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12967149D) 作品数:23 被引量:46 H指数:4 相关作者: 王冬梅 侯春燕 韩胜芳 刘娜 孙天杰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TaGSO1的克隆及其在叶锈菌侵染TcLr26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挖掘新的小麦抗叶锈菌相关基因,本试验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26中克隆得到抗病相关基因TaGSO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转录水平表达模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598bp,编码866个氨基酸,其蛋白结构包含7个LRRs结构域和1个跨膜区以及1个短的细胞质结构,属于典型的LRR-RLPs受体蛋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TaGSO1基因与来自乌拉尔图小麦的EMS54105.1基因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TcLr26与叶锈菌的不亲和互作过程其表达量随接种时间延长明显升高,而在亲和组合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很低,并且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几乎没有变化。外施SA发现TaGSO1的表达受SA诱导,推测该基因可能介导了SA信号传导途径。 李芳 张芳芳 顾佳 安瑞朋 张洁 王冬梅关键词:小麦 叶锈菌 RT-QPCR TaGAD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18年 本研究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26及其轮回亲本Thatcher(Tc)分别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组成不亲和组合及亲和组合,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发现TaGAD的表达在不亲和组合接种后早期(4,8,12h)没有明显变化,从接种后16~72h伴随着HR的发生被诱导表达;而在亲和组合中TaGAD只在接种后8~12h表达有所增加;利用瞬时转化烟草,发现TaGAD定位于细胞质;利用RNAi技术沉默TaGAD基因后,与对照相比单侵染点寄主HR面积明显减少。研究结果表明,TaGAD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HR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好良 李彤彤 李楠楠 侯春燕 王冬梅关键词:小麦 叶锈菌 过敏性反应 叶锈菌侵染的小麦叶片转录组数据分析 被引量:10 2019年 选取小麦近等基因系Tc Lr26与其轮回亲本Thatcher(Tc),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分别组成不亲和及亲和组合,通过Illumina/Solexa平台的HiSeq^TM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叶锈菌后的小麦转录组进行测序,利用Trinity软件将数据组装形成转录本,对所有转录本进行COG、GO和KEGG分类和功能注释、Pathway注释以及蛋白编码区的预测。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片段经de novo拼接共得到87291条平均长度866 bp的Unigenes;通过功能聚类,分别获得25个COG分类、55个GO功能亚类和128条KEGG通路;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相对于亲和组合,不亲和组合在接种叶锈菌后8 h上调Unigenes4037条,下调Unigenes 1949条;接种后24 h,上调Unigenes 2122条,下调Unigenes 3248条。其中植物与病原物互作过程中的钙信号通路,活性氧爆发及S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不同时间有差异表达,在接种后8 h所表达的差异基因可能与基础防卫反应诱发密切相关,而在接种后24 h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Lr26介导的过敏性防卫反应表达有紧密联系。这为深入分析和发掘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及系统研究小麦抗锈病分子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娜 乔妹 孙嘉伟 陈琰 侯春燕 韩胜芳 王冬梅关键词:小麦 叶锈菌 转录组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TaSnRK1的表达分析及其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2021年 本研究选用叶锈菌生理小种260,与小麦近等基因系Tc Lr26及其轮回亲本Thatcher (Tc)分别组成不亲和组合和亲和组合,在7日龄小麦叶片上接种叶锈菌,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对TaSnRK1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pSuper1300+-SnRK1表达载体对TaSnRK1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由RT-qPCR结果可知,该基因在不亲和组合中,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下降,且在12 h达到峰值;而在亲和组合中,表达量也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但表达量远远低于不亲和组合。