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7ZD08)

作品数:7 被引量:145H指数:6
相关作者:贾晓平李纯厚杜飞雁张汉华王雪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大型底栖动物
  • 4篇底栖动物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贻贝
  • 2篇翡翠贻贝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基因
  • 1篇大亚湾海域
  • 1篇多氯联苯
  • 1篇多样性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富集
  • 1篇生物富集系数
  • 1篇生物量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机构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

  • 8篇贾晓平
  • 7篇李纯厚
  • 5篇杜飞雁
  • 4篇王雪辉
  • 3篇张汉华
  • 2篇张为民
  • 2篇周驰
  • 1篇林钦
  • 1篇蔡文贵
  • 1篇王许诺
  • 1篇方良
  • 1篇马胜伟
  • 1篇陈海刚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南方水产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翡翠贻贝CYP4基因克隆及其表达水平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简并引物PCR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了总长度为1197bp的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CYP4基因cDNA序列。根据所获得的翡翠贻贝cDNA序列设计定量PCR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测定了CYP4基因在野生翡翠贻贝消化腺、足和性腺中的表达水平。此外,本研究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经过Aroclor1254暴露处理对翡翠贻贝性腺中CYP4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CYP4基因在野生翡翠贻贝消化腺、足和性腺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具有组织差异和性别差异;Aroclor1254暴露处理对翡翠贻贝性腺CYP4基因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并且这种诱导作用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本研究为CYP4基因作为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支持。
周驰李纯厚张为民贾晓平
关键词:VIRIDIS荧光定量PCR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变化特征
利用1988年1月、7月和2004年3月、5月、9月、12月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7个航次63个站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通过 Brey 经验公式对2个时段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 P/B 值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杜飞雁王雪辉贾晓平李纯厚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文献传递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被引量:19
2008年
利用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数据,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目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低于历史水平。2004年大亚湾海域内共出现79种(类)大型底栖动物,全海域均匀度(J)、丰富度(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分别为1.17、0.74和2.06。各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较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水平以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亚湾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影响,湿季多样性水平高于干季。湾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因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内小鳞帘蛤Veremolpa micra和粗帝汶蛤Timocleascabra极强的优势地位,导致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多样性水平较低。水温升高而引发的小鳞帘蛤和粗帝汶蛤丰度的变化,造成了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的季节变化。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被引量:32
2008年
利用1984-1985年4个航次、1987年2个航次和2004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对不同时段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相似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方面,表现为:(1)种类数下降,丰富度大幅降低,群落趋向简单化:1987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站均出现种数为50.6种/站,最高可达100种/站。而2004年站均出现种数仅为7.6种/站,最高仅为14种/站。(2)种类更替明显,在过去的20年间,几乎完成了整个群落的演替;1984-1985年,大型底栖动物出现98种,软体动物31种,节肢动物30种,棘皮动物21种,环节动物12种。2004年,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79种,软体动物32种,节肢动物17种,棘皮动物8种,环节动物18种。1984年和2004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相似性仅有25.5%,其中环节动物的改变最为显著,20年前后的种类相似性仅为8.1%。(3)物种多样性水平大幅下降。虽然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平面分布趋势未发生较大改变,种类的均匀度略有增加,但多样性指数由1988年的3.38降至2004年的2.08,丰富度由4.46降至1.17。以上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态环境的改变已经对底栖动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52-259]
