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2008C12070)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韩宝瑜王丽鸳成浩穆丹刘丽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计量学院松阳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篇吊瓜
  • 1篇杨梅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色谱
  • 1篇取食
  • 1篇取食行为
  • 1篇相色谱
  • 1篇小绿叶蝉
  • 1篇龙井茶
  • 1篇抗虫
  • 1篇抗虫性
  • 1篇假眼小绿叶蝉
  • 1篇间作
  • 1篇间作茶园
  • 1篇高效液相
  • 1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黑刺粉虱
  • 1篇儿茶
  • 1篇儿茶素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松阳县农业局

作者

  • 2篇韩宝瑜
  • 2篇成浩
  • 2篇王丽鸳
  • 1篇贺巍
  • 1篇刘丽芳
  • 1篇张成才
  • 1篇韦康
  • 1篇周健
  • 1篇叶火香
  • 1篇穆丹
  • 1篇何迅民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茶叶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年份与品种的大佛龙井儿茶素组成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为对不同年份和品种原料制作的大佛龙井茶的品质情况有更明确的了解,利用HPLC测定了3个不同年份、7个不同茶树品种原料生产的大佛龙井荼样本中的儿茶素单体含量及其组成情况,并与西湖龙井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生产的大佛龙井茶的儿茶素组成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别;不同品种原料制作的大佛龙井茶的儿茶素组成有较明显的差异。相似度分析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原料制作的大佛龙井茶与西湖龙井茶之间的相似度高于不同品种分别制作的大佛龙井间的相似度。试验结果为大佛龙井茶的品质管理和大佛龙井茶生产中的品种选用与搭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孙利育周健王丽鸳成浩周竹定
关键词:大佛龙井
不同产区龙井茶相似性及线性判别被引量:6
2014年
对来自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西湖龙井二级保护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4个产区的527份龙井茶样品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和主成分分析及线性判别,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龙井茶在儿茶素等酚性物质及咖啡碱含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提炼出5个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构成中影响较大的因子有EGCG、EGC、C、CAF和EC,第二主成分构成中影响最大的因子为ECG;在第一第二主成分得分值平面中,样品点基本按照品种聚合成群,说明原料品种不同是影响龙井茶的内含成分的主要因素之一;欧氏距离与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二级保护区的西湖龙井茶与一级保护区西湖龙井茶之间的差异最大,越州龙井与一级保护区西湖龙井茶产品间差异较小。
王丽鸳成浩贺巍韦康张成才
关键词:龙井茶高效液相色谱
EP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差异被引量:14
2011年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最严重的茶树害虫,不同品种对其表现出抗性或感性,EPG是近年用于快速检测作物抗刺吸式害虫的新技术。以浙江、江苏主推的6个茶树良种为供试材料,用可视的DC-EPG技术记录了该叶蝉的刺探取食行为。结果表明:(1)叶蝉在6个品种茶树上的7种基本刺吸波形是相同的。(2)在锡茶5号、苏茶1号上的刺探次数多,在韧皮部内的被动取食波-E波的持续时间长;在龙井43上刺探次数少,在韧皮部内的被动取食波E波持续时间短;苏茶120、中茶108和安吉白茶则居中。(3)使用聚类分析、多重比较分析,评判6个品种茶树抗叶蝉取食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龙井43>苏茶120>中茶108>安吉白茶>苏茶1号>锡茶5号,该顺序与田间观察的6个品种茶树上叶蝉虫口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基本一致。认为EPG技术可用于评判不同品种茶树对叶蝉抗性的强弱。
刘丽芳徐德良穆丹韩宝瑜
关键词:假眼小绿叶蝉茶树品种抗虫性
茶园间作杨梅、柑桔和吊瓜对粉虱种群数空间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为探究间作经济作物对重要茶虫黑刺粉虱种群数量和空间特征的影响、以便选择适宜的间作作物,遂选乌牛早品种的纯茶园、乌牛早分别与柑桔、杨梅和吊瓜间作茶园、以及安吉白茶与吊瓜间作茶园,2007年9月上旬-2008年12月下旬,每旬1次调查茶丛上、中、下层各虫态的粉虱数量,网捕茶梢近空的粉虱成虫。结果表明:(1)5类茶园的粉虱总个体数、以及茶丛上、中和下层粉虱个体数之间的差异均分别达到显著水平,以安吉白茶与吊瓜间作茶园的粉虱总数最多、纯茶园次之、乌牛早-吊瓜间作茶园最少;(2)间作吊瓜的2块茶园茶丛上层的粉虱数量明显减少;(3)以茶园粉虱总个体数、茶丛上、中和下层粉虱个体数为属性、5类茶园为实体的聚类分析表明,纯茶园、乌牛早-杨梅和乌牛早-柑桔间作茶园归为一类,乌牛早-吊瓜、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各为一类。分析认为:不同品种的茶树与间作作物合适的组合可抑制粉虱种群、不合适的组合会增进粉虱种群,间作还可改变粉虱数量的垂直分布。
叶火香何迅民韩宝瑜
关键词:杨梅柑桔吊瓜间作茶园黑刺粉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