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7B04)

作品数:18 被引量:224H指数:8
相关作者:邓红于欣杨磊洪楠胡茂荣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9篇精神分裂症
  • 19篇分裂症
  • 10篇首发
  • 10篇精神分裂症患...
  • 9篇首发精神分裂...
  • 4篇首发精神分裂...
  • 3篇成像
  • 2篇一级亲属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张量成像
  • 2篇首次发病
  • 2篇同胞
  • 2篇皮质
  • 2篇自我效能
  • 2篇利培酮
  • 2篇弥散
  • 2篇弥散张量
  • 2篇弥散张量成像
  • 2篇内表型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北京大学第六...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省第六人...
  • 1篇成都市第四人...

作者

  • 5篇于欣
  • 5篇邓红
  • 4篇杨磊
  • 4篇洪楠
  • 3篇张倬秋
  • 3篇程章
  • 3篇李乐华
  • 3篇陈晋东
  • 3篇原岩波
  • 3篇赵靖平
  • 3篇陆峥
  • 3篇王煦
  • 3篇胡茂荣
  • 3篇赖云耀
  • 3篇韩雪
  • 3篇张洁
  • 2篇张涛
  • 2篇杨程青
  • 2篇骆艳丽
  • 2篇周茜

传媒

  • 4篇临床精神医学...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差异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社区中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家族史、药物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2014年6月-8月通过自制调查表对3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家族史、病前性格、受教育状况、年龄、发作类型和病程无性别差异(P<0.05);男性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24.92±8.22)岁,显著早于女性[(27.02±11.2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未婚者(115例,58.97%)显著多于女性(81例,4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服药完全依从者(127例,71.75%)多于男性(115例,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首发年龄,婚姻状况、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提示针对不同性别的患者应在预防、治疗及康复措施上有所区别。
岳速萍陈颖洪玲耿婷李海民张倬秋李水英张树森邓红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性别差异服药依从性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缓解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持续缓解的临床与认知预测因素。方法:4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1年,并在基线期采集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疾病症状以及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中文修订版(HVLT-R)、Stroop词色测验、彩色连线测验、词语流利测验中文版(VFT:VFL和VFC)评估认知功能;在治疗后4、8、12、24、36周和1年时随访,从第8周末至1年期间,历次访视PANSS量表8个核心条目评分均≤3分者被视为持续缓解(持续缓解组),其他患者视为病情波动(病情波动组)。结果:42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其中24例(57.1%)患者持续缓解;与病情波动组(18例)比较,持续缓解组具有未治疗精神病期(DUP)较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HVLT-R和VFC得分较高的特点(P〈0.05或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持续缓解的患者具有DUP短(OR:0.791,95%CI:0.629-0.995;P=0.003)、阴性症状分低(OR:0.775,95%CI:0.609-0.987;P=0.012)及阳性症状分高(OR:1.706,95%CI:1.040-2.800;P=0.004)是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DUP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
黄晶周福春姜涛周晶晶张梁王传跃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
3种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疗效的6个月随访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通过随访,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就其对于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UKU不良反应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服药态度量表(DAI)在基线和治疗6个月末对103例患者进行评估。结果:①6个月末,奥氮平组PANSS一般病理学量表总分较之阿立哌唑组显著降低(P<0.05),3种药物组PANSS阳性症状总分、PANSS阴性症状总分和PANSS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②6个月末3种药物组DAI、PSP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③利培酮组肌张力障碍及震颤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6.5%和20.6%。奥氮平组思睡/镇静、口干、便秘及体质量增加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相当,在改善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方面作用差别不明显。
黄楠陆峥盛建华刘娜张洁何磊英杨程青陈发展Goorah Deenoo BharathiAnisha Heeramun-Aubeeluck熊祥玉应颖薛振康郭珍骆艳丽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利培酮治疗一年达缓解前后血浆候选miRNAs的研究
目的微小RNA(miRNAs)主要是通过在转录后水平抑制翻译或是降解转录本从而发挥控制基因表达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疾病中都发现存在miRNAs的异常表达,包括精神分裂症。然而,对于抗精神病治疗前后外周血浆中的miRNAs的...
刘莎原岩波管丽丽韦晖程章韩雪杨磊蒲城城杨甫德陆峥邓红赵靖平于欣
文献传递
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健康同胞神经心理功能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神经心理功能差异。方法:采用范畴流利测验、连线测验(TMT)、数字符号编码测验和Stoop测验对在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健康同胞及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评。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所有神经心理测验成绩均差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健康同胞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除范畴流利测验外,其他神经心理测验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存在认知损害,语义流畅性功能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潜在内表型。
