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J2086) 作品数:7 被引量:137 H指数:7 相关作者: 邱新法 袁淑杰 缪启龙 谷晓平 康为民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河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贵州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与区划 被引量:54 2009年 为了明确贵州省不同区域内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类型以及综合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以县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不确定性理论以及风险矩阵法,对贵州省8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与区划。利用聚类分析将贵州省分为5类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以不同聚类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求得每种灾害的关联度并据以确定不同聚类区域的主要灾害,分别为:春旱\秋绵雨灾害为主的区域;凝冻\倒春寒\秋风灾害为主的区域;冬季低温\夏旱灾害为主的区域;秋绵雨\夏旱灾害为主的区域;夏旱\暴雨洪涝灾害为主的区域。在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贵州省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计算了贵州省各县的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性,利用GIS空间分析进行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贵州农业气象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及中部地区,低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 于飞 谷晓平 罗宇翔 郑小波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 气候变化对贵州省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 基于贵州省未来气温升高、降水趋势变化不定,假设贵州未来气温升高1~3℃,降水变化-20%~20%来研究气候变化对贵州省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充足条件下温度升高,当地主产小麦、水稻的光温生产潜力会增加;但若降水同时... 谷晓平 徐丹丹关键词: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气候生产潜力 文献传递 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7 2008年 由于坡度、坡向和地形之间相互遮蔽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实际起伏地形下的日照时间与水平面上的日照时间有一定差异。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模拟方法,计算了起伏地形下贵州高原100m×100m分辨率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对日照时间的影响较大,实际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特征。1月太阳高度角较低,坡度、坡向的作用非常明显,地形遮蔽面积较大,日照时间的空间差异较多,日照时间为16~142h,最大值约为最小值9倍;7月太阳高度角较高,地形遮蔽面积相对较小,日照时间的空间差异相对较少,日照时间为133~210h,最大值为最小值1.6倍,但由于7月日照时间相对较多,局地地形对日照时间影响仍明显。4月、10月日照时间及其变化幅度介于1月和7月之间。 袁淑杰 缪启龙 邱新法 谷小平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起伏地形 基于GIS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模型——以贵州高原为例 被引量:22 2007年 天文辐射是辐射计算、太阳能资源评估及其他相关研究领域重要的起始参量,由于坡度、坡向和地形之间相互遮蔽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使实际起伏地形下获得的天文辐射与水平面上获得的天文辐射有一定差异。确定实际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是比较困难的。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 IS),建立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起伏地形下贵州高原100 m×100 m分辨率天文辐射精细空间分布,分析了局地地形因子对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2)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年总量平均为481.7~13 041.8 M J/m2,1月、7月天文辐射分别为0.0~1 244.7 M J/m2、0.0~1 264.8 M J/m2。(3)局地地形因子对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随季节和纬度变化,虽然坡度、坡向和地形遮蔽对天文辐射的影响,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1月比太阳高度角较高的7月相对较大,但因为7月水平面获得的天文辐射的强度相对较大,7月局地地形对天文辐射的影响依然显著。因此,贵州高原起伏地形对天文辐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袁淑杰 谷小平 缪启龙 邱新法关键词:天文辐射 起伏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分布式模型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精细空间分布 被引量:15 2010年 海拔、坡度、坡向以及周围地形遮蔽作用,造成山区各部位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有很大差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以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还考虑了散射辐射的各向异性及坡地反射辐射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应用100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及气象站常规观测气象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100m×100m分辨率的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1)局地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对太阳总辐射影响显著,地形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在缺乏复杂地形下坡面考察资料的情况下,建立以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为主的物理经验统计模型是实现细网格辐射资源计算的可行途径。 谷晓平 袁淑杰 史岚 缪启龙 康为民 邱新法 王福增关键词:太阳总辐射 复杂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分布式模型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布式模拟 被引量:19 2009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建立以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海拔高度、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以贵州高原为例,应用100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1960-2000年贵州省及周边102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NOAA-AVHRR观测资料,10个气象站的太阳辐射量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各月及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精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大,由于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局地地形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季节不同,局地地形因子对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空间分布的影响不同,冬半年大于夏半年。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升高;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坡向影响上,1-5月、10-12月偏北坡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偏低,偏南坡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偏高;7-8月因太阳高度较高,因此出现相反的情况,北坡高于南坡。 袁淑杰 谷晓平 缪启龙 康为民 于飞 邱新法关键词:复杂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分布式模拟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布式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2010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计算平均日最低气温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复杂地形下海拔高度、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为参数的月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分布式模型。应用100 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1960—2000年贵州省及周边102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NOAA-AVHRR观测资料、10个气象站的太阳辐射量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各月及年平均日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局地地形因子对贵州地区月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大,月平均日最低气温纬向分布不明显。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介于7.5~12.4℃之间,1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大部分介于-0.6~4.1℃之间,7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大部分介于15.6~21.3℃之间。(2)月平均日最低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升高;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坡向影响上,1~5月、10~12月偏北坡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偏低,偏南坡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偏高;7~8月因太阳高度较高,因此出现相反的情况,北坡高于南坡。 袁淑杰 谷晓平 缪启龙 邱新法 康为民 王福增关键词:复杂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基于DEM的复杂地形下太阳散射辐射分布式模拟——以贵州高原为例 被引量:13 2009年 由于坡度、坡向和地形之间相互遮蔽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确定实际复杂地形下太阳散射辐射是比较困难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以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复杂地形下太阳散射辐射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还考虑了散射辐射的各向异性。以地形复杂的贵州高原为例,应用100 m×10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及气象站常规观测气象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各月及年的太阳散射辐射精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局地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和地形遮蔽)对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太阳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太阳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纬向分布特征不明显。(2)对于太阳散射辐射而言,地形对其的影响仍然很大,在太阳散射辐射计算时也是不容忽视的。 谷晓平 袁淑杰 史岚 康为民 缪启龙 邱新法关键词:复杂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分布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