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ll3)

作品数:45 被引量:210H指数:7
相关作者:曲金良王琪王书明徐文玉朱雄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10篇历史地理
  • 8篇文化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6篇社会学
  • 5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海洋文化
  • 8篇文化产业
  • 6篇丝绸之路
  • 6篇强国
  • 6篇文化
  • 6篇共同体
  • 6篇海洋强国
  • 6篇海洋文化产业
  • 5篇中国海
  • 5篇海上丝绸之路
  • 3篇中国海洋
  • 3篇生态
  • 3篇命运共同体
  • 2篇政治
  • 2篇社会
  • 2篇深海
  • 2篇生态文化
  • 2篇世界观
  • 2篇视域
  • 2篇权益

机构

  • 4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作者

  • 10篇曲金良
  • 6篇王琪
  • 6篇徐文玉
  • 5篇王书明
  • 2篇王印红
  • 2篇马树华
  • 2篇崔野
  • 2篇吴金鹏
  • 2篇李艺
  • 2篇朱雄
  • 1篇王爱华
  • 1篇吴金鑫
  • 1篇娄成武
  • 1篇张开城
  • 1篇时平
  • 1篇郝志刚
  • 1篇徐文玉
  • 1篇赵宗金
  • 1篇朱建君
  • 1篇张曦兮

