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03K10-G38)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邓怀慈柯娟王纪全陈谦李旭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易感性
  • 3篇肿瘤
  • 3篇基因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肿瘤易感性
  • 2篇细胞
  • 2篇核苷
  • 2篇核苷酸
  • 2篇发病
  • 2篇发病风险
  • 2篇RASSF1...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遗传易感
  • 1篇遗传易感性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临汾市第四人...

作者

  • 3篇柯娟
  • 3篇邓怀慈
  • 2篇陈谦
  • 2篇王纪全
  • 1篇张学斌
  • 1篇王鸿雁
  • 1篇王敏
  • 1篇邓元
  • 1篇侯惠莲
  • 1篇张冠军
  • 1篇李旭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RASS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2010年
目的:探讨RASSF1基因第三外显子G133T和第六外显子A315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陕西地区汉族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0例ESCC和122例健康对照个体RASSF1基因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与ESCC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RASSF1基因G133T多态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A315G多态的G等基因频率在ESCC患者组分别为17.5%和23.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1%和11.9%。根据个体吸烟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携带G/T基因型或T等位基因(G/T+T/T基因型)和携带A/G基因型或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吸烟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GIC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11.7和5.02(95%CI=3.95-34.9和2.09-12.06)。GIC家族史分层分析发现,携带G/T基因型或T等位基因(G/T+T/T基因型)和A/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GIC家族史阳性个体和GIC家族史阴性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校正后的OR值为5.08和3.51(95%CI=1.85-13.92和1.69-7.21)。结论:携带RASSF1基因G133T多态的T等位基因(G/T+T/T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陕西地区人群ESCC的发病风险。携带RASSF1基因A315G多态的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陕西地区人群ESCC的发病风险。
陈谦王纪全柯娟邓怀慈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RASS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肿瘤易感性
前列腺上皮内瘤中微血管密度、DNA倍体、免疫表型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DNA倍体、免疫表型与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24例前列腺增生症(BPH)、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LGPIN)、26例前列腺癌(PC)伴发高级别上皮内瘤(HGPIN)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34、34βE12、P63、P504s表达的检测,定量测定其MVD和细胞核DNA倍体。结果不同级别的PIN中MVD和DNA平均倍体均明显高于BPH组,但明显低于PC组(P<0.01),且随PIN级别的增高,DNA倍体的异多倍体数及MVD值随之升高(P<0.01)。DNA倍体与MVD呈正相关关系。34βEl2和P63在BPH和LGPIN腺体周围的基底细胞呈连续阳性,在HGPIN中呈断续阳性,在PC中呈阴性。P504s在HGPIN中呈灶状阳性,在PC中呈强阳性,在BPH和LGPIN中呈阴性。结论DNA倍体、MVD与PIN密切相关,是反映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免疫表型进一步证实PIN特别是HGPIN是PC的癌前病变。
侯惠莲张学斌李旭张冠军王鸿雁邓元王敏
关键词: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癌微血管密度DNA倍体
RASSF1基因SNP与陕西地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RASSF1基因第三外显子G133T和第六外显子A315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陕西地区汉族人群结直肠癌(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61例CRC和122例健康对照个体RASSF1基因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与CRC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RASSF1基因G133T多态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CRC患者组为24.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1%(P=0.00)。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G/T基因型的个体CRC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GIC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为2.33(95%CI=1.05-5.15)。RASSF1基因A315G多态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CRC患者组为25.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9%(P=0.00)。根据个体吸烟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吸烟个体CR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GIC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为4.5(95%CI=1.65-12.28)。根据GIC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A/G基因型或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GIC家族史阳性个体CR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校正后的OR值为3.78(95%CI=1.39-10.19)。结论:携带RASSF1基因G133T多态的T等位基因(G/T+T/T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陕西地区人群CRC的发病风险。携带RASSF1基因A315G多态的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陕西地区人群CRC的发病风险。分层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吸烟个体和GIC家族史阳性个体CRC的发病风险。
王纪全陈谦柯娟邓怀慈
关键词:结直肠癌RASS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肿瘤易感性
消化道恶性肿瘤人类白细胞抗原Ⅰ、Ⅱ类基因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胃癌,食管癌及结肠癌分别占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一、二、四位,其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在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中,以细胞免疫为主导作用,并与体液免疫相互调解,协同杀伤肿瘤细胞,其中HLA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关于HL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尤其基因多态性与个体易患性关系的研究受到更多关注。
柯娟邓怀慈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消化道恶性肿瘤遗传易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