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02B06)

作品数:14 被引量:533H指数:9
相关作者:薛庆云李宁华张耀南张毅李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关节
  • 11篇关节炎
  • 10篇骨关节
  • 10篇骨关节炎
  • 9篇中老年
  • 9篇中老年人
  • 8篇中老年人群
  • 8篇老年
  • 8篇老年人群
  • 7篇患病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颈椎
  • 4篇患病率
  • 4篇患病危险
  • 4篇放射摄影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颈椎病
  • 3篇患病危险因素
  • 3篇放射摄影术

机构

  • 14篇北京医院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卫生部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12篇薛庆云
  • 9篇李宁华
  • 8篇张耀南
  • 7篇张毅
  • 4篇申剑
  • 4篇王坤正
  • 4篇王晓宾
  • 4篇赵力连
  • 4篇李恩
  • 3篇杨静
  • 3篇尹自龙
  • 3篇金大地
  • 3篇朱汉民
  • 3篇陶天遵
  • 3篇王晓滨
  • 3篇黄公怡
  • 2篇张啓维
  • 2篇石磊
  • 1篇徐宏兵
  • 1篇张华俦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唑来膦酸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医院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手术的颈椎病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研究组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后2~3天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在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后2~3天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50ml作为对照,两组均常规补充口服碳酸钙D3和骨化三醇,随访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颈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分、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和颈椎融合的情况。结果两组在各时间点的N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NDI评分均显著下降,术后第6个月到达平台期,第12个月有所上升。术后第3、6个月N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2个月,研究组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血清Ⅰ型胶原、Ⅰ型前胶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Ⅰ型前胶原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水平相比,第12个月下降4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Ⅰ型胶原均呈下降趋势,较术前12个月下降70.4%,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后的每个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2个月,研究组3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有改善,其中腰椎骨密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腰椎骨密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随访时,研究组1、2级成骨率为64.3%(18/28),对照组仅为41.8%(12/29),差异有显著性(χ^2=4.246,P=0.039);术后第6个月,研究组1、2级成骨率高于对照组(χ^2=4.337,P=0.037)。两组患者术后第12个月均达到1、2级成骨。结论对于颈椎病和骨质疏松�
尹自龙石磊张啓维王晓滨薛庆云
关键词:颈椎病骨质疏松唑来膦酸
中国6城市中老年人群颈椎骨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英文)被引量:9
2006年
背景:中老年人的颈椎骨关节炎发病率较高,国外对引起颈椎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大多数因素尚在讨论之中。目的:调查国内不同地区间中老年人群颈椎骨关节炎的患病危险因素,为颈椎骨关节炎的社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华东医院、南方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完成。对象:调查于2005-07/08完成。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市及成都6城市40岁及以上具有正式户口的常住居民6218人,均自愿参加调查。其中男2916人,女3302人,年龄男性40~94岁,女性40~86岁。方法:对调查人群进行颈椎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有临床症状者行X射线摄片。本次调查的基本抽样单位是居委会(城市)和村委会(农村)。抽样方法以各城市为总体,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层,第一阶段抽取区(县),第二阶段抽取街道(乡),第三阶段抽取居委会(村委会)。颈椎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为颈椎骨关节炎临床症状阳性加X射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2级及以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6个方面: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射线片检查情况及疾病诊断情况,共计94个问题141个变量指标。分析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表示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用比值比(OR),若OR>1,说明疾病发生与暴露因素呈正关联;若OR<1,说明疾病发生与暴露因素呈负关联。主要观察指标:各城市颈椎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和OR。结果:纳入调查对象6218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国内6城市40岁及以上人群颈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23.6%,各城市患病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李宁华薛庆云王坤正李恩朱汉民4金大地5陶天遵6裴福兴7
关键词:骨关节炎颈椎病抽样研究
中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状况调查被引量:56
2019年
背景:骨关节炎是引起中、老年膝关节疼痛、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膝关节在解剖结构上,可再细分为髌股关节、内侧胫股关节及外侧胫股关节。目前,国内对于膝各间室骨关节炎患病率缺乏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调查资料。目的:分析中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状况。方法:选择全国六大行政区6家医疗机构作为流调中心:石家庄市、哈尔滨市、上海市、成都市、广州市以及西安市。调查对象为中国汉族人,年龄在40岁及以上,一般常住居民。严格遵循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调查。样本数均为1000人,城乡比1:1;男女比1:1。原发性膝骨关节炎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95年修订的诊断标准,调查部位是双膝关节的髌股关节、内侧胫股关节及外侧胫股关节。结果:实际完成调查共6205人。其中右膝内侧胫股关节炎的患病率最高,为8.2%(507/6205)。各流调中心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城市人群双膝髌股患病率均大于农村人群,而农村人群双膝内侧胫股关节炎患病率均大于城市人群,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城市与农村人群双膝外侧胫股关节炎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率均大于男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膝骨关节各间室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其中,双膝髌股关节炎患病率均与年龄的相关性最强。且女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率较男性更易受到年龄影响。结论: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患病率最高。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患病率呈现地区、城乡、性别、年龄差异。