传媒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海洋经济
  • 3篇中共青岛市委...
  • 3篇浙江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渔业经济
  • 2篇太平洋学报
  • 1篇新东方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南洋问题研究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福州党校学报
  • 1篇中国海洋社会...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缘世界观”的理解与阐释——从西方利己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化被引量:14
2020年
海缘世界观是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理解和阐释整个地球上的世界,不只是理解海洋本身,经历了从西方中心论的利己主义到人类共同体的范式演变与转换。走出西方中心论是一个漫长过程,麦金德的"海陆争斗的世界观"是个过渡。佩恩通过系统揭示人类不同区域如何通过海洋与河流、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的社会网络,建立了重述世界历史的海-河网络解释框架。杨国桢基于本土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中华海洋文明是和平导向的海陆一体型文明。习近平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是自觉走向"类文明"层次上建构的"海缘世界观",其核心思想与精神可以概括为:以海为媒,广结善缘。"海洋命运共同体",以海为媒,必将促进世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王书明董兆鑫
关键词:西方中心论
再论古代“丝绸之路”的主体内涵及其历史定位被引量:1
2019年
"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今日人们的热谈。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丝绸之路"的内涵,指的是数千年中外关系历史上包括内陆和海上的一条条连通中外的丝绸——还有陶瓷、茶叶、木材、香料和其他"物质"作为贸易商品的"商路";并由此来赋予其对今日"一带一路"建设可资借鉴、传承、弘扬的"历史意义"。但这不是历史上一条条"陆路""海路"即今日所谓的"丝绸之路"的全部内涵,而且不是主要的、主体的内涵,因而需要对此作出符合历史原貌、原义和定位的解读,否则就是歪曲、虚无、亵渎历史。尽管迄今已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不少辨正析误的解说,但仍嫌力度不够,或不到位,或本身也有误,至今学界和社会上仍然误读误识普遍,谬种流传,不可不再加辨说。要之,中外关系暨中外交通历史上的一条条"陆路""海路",即今所谓"丝绸之路",就其主体内涵而言,就是中外联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性"文化通道",亦即"文化线路"。"丝绸之路"只不过是这种整体意义上的"文化线路"的形象化"代称";这其中,政治要素是第一要素,最"上位"要素,离开了中国历朝历代"中外一体""天下一家"的政治建构,无论"陆上""海上",作为"商路"的"丝绸之路"都不会存在。古代"丝绸之路"在近代的终结,就是这种政治建构被腐蚀瓦解的结果。
曲金良
关键词:政治建构文化线路
海洋话语权的功能作用、内容表征与建构路径被引量:10
2017年
话语权的建构特质突出体现在各国对话语的运用与掌控程度,海洋话语权作为话语权在海洋领域的延伸,正逐渐成为国际各主权国家争夺的焦点。从其功能作用来说,这不仅是应对紧张的国际态势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建设海洋强国之路和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可行性选择。为契合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本文立足于对客观情境和现实实践的观察,从理论层次与实践层次理解海洋话语权的内在要义,并探寻具体的建构路径。
王琪季林林
关键词:话语权
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
2017年
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再到《四库全书总目》,其著述形式和内容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概况,史部作为古代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中的一大部类,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附庸地位到独立成类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概况可大致归纳为:萌芽期、创立期、独立期、完善期四个时期。分析史部的发展变化原因、概括与史学的关系,可以看出史部的发展变化凸显出我国古代史学从自发、被束缚到自觉、独立发展繁荣的历史变化过程。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史学、研究史学具有重要意义。
李艺
关键词:史部史学发展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被引量:2
2017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重点,不仅对引领经济领域的改革举足轻重,也是中国海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现代人们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政府的针对性政策不足,以及海洋文化产业的创新驱动力的缺乏,致使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消费需求增长不力,而导致了海洋文化产业供给增长不足,供求动态结构失衡,阻碍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培育海洋文化产业消费新增长点、提供海洋文化精品、完善海洋文化市场机制等措施来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徐文玉马树华
关键词:海洋文化产业
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重建大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义被引量:13
2014年
"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既体现了环中国海地区各国文化的历史基因、基调和积淀,又体现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为主轴的共同的主体文化特质,其基本的内涵,即"环中国海汉文化圈"。重构和建设"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就是重构和建设一个由拥有数千年中华汉文化主导的、追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伦理秩序的海洋文明的和谐世界。这是建设"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应有内涵和目标指向。
曲金良
关键词:汉文化圈文化共同体
习近平新时代海洋强国思想中的海洋文化发展概念
从党的十八大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海洋强国战略思想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本文从海洋文化的视角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海洋...
徐文玉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文化文化自信
文献传递
关于中琉关系历史与琉球群岛定位的几个问题
2017年
琉球群岛问题,既是中国史、日本史、东亚史及其相互关系史研究的重要学术问题,也是关涉中日东海划界和相关岛屿、海域的主权,需要从根本上加以厘清和解决的政治问题。其一,琉球自明初归附中国,其王为中国明清朝廷的封王,即藩王、属臣,其国为中国明清王朝的封国,即藩国、属地。今日学界有人称其为"独立王国",判其与中国无隶属关系,只是"两家友好",只是"双方交流",是对中琉关系实质的误读。历史上的"中外关系"既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有中央和地方、内地和海外地区的关系,不能一概比附为现代的"国际关系"。其二,日本的萨摩藩1609年侵琉,只是日本幕府所属的一个藩对中国朝廷所属的一个藩的侵扰,既没有造成琉球受封、朝贡于日本政权而隶属于日本的事实,也没有改变琉球继续受封、朝贡于中国朝廷而隶属于中国的历史。日本曾藉此说琉球"两属",既属中也属日,是对中琉关系历史的歪曲。其三,明清王朝对琉球封国封王实行的是实际管理,今日学界有人说其仅为"名义上的"管理,"有名无实",与历史不符。其四,1879年日本强行侵占琉球,置为冲绳县,中日谈判多年不果,遂成为历史悬案。今日学界对此无视,遂造成"冲绳(琉球)是日本领土"的普遍误识。其五,正因为琉球不属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不得不无条件将琉球交出,遂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以美国为托管当局,设"琉球民政府"施政之。1972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将琉球施政权转交日本,连同钓鱼岛,中国政府从未认同。由国际法视之,琉球群岛的联合国托管地性质和定位至今未变。
曲金良
关键词:琉球群岛联合国
“海洋江南”:海洋史视野下明代江南经济的“向海”特性被引量:1
2022年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与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向海型"亦即"海洋性"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进程。明代江南地区作为与海洋密切接触的前沿地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海洋性特征愈发凸显,逐渐发展成为"海陆一体"的向海型的"海洋江南",以其大规模面向全球市场的商品货源的主要、集中产地,在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和早期贸易全球化进程中担当了历史舞台的主角。将海洋史视角引入明代江南社会、经济转型研究,进而提出"海洋江南"这一概念,重新探讨海洋与江南地区的关联性以及海洋在江南地区社会、经济转型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对于丰富明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拓展江南地域研究的范围,从整体上认知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面貌以及江南地区如何通过"内外联动"与"中西互动"参与构建了早期贸易全球化的过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复原与当代启示意义。
曲金良朱雄
海洋文化产业生产与消费主体的构成
2016年
“现代经济学”理念下的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如果只重视“供给侧”如何“发展”,而忽视“消费侧”如何需求,是不合理的。海洋文化产业既包括生产又包括消费,其是否健康良性发展既表现在“供给侧”的生产与营销服务上,又表现在“消费侧”的消费需求、满意度、消费获得的社会文化价值上。海洋文化产业的生产与消费主体,就是其社会主体;海洋文化产业既是内容及形式的产业,又是社会主体之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产业。海洋文化产业的政府统计、规划管理,更需要以海洋文化区域主体和海洋社会行业主体的文化产业的“供给”与“消费”总量为单位。
曲金良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产业社会主体沿海渔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