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303)

作品数:13 被引量:249H指数:9
相关作者:曹卫星朱艳刘小军陶洪斌王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玉米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遗传算法
  • 2篇知识模型
  • 2篇水稻
  • 2篇棉花
  • 2篇决策支持
  • 2篇决策支持系统
  • 2篇GIS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率
  • 1篇氮素吸收
  • 1篇调度
  • 1篇调度研究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冠层
  • 1篇遥感

机构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国家农业信息...
  • 2篇安泰科技股份...
  • 2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北京市土肥工...

作者

  • 7篇曹卫星
  • 6篇朱艳
  • 5篇刘小军
  • 2篇任守纲
  • 2篇汤亮
  • 2篇廖树华
  • 2篇徐焕良
  • 2篇曹静
  • 2篇赵传德
  • 2篇李存东
  • 2篇孙红春
  • 2篇王璞
  • 2篇郭银巧
  • 2篇陶洪斌
  • 1篇王绍华
  • 1篇孙焱鑫
  • 1篇张竹琴
  • 1篇赵春江
  • 1篇贺建德
  • 1篇甄若宏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模型和GIS的数字棉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7
2008年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棉花模型的综合模拟功能,提高其生产管理系统的机理性、数字化、可靠性和通用性水平,该研究运用软构件和参数化技术,决策支持与系统设计技术,结合GIS空间技术,充分发挥模拟模型的动态预测功能、GIS的空间信息管理功能、知识模型的管理决策功能,最终建立了基于数字模型和模拟分析的网络化数字棉作栽培管理决策系统,该系统以品种、气候、土壤、生产条件等数据作为基本输入,可为农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等不同用户提供棉作区划、方案设计、模拟预测、实时调控、生产分析等棉花生产管理服务。系统的实现为棉花生产系统的数字化设计、精确化预测、动态化管理和网络化控制提供了支持。
郭银巧赵传德刘小军姜晓剑曹卫星朱艳李存东孙红春
关键词:棉花GIS生长模拟模型决策支持系统
棉花地上部形态建成的光温模型被引量:8
2009年
以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同类相似性"原理,借助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光温生态因子对棉花叶片长、宽,叶柄长、粗,主茎节间长、粗,果节长、粗,蕾铃高、直径等形态指标的影响,量化温、光因子与棉花各器官形态建成的关系,构建了基于GDD(growing degree day)和Logistic方程的棉花形态建成光温模型。利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棉花主茎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叶柄长度、主茎节间的长度和粗度、果枝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叶柄长度、果节的长度和粗度、蕾铃高度和直径的RMSE值分别为0.48、0.65、0.53、0.09、0.02、0.55、0.28、0.23、0.14、0.17、0.20和0.11cm。显示棉花器官形态指标的模拟值与检验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描述性。
郭银巧赵传德朱艳李存东孙红春曹卫星
关键词:棉花
基于模型和WebGIS数字农作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6
2009年
基于系统用户需求及现有农作模型特点,研究GIS技术与农作模型集成的机制与方法,提出了"XML技术+自定义地图引擎"的技术思路,设计了合理的系统体系结构。运用软构件技术,基于B/S(Browser/Server)的分布式网络技术,以WebGIS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基于模型和WebGIS的数字农作支持系统(MGDFSS)。该系统实现了基本地图操作、农作空间信息管理、作物生态区划、种植制度设计、栽培方案设计、生长模拟预测、管理策略分析、生长监测与调控、精准农作处方、生产力分析、专家咨询以及系统维护等综合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可显著提升农作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表达与信息化管理,促进数字农作技术的发展。
黄芬刘小军朱艳汤亮叶宏宝曹静曹卫星
关键词:WEBGIS系统集成
层次式本体模型的领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本体是研究客观事物的系统化表达,即研究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在知识工程中,主要研究如何描述知识更加准确,使其更加贴近知识的本来面目。本文提出层次式本体模型,按照知识的通用程度,将本体划分为建模元数据层、顶层本体层和子领域本体层,各层的元素之间具有清晰的、明确的语义关系,从而具有更加丰富和强大的知识表达和建模能力。在领域工程中,层次式本体模型可以用于领域知识建模,并在领域分析和领域设计之间建立规则联系。本文以MES领域为背景,应用上述方法作研究。
任守纲徐焕良刘小军曹卫星
关键词:本体MES
基于知识模型和PDA的精确农作系统设计及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作物生产管理的便携式和数字化。该研究基于课题组已有的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结合嵌入式GIS和GPS技术,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和PDA开发技术,在Microsoft VS.NET2003环境下构建了基于知识模型和PDA的精确农作系统。系统不仅实现了水稻、小麦、油菜、棉花4大作物的播前(移栽前)栽培方案、适宜指标动态设计,实时调控等功能,还具有地图操作、定位导航、空间数据采集以及信息管理等功能。系统于2007年在江苏省吴江市的水稻生产区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精确管理田块平均产量达9196.9kg/hm2,与常规管理田块相比,增产幅度达7.43%,并减少了氮肥投入7.5kg/hm2,表现出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系统的建立为农作物精确管理提供了新的服务载体,同时大大提高了精确农作技术的实用性。
刘小军邱小雷孙传范曹卫星朱艳吴福官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知识模型
基于模型和GIS的水稻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为实现水稻生产过程的精确化管理,以水稻精确管理知识模型为管理决策的智能依托,以GIS为空间数据管理平台,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软构件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模型和GIS的水稻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具有基本地图操作、信息管理、栽培方案设计、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管理、适宜生长指标设计、因苗实时调控、专家咨询以及系统帮助等功能。系统在江苏和浙江部分水稻生产区的应用结果表明,精确管理田块平均产量达10464.8kg/hm2,较常规管理田块增产12·53%,减少氮肥投入31.5kg/hm2。系统的建立为水稻生产全过程变量管理处方的生成提供了模型化和系统化的决策工具,也为其他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框架。