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SnRK1蛋白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TaSnRK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汤文倩 王冬梅关键词:小麦 叶锈菌 亚细胞定位 在小麦和叶锈菌互作过程中TCTP的表达特征 2020年 翻译控制肿瘤蛋白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参与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以叶锈菌生理小种260与4种含有不同抗叶锈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分别组成亲和程度不同的组合为对象,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探讨TCTP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转录水平还是翻译水平上,TCTP在不亲和组合中均表现为表达量显著上调,但在不同的Lr基因背景下其表达模式有所不同;而在亲和组合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基于TCTP mRNA和蛋白水平的结果,发现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体系中TCTP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均受到调控,推测其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防卫反应中可能发挥正调控作用,这将为进一步研究TCTP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路兴通 麻楠 孙天杰 郭云杉 常亭亭 王冬梅关键词:TCTP 小麦 叶锈菌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H2O2的时空分布特征 本试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洛夫林10(L10)为材料,与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生理小种165和260分别组成亲和组合和不亲和组合,用DAB、CeCl3特异性标记H... 王鑫 刘娜 石诚 刘刚 陈琰 韩胜芳 侯春燕 王冬梅关键词:小麦 叶锈菌 H2O2 HR CECL3 文献传递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Wrab17基因的功能研究 植物在遭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时,体内会引发一系列的防卫反应。在小麦与叶锈菌的互作体系中,小麦通过产生HR-PCD抵御叶锈菌的侵袭。为了更好地探究小麦抗叶锈菌机制,对小麦抗叶锈相关防卫基因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Wrab1... 杨高山 王帅帅 刘鹏 张恒 韩胜芳 王冬梅关键词:小麦 叶锈菌 HR 文献传递 小麦单基因系TcLr19抗叶锈防卫反应的表达与叶锈菌侵染进程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试验采用小麦单基因系TcLr19,感病对照Thacher(Tc)及叶锈菌小种366和165,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叶锈菌在亲和和不亲和寄主上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并对表现不同侵染型的TcLr19-叶锈菌组合中的2种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的活性变化及发生过敏性死亡(HR)的细胞面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伴随着叶锈菌的侵染,TcLr19接种叶锈菌小种366(侵染型为0;)后PAL的活性分别在24,72 h出现高峰,PO活性在48 h达到最高峰,发生HR的细胞面积从接种后24 h逐渐增加直至96 h达到高峰;而接种叶锈菌小种165(侵染型为1)后2种酶活性变化及HR的变化和接种366具有相同趋势,但是前者的酶活性峰值低于后者,且发生HR的面积在96 h之前一直也小于后者。小麦对叶锈菌的抗性表达程度与防卫反应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阎爱华 张立峰 张韫玮 刘猛 侯春燕 王冬梅关键词:叶锈菌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自噬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自噬是一种蛋白质降解的过程,它发生在细胞遭受胁迫状态下或者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中。当自噬被诱导产生后,会形成一种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包裹细胞质的成分,并运送至液泡或者溶酶体进行降解。自噬是生物长期进化所形成的一种高度保守机制... 石诚 刘刚 刘娜 张璐璐 陈琰 王冬梅关键词:自噬 小麦 叶锈菌 过敏性反应 活性氧 文献传递 外源注射褪黑素对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探究褪黑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的作用,以小麦品种洛夫林10(简称L10)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组成不亲和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注射甲基紫精(甲基紫精作为一种氧化剂诱发产生超氧阴离子,可以有效增加活性氧的含量),诱导产生活性氧,利用褪黑素清除活性氧的能力确定褪黑素最佳作用浓度;然后在小麦幼苗叶片中注射褪黑素并接种叶锈菌生理小种260,通过DAB染色观察HO含量变化;通过Rohringer染色检测HR面积;通过测定小麦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探究外源注射褪黑素对小麦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以明确褪黑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注射甲基紫精引起的活性氧增加,其清除最适的褪黑素注射浓度为10μmol/L。对不亲和组合的DAB染色结果显示,注射10μmol/L褪黑素后,叶锈菌侵染诱发的小麦叶片HO积累量少于对照组,表明褪黑素参与了HO清除作用;Rohringer染色结果表明,经过外源性褪黑素处理后小麦HR细胞面积减小,有效增强了对叶锈菌的抗性。此外,外源注射褪黑素提高了抗氧化酶POD和CAT的活性,表明小麦的抗氧化能力获得显著提升。试验结果表明,外源注射褪黑素参与了小麦抗叶锈菌过程中活性氧的清除,提高了小麦的抗病能力。 王硕 赵港伊 史天乐 吴思凡 闫倩颖 韩胜芳 王冬梅关键词:小麦 褪黑素 DAB HR 抗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