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8000321)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冬梅李文龙侯春燕张洁肖东强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花叶
  • 4篇花叶病
  • 4篇花叶病毒
  • 4篇大豆
  • 4篇大豆花叶
  • 4篇大豆花叶病
  • 4篇大豆花叶病毒
  • 3篇细胞
  • 3篇胞间连丝
  • 2篇胼胝质
  • 2篇PLASMO...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标记
  • 1篇植物
  • 1篇通路
  • 1篇葡聚糖酶
  • 1篇侵染
  • 1篇染色
  • 1篇染色质

机构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5篇王冬梅
  • 4篇李文龙
  • 3篇侯春燕
  • 2篇赵永山
  • 1篇张孟臣
  • 1篇王月明
  • 1篇吴思思
  • 1篇肖东强
  • 1篇张洁
  • 1篇姚贵滨
  • 1篇郑文永

传媒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Agricu...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第六届中国植...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allose deposition during the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in soybean infected with soybean mosaic virus
Callose is a β-l,3-glucan.Despite its diverse roles in viral pathogenesis of plants,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
Wenlong LIYongshan ZhaoGuibin YaoSisi WuDongmei Wang
关键词:PLASMODESMATACALLOSESOYBEANMOSAICVIRUSSOYBEAN
Actin and Myosin Co-Localize in Plasmodesmata and Ectodesmata-Like Structure被引量:1
2011年
Actin and myosin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ytoplasmic sleeve of plasmodesmata. As cytoskeletal proteins, actin and myosin are believed to regulate the conductivity of plasmodesmata (PDs) in higher plants. Using immunocytochemical methods, we found the two proteins to be co-localized - and closely linked to each other - in plasmodesmata and ectodesmata-like structure in ageing parenchymatous cells of Allium sativum L. We suggest that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s affec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ctin and myosin.
DONG Yu LIU Na LIU Gang LI Wen-long YAN Ai-hua WANG Dong-mei
关键词:胞间连丝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细胞骨架蛋白
大豆不同花叶病毒抗性品种胼胝质荧光标记初探被引量:6
2013年
选用6个大豆品种与4个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分别组成抗病级别不同的组合,通过对接种叶片与上位叶症状观察、苯胺蓝染色辅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药物学试验,探讨了不同抗病级别组合中胼胝质(即β-l,3-葡聚糖)积累的特点及其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接种病毒后,在抗病级别分别为0~3的各个组合的叶肉细胞中,在侵染早期(接种后6、72 h)不同的组合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到了胼胝质荧光,且胼胝质荧光出现的时间与抗病级别密切相关,即抗病性越强的组合在侵染点处观察到胼胝质的时间越早;而在抗病级别为5的组合中一直未能观察到胼胝质荧光。另外,在抗病级别为0级和1级的各组合中给叶片预注射2-DDG(2-deoxy-D-glucose,一种胼胝质合成抑制剂)再接种病毒,在上位叶能观察到坏死斑的出现并且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以上结果表明,大豆被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后,抗病性越强的品种就会在侵染点处越早地积累胼胝质,胼胝质的沉积与大豆抗病毒侵染密切相关。
吴思思李文龙肖东强侯春燕王冬梅
关键词:大豆大豆花叶病毒胼胝质
胼胝质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在胞间运输中的作用
<正>胼胝质是一种β-1,3-葡聚糖,当植物受到外界不良环境条件或强烈刺激,如机械损伤、铝胁迫、高温或病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侵袭后会在细胞壁上瞬时地、可逆地积累。病毒在细胞间的移动必须借助
李文龙赵永山侯春燕王冬梅
关键词:大豆胼胝质胞间连丝大豆花叶病毒Β-1,3-葡聚糖酶
文献传递
胞间连丝--植物细胞间交流的纳米通道被引量:2
2017年
有效的细胞间交流对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植物细胞被包裹在坚硬的细胞壁内,细胞质内容物的直接胞间交流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一种连接相邻细胞胞质的膜内衬纳米通道来实现。研究表明,这种膜内衬胞间通道在动物中有与之相似的通道纳米管。它们都能促进各种形式的大分子的交流,同时也使一些病原物利用这些通道从一个宿主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然而,宿主免疫监督系统也已经进化出了多种策略去防止病原物对其利用。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胞间连丝在植物的先天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此种监督机制把胞间连丝与免疫信号转导通路融为一体。本文主要讨论胞间连丝在细胞间物质交流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段茜茜王冬梅
关键词:胞间连丝病原物
嫁接技术在大豆花叶病毒长距离运输机制研究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大豆植株后,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胞间运输,通过维管束系统完成长距离运输。传统的摩擦接种只适合研究胞间运输,在研究大豆花叶病毒长距离运输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好的方法能够将大豆花叶病毒接种到维管束。本试验通过大豆嫁接过程中苗期的选择、切口长度以及切口的处理等条件进行了摸索,利用嫁接技术将病毒接种到维管束,为研究病毒的长距离运输机制提供技术保障。
姚贵滨李文龙赵永山郑文永王冬梅
关键词:嫁接大豆花叶病毒CP
两个不同株系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大豆细胞的超微病变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以大豆品种冀豆7号和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8、N3分别组成感病和抗病组合,运用电子显微镜比较观察了不同组合中大豆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抗病组合的叶肉细胞中,侵染早期(接种8~12h),叶绿体膨胀,叶绿体片层结构轻微零乱,核染色质发生凝集现象;接种后24h,叶绿体继续膨胀变形,线粒体结构清晰完整,核变形严重;侵染后期(接种后72 h),细胞核近乎衰败,双层核膜已基本辨认不清,叶绿体结构基本解体。此时线粒体嵴突已发生退化,只有双层膜结构,内部出现空虚状态。细胞中的病毒粒子很少,也没发现柱状内含体结构。在此过程中,叶绿体和细胞核是最早做出反应的细胞器,而线粒体是最后解体的细胞器。感病组合中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比抗病组合晚了10 h以上,细胞器的结构变化特征与抗病组合相似,但在所观察的整个互作过程中,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衰退是同步的,显示出了细胞被动死亡的特征;且在细胞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叶绿体上均有淀粉粒的积累,另外还观察到线粒体的异常增加现象,这可能是为了病毒粒子的增殖和柱状内含体的产生提供能量所致。
李文龙王月明侯春燕张洁张孟臣王冬梅
关键词:大豆细胞超微结构染色质凝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