王欢孙贺张耀南王飞薛庆云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患病率
中国6城市中老年人群X射线颈椎骨关节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颈椎骨关节炎是使颈椎关节发生障碍的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采用X射线检查中国6个城市中老年人群颈椎骨关节炎患病情况,为了解颈椎骨关节炎的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于2005-06/08在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六大城市完成。①调查对象为年龄≥40岁,具有常住户口男女汉族人群4785人,其中男2162人,平均年龄54.87岁;女2623人,平均年龄54.78岁。男女性别比为0.82∶1.00。②调查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调查对象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射线平片检查情况、疾病诊断;颈椎X射线正侧位投照:判断标准为颈椎关节至少有1个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2级,3级,4级判定为重度骨关节炎。结果:中国6个城市中老年人群X射线平片检测颈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48.5%,其中男49.5%,女47.7%,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各城市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广州(81.4%)>上海(76.6%)>哈尔滨(50.9%)>成都(44.1%)>西安(32.2%)>石家庄(20.3%)。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城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国6个地区中老年男女人群X射线平片检测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均较高,地区、年龄、城乡分布有显著差异。
李宁华薛庆云张毅张耀南王晓宾申剑赵力连
关键词:中老年人放射摄影骨关节炎患病率
中国中老年人群手骨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地区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了解中国地区间中老年人群手骨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为手骨关节炎的社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6个城市6218例40岁及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4808例有症状者进行X线双手正位投照,对83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国6个城市40岁及以上男女人群手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7.8%,各城市患病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手骨关节炎在大部分城市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镐头工作(OR=1.041~1.128);而日常武术(OR=2.018,西安),喝啤酒(OR=1.623,石家庄),母亲骨关节炎病史(OR=4.709,上海),姐妹骨关节炎病史(OR=7.072,广州),身高(cm)(OR=1.535,哈尔滨),电钻工作(OR=1.100,成都)等危险因素分别在不同地区出现。结论:我国6个地区手骨关节炎患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同时,不同地区主要危险因素又有一定的差异。本次调查为今后手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数据。
李宁华张耀南张毅薛庆云黄公怡王坤正柏传毅李恩李志华朱汉民张韵金大地朱志刚陶天遵荣杰生裴福兴杨静
关键词:骨关节炎患病率中年人
中老年人群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205
2005年
目的:了解国内外近期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概况,为中国“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中老年骨关节炎状况研究》的实施奠定良好理论指导基础。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4-12的文章,检索词为“Osteoarthritis,epidemiolog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1995-01/2002-12http://www.wanfangdata.com.cn的文章,检索词为“骨关节炎,流行病学”,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关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②骨关节炎危险因素及防治研究的文章。排除条件:①综述文献。③内容雷同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搜索1302条文献。筛选出13篇有关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研究的典型代表性文章。资料综合:①骨关节炎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明显增加的退性性疾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②骨关节炎的患病危险因素较多,既有生活环境因素,又有遗传因素。③骨关节炎的防治主要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其发病率。改变病情药物和软骨保护剂的研制和临床应用,以及软骨或软骨细胞移植等,可能是今后很有希望的几种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是膝关节炎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④减轻体质量、保护关节不受损、增加运动及维生素的摄入可有效的减少或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结论:骨关节炎对人类的威胁正在迅速增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保健骨关节炎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学问题;国内尚缺全国范围内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必要对我国骨关节炎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为进一步病因和防治研究打基础。
李宁华
关键词:骨关节炎流行病学中年人老年人