杜飞雁张汉华李纯厚王雪辉贾晓平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
翡翠贻贝肾CYP4基因表达受多氯联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多氯联苯(PCB)对翡翠贻贝肾中细胞色素P450第4亚族(CYP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野生翡翠贻贝cDNA中扩增得到了翡翠贻贝CYP4基因和β-actin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并根据所得序列设计定量PCR引物,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以SYBRGreenI为荧光染料,利用荧光定量PCR对经PCB暴露处理后的翡翠贻贝肾中CYP4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测定。[结果]PCB暴露处理对翡翠贻贝肾中CYP4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并且这种诱导作用对CYP4表达水平的影响与PCB暴露处理的时间以及浓度有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CYP4基因作为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支持,同时为海水双壳类动物体内CYP4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线索。
周驰李纯厚张为民贾晓平
关键词:多氯联苯翡翠贻贝荧光定量PCR
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被引量:30
2010年
2004年3月(春季)、5月(夏季)、9月(秋季)和12月(冬季)4个航次对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计鉴定浮游动物128个种类,浮游幼体14个类群。浮游动物出现的种类数依次是:夏季(90种),秋季(81种),冬季(71种),春季(47种)。浮游动物的丰度以夏季最高,平均1013.38 ind.m-3;其次是秋季,平均913.30 ind.m-3;春季最低,平均162.37 ind.m-3。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秋季(773.89 mg.m-3),夏季(472.82 mg.m-3),冬季(286.44 mg.m-3),春季(164.11 mg.m-3),生物量高低与种类组成关系密切,秋季优势类群为水母类和毛颚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所以生物量较高。4个季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物种均匀度指数J值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的变化趋势十分相似:春季的3项指数值均最低,冬季最高,夏、秋季节相差不大。此外,分析结果表明:毛颚类作为优势种且4个季节均有出现,是对大亚湾海域水体较20a前水温上升的响应;浮游动物近岸生物量高于湾中部;从丰度的平面分布看,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栖息环境已经不同程度受到大型建设工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方良李纯厚杜飞雁贾晓平张伟
关键词: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
3种常见海洋贝类对重金属HgPb和Cd的积累与释放特征比较被引量:53
2008年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单一浓度的Hg(0.020mg·L-1)、Pb(0.10mg·L-1)、Cd(0.10mg·L-1)重金属混合液暴露15d后测得Hg和Cd在近江牡蛎体内的蓄积量最大,整个积累阶段蓄积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9.61mg·kg-1湿重和7.66mg·kg-1湿重,而3种贝类体内蓄积的Pb含量差别不大,其平均值在1.08~1.85mg·L-1湿重范围变化;在排放阶段,蓄积于3种贝类体内的Pb和Hg的含量在释放过程的第3d就明显下降,其释放比例最高可达72%,最低也有12%左右,但之后一直到释放阶段结束,Pb和Hg的含量基本维持在一个浓度水平而未有显著变化,而Cd在3种贝类体内的含量始终未发现有明显改变。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随暴露时间延长重金属在3种生物体内积累量的增加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近江牡蛎对Hg、Pb、Cd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积累阶段其平均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2435.6、11.3、76.5)远高于菲律宾蛤仔(分别为53.7、18.5、19.5)和翡翠贻贝(分别为121.8、1.1、15.2)。
陈海刚林钦蔡文贵马胜伟王许诺贾晓平
关键词:重金属生物富集系数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数据,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大致可分为3个群落,分别分布于湾顶及湾中大部分海域、湾中部和湾口海域,湾中部海域群落的变化较为显著。大型底栖动物整体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总体较小,但雨季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存在较明显的干湿季差异。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受到明显的扰动,处于扰动状态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较差;湾顶和湾中大部分海域内的群落Ⅰ,为大亚湾的主体群落,以软体动物为主,种类组成单一、季节变化小,以小鳞帘蛤Veremolpa micra和粗帝汶蛤Timocleascabra为特征种。该群落的稳定性最差,处于较强烈的扰动之中;稳定分布于湾口的群落Ⅲ稳定性最好,未受到扰动,以多毛类为主,种类组成较为复杂、变化较大;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较为复杂,主要变化区域为马鞭州附近海域。该群落系经强烈的人为扰动后,经次生演替而形成的新群落,其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各季的种类几乎完全不同,群落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均较弱;与1980's相比,大亚湾大部分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群落,但群落稳定性大幅下降,群落的分布范围和种类组成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主体群落组成呈明显的简单化趋势。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湾内同一区域内群落完全演替、湾中部海域出现新的群落。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南海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