刘小军曹静汤亮曹卫星朱艳
关键词:水稻精确管理知识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0
2008年
2006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布置了青贮玉米肥料效应试验,研究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当地青贮玉米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采用"3414"部分实施设计,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施用氮肥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要显著大于磷、钾肥的效应。处理6(N2P0K2)的纯收入和产投比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分别达到10446.4元/hm2和14.4。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处理是处理5(N3P2K2),蛋白质含量为9.93%。合理施肥能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增加氮肥用量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改善青贮玉米的品质。综合试验结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北京市顺义区青贮玉米生产体系的氮、钾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80kg/hm2和180kg/hm2,在该地区不建议施用磷肥。
魏荔张怀文孙义祥贺建德陈新平
关键词:青贮玉米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华北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析被引量:47
2008年
在对DSSAT4.0中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气象站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土壤数据展开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年一季的生产条件下,华北平原各地区玉米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为13.53~22.56t/hm2;各地区玉米产量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播期范围内均呈随播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对这一趋势和各气象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在华北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平均日辐射量,而华北中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的温度。华北平原自北向南,优化播期呈逐渐推迟的趋势:北部怀来地区5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北京、乐亭和天津地区以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产量最高;中南部以6月中上旬播种(夏播)较适宜。
戴明宏陶洪斌廖树华王利纳王璞
关键词:CERES-MAIZE春玉米华北平原播期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夏玉米群体长势监测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试验采用均匀设计,在大田条件下固定数码相机高度垂直拍摄夏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的群体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玉米地面覆盖度,建立覆盖度与人工测得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DMA)的回归关系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适用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地面覆盖度与LAI和DMA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46和0.935,在叶面积估算模型中引入密度因素后模型的精确性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表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估测夏玉米群体长势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李荣春陶洪斌张竹琴王璞廖树华
关键词: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
不同密度处理下玉米根系干重空间分布动态的研究被引量:33
2007年
采用根钻挖掘法对不同密度处理下玉米根系干重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下,各取样点0~100cm土层内根系干重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灌浆期前后。在1/2行距处随着密度的增加,根系干重呈增加趋势变化;在1/2株距处,中密和高密处理差异较小,但显著大于低密。在1/4行距处,根系干重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根系达到干重最大值后的下降过程均以高密处理的下降速度最快。不同取样点根系干重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情况为在大喇叭口期以前,根系干重最大值出现在10~20cm的土层内,而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根系干重迅速下降;大喇叭口期以后根系干重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呈负指数曲线趋势变化。密度对不同取样点根系干重影响主要表现在0~40cm土层内1/2行距处拔节期各密度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小喇叭口期到灌浆期表现为高密>中密>低密;成熟期表现为中密>高密>低密。1/4行距处大喇叭口期以前各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从吐丝期到成熟期,中密和低密处理各土层的根重差异不明显,但均较高密处理的大。1/2株距处在大口期以前中密处理和高密处理各土层的根重无明显差异,但均较低密处理高,吐丝期以后各土层的根重则以中密处理最大,高密次之,低密最小。
管建慧郭新宇刘洋刘克礼王纪华郭小东
关键词:玉米根系分布种植密度干物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