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Z-0806)
- 作品数:2 被引量:80H指数:2
- 相关作者:贺金生石岳马文红梁存柱马殷雷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被引量:52
- 2013年
- 草地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对于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的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发展畜牧业,但目前国内大尺度上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对中国草地131个采样点共计177个样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了中国草地不同区域和不同植被类型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分析了牧草品质与产草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气候和土壤因子对牧草品质格局的作用.研究显示:(1)在研究区域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的产草量较内蒙古草地高,主要是由于高寒草甸有较高的产草量.相比于内蒙古地区的草地,青藏高原草地的牧草具有高粗蛋白、高无氮浸出物、低粗纤维、低粗脂肪的特点,营养价值更高.(2)从植被型上来看,高寒草甸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都最高;从植被群系上来看,产草量最高的是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草甸和芨芨草(Achnatherums plendens)草原,牧草品质最好的则是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草甸和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3)大尺度上,气候和土壤因子首先通过改变植被类型而影响到牧草品质的格局,对于植物具体的生理过程虽然也有影响但并非造成大尺度牧草品质格局的主要原因;消除植被类型差异后,气候因子中仅年均温(MAT)对粗纤维有显著作用,而土壤因子对所有营养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反映土壤因子对牧草品质有着更直接的作用.(4)牧草的营养价值和产草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随着产草量的升高,牧草表现出粗纤维含量增加、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产草量较大时对营养元素的"稀释"现象.
- 石岳马殷雷马文红梁存柱赵新全方精云贺金生
- 关键词:温带草地高寒草地畜牧发展
-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和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主要双子叶植物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8
- 2012年
-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和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同属中国地带性的草地类型.然而,主导它们的环境因子有所不同.前者主要受生长季低温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干旱的影响.发育在这两类草地上的植物,在解剖特征上有何共性和差异,目前少有报道,但却是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和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71个样地65种双子叶植物叶片解剖特征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科、属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对干旱环境以及高寒环境的适应特征,探讨了叶片总厚度、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叶肉组织厚度、叶肉细胞密度、叶肉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等多个解剖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因子(生长季温度、降水)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草地植物的叶片解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除叶肉细胞密度外,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的叶片各组成部分厚度、叶肉细胞表面积和体积均大于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植物;(2)同一科属植物的叶片解剖特征在两地存在显著差异,并显示出与所有物种总体分析一致的规律;(3)在调查范围内,两地草本植物除叶肉细胞密度外,叶片各组成部分厚度以及叶肉细胞表面积、体积均显著大于木本植物;(4)叶片的各解剖指标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变化:叶片总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叶肉细胞厚度,叶肉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叶肉细胞密度与这些指标显著负相关;(5)总体上看,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草地植物叶片的解剖特征与生长季温度的关系比与生长季降水密切.因此,尽管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和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在外貌上有趋同性,但叶片解剖结构有着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进化及(或)环境的筛选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 马建静吉成均韩梅张婷芳闫雪东胡东曾辉贺金生
- 关键词:青藏高原草甸叶片解剖特征双子叶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