注射法,以淋巴液的PSP毒性中和效果为指标,探讨抗凝剂、提取方法和冻存条件等淋巴液处理方法对其PSP毒性中和效果的影响,为蟹淋巴液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抗凝剂对淋巴液的PSP毒性中和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EDTA抗凝剂对淋巴液的PSP毒性中和效果最好,相对于对照组(小鼠致死时间在5min左右),PSP—EDTA.淋巴液组的小鼠均存活。低浓度EDTA(5mmol/L)~可起到抗凝作用并保持淋巴液较好的PSP毒性中和效果,EDTA浓度过高反而对PSP毒性中和效果产生抑制作用。在低浓度EDTA条件下,针头抽取淋巴液的PSP毒性中和效果明显优于组织破碎法。EDTA浓度为5mmol/L时,在针头抽取淋巴液组中,67%的小鼠致死时间超过30min。相比之下,组织破碎提取的淋巴液组的小鼠致死时间均分布在8.1~24min。另外,蔗糖对淋巴液的冻存起到较好的抗冷冻保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淋巴液处理方法对其麻痹性贝毒毒性中和效果有较大影响。
陈晓
姜沛宏
林华娟
关键词:
淋巴液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