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ZH003)
- 作品数:20 被引量:382H指数:9
- 相关作者:宁越敏张欣炜郭细根程前昌张凡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部县第三中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及评价体系构建被引量:4
- 2017年
-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严控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因而拥有相当的人口规模、较强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综合服务能力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入手,对其经济、社会功能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基础、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三方面构建了评价地区性中心城市的三级指标体系和中心性指数,并提出了相关的城市发展建议。
- 张欣炜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 中国市域物流运输规模的空间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市域的物流规模正在加速增长。在货运规模居中国前260位的市域中,东中西部少数市域的物流规模的位序虽然发生了上调下变,但是,十年来,东中西部的宏观格局依然没有明显变化。物流规模与人口流量、信息流量、市场经济繁荣程度以及人口城市化水平都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与人口流量和市场经济繁荣程度的作用关系最为强烈。
- 程前昌
- 关键词:地级市物流规模
- 基于全球航班流数据的世界城市网络连接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本文在回顾总结世界城市网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航空联系的视角,借鉴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城市间航空联系的强度作为衡量城市间关系强弱的指标,探索世界城市网络中的连接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城市存在层次性,巴黎、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为中心城市,具备最广泛的联系范围并承担最主要的中转功能。不同层次城市之间垂直联系较发达,横向联系集中在中心城市和第二层次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第三层次的边缘城市之间横向联系偏弱。部分人口规模较小的世界城市如迪拜、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等立足区位优势,航空联系发达,中转能力突出,从而巩固并提升了其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
- 张凡宁越敏
-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 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被引量:57
- 2012年
- 自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之后,城市群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体系,成为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其研究都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强调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密切的功能联系。中国学者提出了都市连绵区、城市群等概念,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都市连绵区的界定立足于都市区基础之上,亦与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接轨。但城市群在国内更为流行,且被写进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城市群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战略的重心,发挥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国内城市群研究却存在着概念含糊、界定模糊等问题。城市群是都市区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关研究必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才能避免概念以及空间尺度的混淆。中国官方并未有都市区的界定方案。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加强对都市区和城市群界定的研究,立足于都市连绵区基础之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城市群集聚与扩散模式,建立起中国城市群研究范式。
- 李仙德宁越敏
- 关键词: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带
- 2000年以来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格局演变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基于2000—2014年江西省91个县域人口经济数据,利用标准差与加权变异系数、Arc GIS空间自相关、Theil指数及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经济差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绝对差异显著扩大,相对差异先扩大再缩小。(2)以浙赣铁路、沪昆高速沿线为界的北高南低长期稳定,仅在南昌、新余出现高高集聚,九江和景德镇出现高低集聚。(3)Theil指数显示,尺度越小,区域差异越大。(4)赣北区域差异最大但逐步缩小,赣东北和赣西呈先扩大后缩小,赣中南差异很小;一阶分解中市域和县域对总体差异贡献率分别达65.72%和83.85%;二阶分解中县域的市内差异与市间差异相近,分别为45%、40%。演变原因可概括为:自然历史条件是先天塑造力,经济结构水平是主要决定力,区域发展政策是强大推动力。
- 郭细根李东伟
- 关键词:经济差异空间自相关
- 中国城市化特点、问题及治理被引量:75
- 2012年
-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2011年的城市化率超过了50%。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三个特点,即规模大、速度快,半城市化现象显著;城市化的区域差异显著;都市化现象已经显现,大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其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城市问题出现的原因。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本文从政策制定和空间策略两方面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认为要深化改革,逐步解决半城市化的问题,二是要实施都市区和城市群发展战略,预防城市病的发生。
- 宁越敏
-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问题
- 中国技术市场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1
- 2015年
-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而技术市场成交额则是反映一个地区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199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市场发展迅速,但在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且有一进步扩大的趋势。从区域层面上,沿海以及沿长江地区的省市技术场发育较为完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区域比重较大;而从城市层面上,我国的技术交易活动以及技术转移机构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国家和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交额的首位度较高。回归模型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技术市场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地区人力资源水平、政府的政策是影响技术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此外,经济发达地区较好的生活条件和较大的市场规模,也推动了地区技术市场的发展。
- 张欣炜林娟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政府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培育与建设被引量:2
- 2017年
- 运用城市—区域、城市群发展理论以及区域主义、新区域主义研究方法,通过多层级政府的行为分析考察了空间规划政策、开发区建设、政府合作网络和节点城市发展等制度性因素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的组织机制与模式。研究发现:(1)政府频繁出台各类区域规划,引导区域再层域化和城市群新经济空间的建构,并通过设立各类经济开发区、产业区来强化支撑城市群的发展。(2)政府通过区划调整手段解决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市场分割、腹地狭小以及节点城市缺乏等问题。(3)通过构筑机制化的多层政府合作网络为临近城市区域联合、城市群一体化提供沟通平台,为空间规划战略的实施和重大项目的落实提供机制保障。(4)加快省会中心城市集聚,利用增长极溢出效应推进省内区域先行一体化,最终形成国家级跨省域、多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政策选择。文章认为政府运用制度性政策工具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组织机制成效显著,但与沿海发达城市群市场力量主导的模式存在差异,未来重点应逐步转向引导和激发企业、社会等非政府主体参与。
- 郭细根宁越敏
- 关键词:政府作用区划调整合作网络长江中游城市群
- 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走势及其治理被引量:2
- 2014年
-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是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构成部分,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频次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的环境保护确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也是建立在大量经济投入与付出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环保经济效益却是直线式地越来越差,不过,环保人本效益却无大幅度的扩增,此外,新型的海洋污染之类的事件也不容忽视。最后,针对治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 程前昌
- 关键词:环境污染
- 德国城镇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5
- 2013年
- 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德国形成了较独特的城镇空间结构。从德国城市与区域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目标入手,重点从国家、都市聚集区、市州3个层面对德国城镇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意义作用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对我国城市区域发展的几点有益启示。
- 张欣炜
- 关键词:城镇空间结构中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