胡茂荣王娟李乐华陈晋东吴仁容赵靖平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同胞神经心理功能内表型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成都市青羊区358例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有自杀行为,分为有自杀行为组和无自杀行为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过自杀行为的占23.5%;有幻觉及妄想(OR=1.857,P<0.05)、服药不依从(OR=2.320,P<0.01)、照护者对疾病知识完全不了解(OR=2.816,P<0.05)是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高,患者有幻觉妄想症状及治疗不依从、患者照料者对该病不了解是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岳速萍邓红洪玲李海明陈颖李洪毅蔡清艳简薇王秀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运动协调功能与前额叶白质及皮质脊髓束完整性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中的运动协调功能与前额叶白质及皮质脊髓束各向异性比值(FA)的关系。方法:纳入4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6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两组研究对象均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评定神经系统软体征,并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组基线和半年后的临床症状。用感兴趣区测定的方法,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神经系统软体征中的运动协调领域分与前额叶白质及皮质脊髓束各层面(内囊、大脑脚、小脑中脚水平)FA值间的关系。结果:神经系统软体征中的运动协调领域分在患者组中与前额叶白质FA值呈正相关(r=0.35,P<0.05),在健康对照中则与小脑中脚水平皮质脊髓束FA值呈正相关(r=0.34,P<0.05)。将患者按半年后阴性症状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运动协调领域分与前额叶白质(r=0.68,P<0.05)呈正相关,与小脑中脚水平皮质脊髓束(r=-0.67,P<0.05)FA值呈负相关;低分组则与内囊FA值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半年后阴性症状高分组、低分组及正常人群中,运动协调功能相关的脑区分别为前额叶、内囊和小脑中脚层面的皮质脊髓束,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运动协调功能相关的脑区不同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
程章韩雪杨磊王煦陈楚侨于欣洪楠原岩波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弥散张量成像神经系统软体征
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认知评估工具连线测验、简单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WMS-III空间广度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64)对经利培酮治疗8周前后的8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显著差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5);经利培酮治疗8周后达到临床痊愈标准患者的神经心理测验成绩除WMS-III空间广度测验外,其它大部分测验测验成绩仍显著差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记忆、空间记忆、注意警觉和执行功能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利培酮治疗可部分改善认知缺陷,但精神症状达到临床痊愈的患者仍然存在多个领域认知缺陷,提示认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内表型。
胡茂荣陈晋东李乐华国效峰欧建军王娟赵靖平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开放管理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情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康复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124例开放管理模式病房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124例患者GSES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患者(25.68±0.64、28.67±5.21,P<0.01),MCMQ评分中面对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回避和屈服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低,应早期进行干预,积极探索应对指导策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而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张倬秋赖华周茜李水英段芬邓红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一般自我效能
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及独立样本未患病一级亲属的神经认知功能:横断面研究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比较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来自独立样本未患病一级亲属的神经认知功能特点。方法:用成组设计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纳入42例首次发作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24例来自不同于患者组的另一组患者的非患病一级亲属(高危组)以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被试对象,采用成套神经认知功能测验对学习和记忆、精细动作、信息处理速度以及执行功能4个领域进行全面评定,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学习和记忆、精细动作、信息处理速度领域以及执行功能的3个分领域(转换、词语流畅性、工作记忆)均有明显受损,受损效应值在0.63~1.54个标准差之间,而高危组仅在词语学习(ES=0.62)、数字符号(ES=1.05)、符号搜索(ES=1.18)、动物范畴流畅性测验(ES=0.80)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ES=0.68)中的部分认知功能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且差异小于患者组。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即存在广泛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且来自不同家族的未患病一级亲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所以推测神经认知功能可能是一组与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相关的生物学指标。
韩雪杨磊程章张涛原岩波于欣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