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基金(Y0507-013)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沈海军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矿业工程更多>>
- H_2与C,BN和GaN纳米管的相互作用势能被引量:3
- 2008年
- 基于C,B,N和Ga与H原子间的L-J势函数,系统计算了H2处于(n,n)(n=8,10,12)单壁C,BN和GaN纳米管内部及外部不同处的势能.根据势能变化曲线,分析了3种纳米管氢物理吸附能力的差异,给出了H2在3种纳米管外部的势能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3种纳米管内部的氢吸附力均分别高于管外;随着纳米管直径的增加,各纳米管管内的氢吸附力均略有下降,而管外变化不明显;GaN,BN和C纳米管依次具有更好的储氢能力.
- 沈海军
- 关键词:纳米管H2储氢
- Ni,Ti及NiTi合金低能电子散射的Monte Carlo模拟
- 2005年
- 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低能电子束(能量E0≤5keV)作用下Ni,Ti及NiTi合金固体中的电子散射,分析了3种金属/合金中散射电子的能量与空间分布。研究表明:(1)入射电子能量E0越小,各材料的背散射电子(BSEs)深度、吸收电子(AEs)深度及散射电子能量损失的深度均越小,分辨率越高;(2)相同E0下,各材料的BSEs,AEs及能量损失深度均有NiNiTi>Ti;(3)NiTi合金的BSEs深度、AEs深度及能量损失的深度和分辨率分别近似于Ni,Ti固体相应量的平均值。
- 沈海军
- 关键词:NITI合金电子散射MONTECARLO方法能量损失
- Ar掺杂碳纳米豆荚中C_(60)富勒烯的碰撞与能量传递被引量:1
- 2006年
- 以C60富勒烯之间掺杂有不同浓度Ar原子的碳纳米豆荚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米豆荚中C60富勒烯之间的碰撞与能量传递,分析了入射C60富勒烯初始能量、Ar掺杂浓度对能量传递率的影响。研究表明,C60富勒烯之间是通过相互压缩变形来传递能量的;入射C60富勒烯的初始能量以及Ar掺杂浓度越低,C60富勒烯间的能量传递率就越高。
- 沈海军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碰撞
- 石墨层间Ni_(500)团簇形态与熔化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石墨层间Ni500团簇的形态及熔化特性进行了模拟,并与自由状态下Ni500团簇的形态及熔化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①温度T=300 k时,石墨层间Ni团簇的形态呈现为平行于石墨层的多个Ni原子层,自由状态下的Ni团簇呈现为近似球形,两者均具有晶体特征;②自由状态下Ni团簇的熔化为“晶体熔化”,熔点约为740 k;③在300~980 k的升温过程中,石墨层间Ni团簇的形态由多个镍原子层转变为吸附在石墨层内侧的四层镍原子。
- 沈海军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熔化
- BN纳米管的径向压缩特性与电子结构
- 2008年
- 采用Tersoff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10,0)BN纳米管的径向压缩,并与相应碳纳米管的压缩力学特性进行了比较;采用半经验PM3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径向压缩变形后BN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分析了压缩变形对BN管电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1)BN管的径向压缩刚度与碳纳米管相当,但能量吸收、抗压缩载荷与抗变形能力却低于碳管;(2)随着压缩变形的增大,BN管的HOMO能量增大,LUMO能量和LUMO-HOMO能隙减小,其化学活性与导电性增强。
- 沈海军
- 关键词:BN纳米管电子结构
- 碳、碳化硅及硅纳米管熔化与压缩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Tersoff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5,5)型单壁碳、碳化硅及硅纳米管的熔化与轴向压缩过程,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各纳米管的形态、原子径向分布、能量变化以及压缩力-应变曲线。进而,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它们熔化与压缩特性的差异。研究表明,碳、碳化硅及硅纳米管的熔点分别为6300、5600和2250K左右,它们熔化后分别呈现为网状、疏松的不规则球状以及紧密排布的球状形态;碳、碳化硅或硅纳米管的熔点、比热,熔化热以及承压能力均有碳管>碳化硅管>硅管的排序。
- 沈海军
- 关键词:碳纳米管硅纳米管分子动力学熔化
- Ar掺杂碳纳米豆荚的压缩与拉伸力学特性被引量:1
- 2007年
- 以C60富勒烯外部、C60富勒烯内部以及C60富勒烯内/外同时掺杂不同数量Ar原子的碳纳米豆荚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这些碳纳米豆荚的压缩与拉伸过程,讨论了Ar掺杂形式、Ar掺杂量对纳米豆荚压缩与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Ar掺杂后,碳纳米豆荚的压缩力学特性有所改善,且Ar掺杂量多的压缩力学特性越好;C60富勒烯内部、外部同时掺杂Ar原子的纳米豆荚的承压能力最好,其次是C60富勒烯内部掺杂纳米豆荚,再次是C60富勒烯外部掺杂纳米豆荚;Ar掺杂形式、掺杂量对纳米豆荚的拉伸力学特性无显著影响。
- 沈海军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