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04EFN217100394)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覃雪波马成学刘曼红黄璞袆张新刚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自然博物馆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安邦河湿地
  • 8篇植物
  • 8篇浮游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群落
  • 2篇夏季
  • 2篇寒区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 1篇多样性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态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三江平原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监测
  • 1篇生物量
  • 1篇水质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物量

机构

  • 9篇天津自然博物...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9篇覃雪波
  • 4篇刘曼红
  • 4篇马成学
  • 3篇黄璞袆
  • 1篇张新刚

传媒

  • 2篇南方水产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河北渔业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上海科技馆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灰色关联的寒区湿地春夏季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因子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根据夏季(2005年7月)和春季(2006年5月)对寒区湿地——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数量及其环境因子的调查,为寒区湿地管理及以后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共采到浮游植物8门92种,其中春季37种,夏季82种,数量变化呈现夏季高于春季,上游高于下游,边缘区高于核心区。环境因子除了透明度(diaphaneity,D)和pH值外,水温(water temperature,WT)、可溶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磷酸盐(PO4-P,P)及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都呈现明显时空规律性变化。差异度结果显示2季节P的差异度最大。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的关联度在2季节均是最大。由此表明对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数量影响最大的是P,因此,控制外源性的P输入对于维持安邦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覃雪波
关键词:环境因子灰关联分析安邦河湿地寒区春夏季
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春季初步调查被引量:4
2008年
2006年5月对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采到浮游植物37种,其中绿藻9种,蓝藻5种,硅藻14种,其他9种。浮游植物数量年平均为95.26×104ind./L(个/L),生物量为2.22 mg/L。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变化为上游高于下游,边缘区高于核心区,与地理位置相关。
覃雪波
关键词: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生物量
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现状分析
2008年
对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空间变化趋势相似,均为上游高于下游,边缘区高于核心区。经方差分析表明,种数、数量和生物量在季节间以及站位间都差异显著(P<0.001),与季节水温变化和站位营养盐差异相关。
覃雪波马成学黄璞衤韦刘曼红于洪贤
关键词:浮游植物安邦河湿地
安邦河湿地夏季浮游植物集群划分被引量:3
2007年
2005年夏季对安邦河湿地进行浮游植物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其组成、分布、群落进行了研究。共采到浮游植物7门82种,其中绿藻44种,蓝藻19种,硅藻12种,其它7种;浮游植物数量为268.45×104ind.L-1,优势种共6种,其中蓝藻3种,硅藻2种,绿藻1种。多元分析表明,夏季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可划分为3个集群:核心区的四角盘星藻Pediastrungolaum tetras集群(PPP)、沿岸的鱼腥藻Anabaena sp.-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集群(AMC)和莲花池的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集群(MMM)。各集群的指示种反映了各集群营养水平的差异,与各站位的地理位置相关。
覃雪波黄璞袆刘曼红马成学于洪贤
关键词:浮游植物夏季安邦河湿地
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及营养现状评价被引量:14
2007年
于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对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浮游植物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营养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104种,以绿藻最多(49种),其次蓝藻(25种)、硅藻(18种)。营养指示种结果表明处于中营养化水平。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182.44×10^4ind·L^-1,生物量为2.92mg·L^-1。各站位的数量显示安邦河湿地处于中、富营养化水平,而生物量表现为中营养化水平(除8#、10#站位外)。生物量以硅藻占优(年平均占40.75%),为硅藻型,属中营养化水平。基于生物量的Shannon-Veaner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了春季的3#、4#、6#、8#和秋季的4#站位是贫营养外(〉3.30),其他均为中营养化水平(0.93—3.30),说明安邦河湿地整体已处于中营养化水平。各季节各站位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在30~50之间,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支持了浮游植物评价结果。由此可见,安邦河湿地处于中营养状态,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通过监测浮游植物可以正确评价其水质状况。
覃雪波马成学黄璞袆刘曼红于洪贤
关键词:浮游植物营养状态安邦河湿地
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2011年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多种功能。本研究在安邦河湿地选择10个典型站位,于2005年夏季、秋季和2006年春季采样,共采到浮游植物8门106种,其中绿藻48种,蓝藻25种,硅藻21种,其他12种。春、夏、秋浮游植物种数分别为37、82和78种。各个站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季节差异明显。浮游植物数量以夏季最高(268.45×10^4ind./L),秋季次之(183.61×10^4ind./L),春季最低(95.26×10^4ind./L),水平分布呈现上游区高于下游区,边缘区高于核心区的特点。聚类分析表明,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春、夏、秋三个季节各站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均可分成3组,组内相似性高,组间差异大。多维标度分析(MDS)同样把三个季节各站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分为3组,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群落差异与安邦河湿地的水文条件以及水生植被条件相关。对3次采样的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Margalef指数为0.96、1.44、1.32;Shanno-Veaner指数为3.77、3.02、3.3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8、0.61、0.7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多样性时空差异极显著(P〈0.001)。各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多样性存在季节差异,与环境因子季节变化以及人为干扰相关。
覃雪波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安邦河湿地
寒区湿地春、夏浮游植物群落划分--以三江平原安邦河湿地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安邦河湿地春、夏浮游植物群落进行划分,结果表明,两季节均可分为3个组群:(1)核心区组群,春季为绒毛平板藻-四角盘星藻群落,夏季为四角盘星藻群落;(2)边缘区组群,春季为梅尼小环藻-尖针杆藻群落,夏季为鱼腥藻-铜绿微囊藻-梅尼小环藻群落;(3)莲花池组群,春季为地中尖头藻群落,夏季为银灰平裂藻群落.各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多样性存在季节差异,与寒区环境因子季节变化相关.
覃雪波刘曼红黄璞袆马成学于洪贤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安邦河湿地寒区
安邦河湿地夏季浮游植物对水质的生物监测被引量:3
2009年
2005年7月,笔者对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对其水质进行生物监测,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营养指示种的结果表明,中、贫营养化指示种占优,富营养化指示种占有一定比例,说明水体以中、贫营养化为主,有部分富营养化。从数量来看,除了莲花池属于中营养外,全部为富营养化;从生物量来判断,全为中营养化水平。基于生物量的Shannon-Veaner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均为中营养化水平(0.93~3.30)。各站位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30—50,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支持了浮游植物评价结果。由此可见,夏季安邦河湿地复季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通过监测浮游植物可以正确反映其水质状况。
覃雪波
关键词:生物监测浮游植物水质夏季安邦河湿地
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07年
在安邦河湿地选择10个典型站位,于2005年7月、9月和2006年5月采样,对其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调查期间共采到浮游植物8门104种,其中绿藻49种,蓝藻25种,硅藻18种,其它12种。浮游植物数量年平均为183.32×104个/L,时间变化呈现7月>9月>5月,空间变化表现为上游高于下游,边缘区高于核心区。方差分析显示,浮游植物数量时空差异显著(P<0.001)。3个月份共发现优势种13种,5月、9月优势种(7种和8种)较7月(6种)多,但优势度不如7月的明显。通过与相似纬度不同水域相比,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具有种类多、数量少的特征,与湿地的水位浅、水生维管植物多的特点相关。
覃雪波张新刚
关键词:浮游植物安邦河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