中国6个城市4577名中老年人手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手骨关节炎是使手关节发生障碍的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采用X射线检查中国6个城市中老年人群手骨关节炎患病情况,为了解手骨关节炎的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于2005-06/08在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六大城市完成。①调查对象为年龄≥40岁,具有常住户口男女汉族人群4577人,其中男2040人,平均年龄54.8岁;女2537人,平均年龄54.7岁。男女性别比为0.80∶1.00。②调查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调查对象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射线片检查情况、疾病诊断)和手部X射线正位投照(判断标准为双手关节至少有1个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2级;3级,4级判定为重度量骨关节)。结果:中国6个城市中老年人群X射线照片检测手骨关节炎总患病率17.5%,其中男15.9%,女18.8%,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城市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手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城乡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国6个地区中老年男女人群X射线照片检测手骨关节炎患病率均较高,性别、地区、年龄、城乡分布有显著差异。
李宁华薛庆云张毅张耀南王晓宾申剑赵力连
关键词:中老年人放射摄影术骨关节炎患病率
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老年颈椎后路椎板成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2021年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医院行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患者110例,根据术中使用切骨工具分成超声骨刀组(ultrasonic osteotome,UO组)和高速磨钻(high speed drill,HD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评价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术后6、12、24个月门轴椎板愈合情况。结果UO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HD组患者显著下降,手术时间较HD组患者显著缩短,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较HD组患者显著下降,较HD组患者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椎板愈合数、椎板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12、24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HD组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OD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89.062,P=0.000);UO组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OD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98.158,P=0.000);两组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HD组有1例患者术中发生了硬膜囊损伤后脑脊液漏,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57,P=0.811)。结论超声骨刀在颈椎椎板成形内固定术中应用能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尹自龙屈文静王强许正男王晓滨张啓维孙常太文良元
关键词:超声骨刀颈椎后路脑脊液漏颈椎病
中国六城市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地区调查:6128名资料分析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腰椎骨关节炎所致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患病率及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可为腰椎骨关节炎的社区预防干预提供量化性参考数据。方法:调查于2005-07/08在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等六城市完成。①调查对象:选择40岁及以上具有正式户口常住男女人群6218名,其中男2916名,年龄40~94岁;女3302名,年龄40~86岁;男女性别比为0.88∶1.00。纳入标准:中国汉族在本地具有正式户口的居民并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外出超过1年以上居民不属本次调查对象。②调查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六城市(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6218名符合调查对象人群进行腰椎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射线片检查情况、疾病诊断),并对其中4808例有症状者进行X射线片腰椎正侧位投照,对83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用比值比(OR),若OR>1,说明疾病发生危险性增加,与暴露因素呈正关联;若OR<1,说明疾病发生危险性减少,与暴露因素呈负关联。结果:纳入调查对象6218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六城市40岁及以上男女人群腰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29.4%,各城市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腰椎骨关节炎在大部分城市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因素(OR=1.031~1.121),使用蹲位排便(OR=1.012-1.044)和共同保护性因素如饮酒(OR=0.241~0.930);而日常骑摩托(OR=3.122,西安),专职体育(OR=6.377,石家庄),骨质疏松史(OR=5.925,石家庄),神经关节病史(OR=5.528,上海),日常乘公共汽车(OR=5.784,广州),动脉粥样硬化史(OR=4.797,广州),糖尿病史(O
李宁华薛庆云张毅张耀南王晓宾申剑赵力连
关键词: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关节炎
代谢综合征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6年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最为常见的关节炎,是导致关节疼痛和活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早期学者们多认为OA主要由机械磨损所致,肥胖是引起承重关节OA发病的重要因素,但后来研究发现肥胖同样与非承重关节OA的发病密切相关,这提示除了机械因素外,肥胖还通过全身代谢因素影响了OA的发病和进展.近期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全身代谢性异常在OA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代谢异常性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等.上述代谢性疾病通过复杂的机制和多种方式与OA相互作用,如引起全身低度炎症,增加脂肪因子、促代谢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的释放,引起软骨细胞葡萄糖代谢障碍以及脂质代谢紊乱,并上调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的产生,加重氧化应激损伤,增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另外,还影响了软骨及软骨下骨的营养供给和代谢.这些代谢变化最终加速了软骨的损伤破坏,促进了OA的发生和发展.对代谢性疾病与OA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可能为O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着重对OA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证据及可能的病生理机制进行综述.
王飞薛庆云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损伤代谢性疾病葡萄糖代谢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